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咖啡館”不孤獨
“愛·咖啡”的每一位“顧客”都是誌願者,可免費喝咖啡,但必須要和自閉症孩子們(men) 溝通交流,甚至要會(hui) “找茬兒(er) ”。
“美式和拿鐵的衝(chong) 泡方式不一樣,拉花和打奶泡手法也有好幾種……”3月30日,在上海市浦東(dong) 新區花木街道羅山路綜合為(wei) 老服務中心的自閉症實踐基地啟動儀(yi) 式上,21歲的自閉症患者徐逸政興(xing) 奮地介紹起咖啡的製作心得。更令他開心的是,未來他將和花木街道的自閉症朋友們(men) 一起“工作”,共同經營這家以愛為(wei) 名的咖啡館。
2018年4月1日,90後小夥(huo) 兒(er) 石渡丹爾聯合社會(hui) 愛心人士,打造了上海第一個(ge) 自閉症社會(hui) 實踐基地——“愛·咖啡”。這個(ge) 集音樂(le) 、公益、愛心、培訓等諸多元素於(yu) 一體(ti) 的場所,幫助像徐逸政一樣的自閉症患者學習(xi) 咖啡製作技能和服務意識。
和普通咖啡館不同,“愛·咖啡”的每一位“顧客”都是誌願者,可免費喝咖啡,但必須要和自閉症孩子們(men) 溝通交流,甚至要會(hui) “找茬兒(er) ”,目的是改善自閉症孩子們(men) 的語言邏輯思維和社交障礙,讓他們(men) 掌握一技之長的同時不斷融入社會(hui) 。
“當父母老去,難以社交的自閉症患者如何生存是亟須解決(jue) 的問題。”談及“愛·咖啡”創辦初衷,石渡丹爾如是說。他表示,咖啡的製作方式簡單易學,出杯率高,這樣自閉症孩子在咖啡館可以擁有更多時間與(yu) 誌願者交流。
首家“愛·咖啡”自閉症實踐基地坐落於(yu) 上海市漢中路188號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一角,每個(ge) 工作日下午1點半至3點半營業(ye) ,目前有13名自閉症患兒(er) 輪班擔任咖啡師和服務員,其中5人獲得了國際認證SCA初、中級咖啡師證書(shu) 。
“愛·咖啡”實踐基地負責人邢俊介紹,約200平方米的咖啡館裝飾極具童話感,彩色的椅子整齊地擺放著,桌子上鋪著五顏六色的格子布,兩(liang) 邊的牆麵上掛滿了自閉症孩子們(men) 富有創意的年度總結、工作建議和圖畫作品。孩子們(men) 在這裏學習(xi) 、生活,並以此為(wei) 觸角,感知職場和社會(hui) 。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習(xi) 與(yu) 品鑒咖啡時,情緒不穩定,難以適應新的環境。但出乎意料的是,在製作咖啡時,他們(men) 像是得到了一件從(cong) 未接觸過的新玩具,不僅(jin) 能耐心聽咖啡師講解咖啡豆分辨方法、衝(chong) 泡方式以及向客人推薦咖啡的技能,還主動思考並和老師交流。
“為(wei) 什麽(me) 有這些風味呢”“我聞到了花朵、蘋果、檸檬”“啊,為(wei) 什麽(me) 有醋味”……在咖啡技能培訓課堂上,自閉症孩子們(men) 沉浸在咖啡香氣中,向老師和家長們(men) 分享親(qin) 手製作的咖啡,實現了從(cong) 被動接受愛到主動給予愛的轉變,“這對自閉症孩子及其家庭來說,是一個(ge) 很大的進步。”
徐逸政的母親(qin) 腸胃不好,平時幾乎不喝咖啡,但兒(er) 子將製作的第一杯咖啡遞給她時,她既興(xing) 奮又感動。她說那是她“喝過最好喝的咖啡”。
為(wei) 確保誌願服務效果最大化,“愛·咖啡”實行預約製。喝咖啡的誌願者需要提前報名,分批次接受培訓,掌握自閉症患兒(er) 常見的應急問題以及應對方法後,再選定時間走進“愛·咖啡”。
誌願者來自不同行業(ye) 不同領域,除日常的互動交流外,還會(hui) 針對性地組織行業(ye) 特色的誌願服務活動。比如,每周二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的青年誌願者們(men) 會(hui) 根據電力行業(ye) 特色,定期安排“電力課堂”等主題活動,向自閉症孩子普及家用電器、斷電應急措施等實用知識。
“6年來,超6000人次誌願者陪伴自閉症患兒(er) 成長,‘孤獨咖啡館’不再孤獨。”石渡丹爾告訴記者,經曆了場地變更和疫情影響,“愛·咖啡”堅持至今並拓展新的創新模式,離不開誌願者和愛心人士的助力。
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孩子都能熟練地“背誦”出菜單,點單、製作等流程也已爛熟於(yu) 心。他們(men) 在“愛·咖啡”一天和誌願者說的話,超過了在家和父母一周說話的量。如若不是事先知曉,已經很難看出他們(men) 患有自閉症。
21歲的天天具備刻板行為(wei) 、語言障礙、社交障礙等自閉症典型特征。他的父母不敢想象未來,“一想就整夜睡不著”。
但在“愛·咖啡”實踐基地,天天學會(hui) 了如何服務客人以及如何和同齡人合作交流,籠罩著他的那層與(yu) 世界隔絕的殼正在慢慢打開。一些熟悉他的誌願者會(hui) 像老朋友一樣關(guan) 心他文化課程的學習(xi) 進度,和他交流生活趣事。經過長期的訓練和鼓勵,天天如今還能獨自乘坐地鐵。
徐逸政和天天的成長背後,是石渡丹爾和外公曹鵬、母親(qin) 曹小夏三代人的誌願服務之路。
2008年4月2日被定為(wei) 首個(ge) “世界自閉症日”。那時,指揮家曹鵬和從(cong) 事樂(le) 團工作的曹小夏偶然了解到,音樂(le) 對自閉症兒(er) 童有明顯的療愈功效,便牽頭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龍”關(guan) 愛自閉症兒(er) 童公益項目,致力於(yu) 用音樂(le) 幫助自閉症孩子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
在外公和母親(qin) 的影響下,石渡丹爾在大學期間便以誌願者、記錄者的身份參與(yu) 到項目中。畢業(ye) 後,石渡丹爾決(jue) 定正式接過公益“指揮棒”,用新的理念幫助更多自閉症患者。在他看來,外公和母親(qin) 用音樂(le) 建立起自閉症孩子與(yu) 外界交流的橋梁,下一步,便是從(cong) 教育和實踐兩(liang) 方麵入手,讓自閉症孩子尤其是已經成年的患者,真正融入集體(ti) 、在社會(hui) 上立足。
除“愛·咖啡”公益項目外,石渡丹爾還牽頭成立了“愛課堂”自閉症公益項目,開設基礎教育課程,按照孩子的認知水平而非年齡來劃分小、中、大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讓自閉症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樣有尊嚴(yan) 地學習(xi) ,擁有豐(feng) 富多彩的生活與(yu) 審美。
未來,石渡丹爾希望能建立自閉症患者專(zhuan) 業(ye) 性學校和接收自閉症患者的養(yang) 老社區,搭建起自閉症患者全生命周期的誌願服務鏈條。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王姍姍 記者 陳鳳莉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