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32國記者參觀 珍版“造島神器”施工,希望引進中國先進技術幫助非洲

發布時間:2024-03-25 11:28:00來源: 環球網

  3月22日世界水日當天,來自非洲32個(ge) 國家和地區的33名記者跟隨“走讀中國”江蘇線活動走訪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梅梁湖區工程建設一線,實地參觀袖珍版“造島神器”的“太湖之星”,沉浸式體(ti) 驗一體(ti) 化生態清淤全流程,切身感受無錫市太湖生態治理的“新質生產(chan) 力”,深入閱讀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人水和諧共生的“太湖之美”,解鎖水清岸綠背後的生態密碼。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記者團一行乘船向著梅梁湖深處前行,春日下的太湖碧波蕩漾,水光瀲灩,魚翔淺底,鳥鳴枝頭……絕美的風光引得記者們(men) 不禁讚歎:太湖真美!

  碧水藍天下,由三艘作業(ye) 船共同組成的生態清淤智能化一體(ti) 船——“太湖之星”巍然佇(zhu) 立於(yu) 湖中,正在進行清淤作業(ye)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們(men) 實地參訪,親(qin) 眼見證了太湖淤泥“變廢為(wei) 寶”的全過程,三艘作業(ye) 船串聯一體(ti) ,猶如湖麵上的移動工廠,各司其責完美配合。

  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梅梁湖區工程於(yu) 2024年3月7日正式開工,主要施工內(nei) 容是對梅梁湖中度及以上的汙染底泥進行清淤和處置,湖區清淤麵積約28.9平方公裏,清淤工程量超830萬(wan) 立方米,相當於(yu) 一次性填滿近4200個(ge) 標準泳池(標準泳池長50米、寬20米、高2米),也相當於(yu) 將158.9平方公裏梅梁湖水域的淤泥層整體(ti) 削除了5厘米。

  “‘太湖之星’智能化一體(ti) 平台船由新型智能環保清淤船‘太湖浚清1號’、除雜調節船‘太湖之星1號’和脫水減容船‘太湖之星2號’組成,集生態清淤、淤泥固化和尾水處理等功能於(yu) 一體(ti) ,在水麵上即可完成泥漿的挖掘、抽吸、脫水、輸送和無害化處理,整體(ti) 疏浚濃度是普通絞吸船的3倍。”中交天航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道。

  據悉,“太湖之星”生態清淤智能化一體(ti) 平台船由中交天航局自主設計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環保疏浚智能化水平世界最高,是世界首創同類型工程船舶,也是踐行“科技治太”的清淤利器。

  除了高效,“太湖之星”還更加綠色智能。“太湖之星”是亞(ya) 洲最大絞吸挖泥船“天鯤號”的孿生胞弟,專(zhuan) 為(wei) 太湖清淤量身定製。在“太湖之星2號”船的集控室,記者們(men) 參觀了生態清淤智能管理平台。據介紹,該係統搭載了與(yu) 造島神器“天鯤號”同源的“智慧大腦”,讓“太湖之星”成為(wei) 了袖珍版的“造島神器”,可進行全過程在線監控,隻需一鍵就可完成全部操作,甚至無人化自動作業(ye) 。

  實地參訪結束後,記者們(men) 與(yu) 中交天航局的領導和相關(guan) 負責人進行了一場深入座談,共同探討並了解中國生態治理的相關(guan) 經驗和未來發展。

  在座談會(hui) 上,中交天航局華東(dong) 公司執行總經理李中華介紹道:“‘太湖之星’采用油電結合的動力係統,可以根據不同工況采用不同動力驅動,這是國內(nei) 首次將這一動力係統應用於(yu) 大型環保清淤船,更加綠色、低碳、環保。此外,結合湖濱帶專(zhuan) 項技術、濕地技術以及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標準,清淤底泥可用於(yu) 太湖周邊湖濱帶濕地構建、生態公園、淤泥還田等方麵。”

  據了解,從(cong) 2022年開始,無錫太湖進行新一輪的大規模清淤,至2030年計劃用八年時間總共清淤3456萬(wan) 立方米。太湖生態清淤智能化一體(ti) 平台船的使用將大大提升梅梁湖區的清淤效率,推動太湖水質持續向好。2023年,太湖水質創16年來最好水平,首次被生態環境部評價(jia) 為(wei) 優(you) 良湖泊。

  經過深入的交流,外媒記者更加期待他們(men) 的國家與(yu) 中國之間在未來展開更多合作。

  毛裏塔尼亞(ya) 《人民報》記者穆罕默德·阿提格(Mohamed El Atigh)說:“我的國家與(yu) 中國有很多合作項目,非常期待能夠引入像‘太湖之星’這樣的智能化平台,幫助我們(men) 淨化水資源。”

  “中國正在盡最大努力應對環境問題,也在利用環境友好型技術幫助受到環境汙染影響的非洲國家。”埃及《門戶網》外事新聞主編艾哈邁德·蘇萊曼(Ahmed Soliman)讚歎道。

  阿爾及利亞(ya) 《聖戰者報》記者薩米·卡伊迪(Sami Kaidi)表示:“阿爾及利亞(ya) 和中國在多個(ge) 領域均有密切合作,尤其是在新技術、創新等方麵。目前,阿爾及利亞(ya) 正在對首都的一條重要河穀展開疏浚作業(ye) ,希望可以學習(xi) 到中國在治理上的經驗,複製該項模式。”

  相關(guan) 資料顯示,中國以占全球6%的淡水資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創造了全球18%以上的經濟總量。中國始終把水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位置,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快複蘇河湖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河流恢複活力,越來越多的流域重現生機。

  “走讀中國”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中國公共外交協會(hui) 和環球網聯合主辦,活動將持續至3月24日。外媒記者們(men) 在為(wei) 期 6 天的行程中,深入走訪無錫、泰州、常熟等地,參訪前墅古龍窯、蜀山古南街,感受千年沉澱下的非遺傳(chuan) 承;探訪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梅梁湖區工程,解鎖水清岸綠的生態密碼;打卡世界在建最高橋塔常泰長江大橋,在交流互動中近距離感受橋梁建築之最,領略一座座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下的創新之城,感受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科技交融下強勁有力的中國經濟發展脈動。(環球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