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布林肯耶倫相繼訪華,美方謀求對話合作的一麵上升了嗎?

張蔚然 黃鈺欽 發布時間:2023-07-10 09: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近觀中國|訪談)布林肯耶倫(lun) 相繼訪華,美方謀求對話合作的一麵上升了嗎?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題:布林肯耶倫(lun) 相繼訪華,美方謀求對話合作的一麵上升了嗎?

  —— 專(zhuan) 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徐步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黃鈺欽

  經中美雙方商定,美財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lun) 於(yu) 7月6日至9日訪華,她是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之後,近期第二位訪華的美國內(nei) 閣高官。當前,國際社會(hui) 普遍對中美關(guan) 係現狀感到擔憂,期盼中美和平共處、友好合作。關(guan) 於(yu) 中美關(guan) 係,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強調,中方始終希望中美關(guan) 係能夠健康穩定,相信兩(liang) 個(ge) 大國能夠排除萬(wan) 難,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相處之道。

  2022年11月,中美兩(liang) 國元首在印尼巴厘島舉(ju) 行會(hui) 晤。圖為(wei) 會(hui) 場外擺放的中美兩(liang) 國國旗。 郭金超 攝

  近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徐步率團訪問美國開展智庫交流,與(yu) 美國政界學界人士進行廣泛對話。他接受中新社“近觀中國”欄目專(zhuan) 訪,對中美關(guan) 係現狀、兩(liang) 國如何在新時期找到正確相處之道、如何看待布林肯和耶倫(lun) 相繼訪華等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中新社記者:習(xi) 近平主席在談及中美相處之道時,多次強調“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近期布林肯、耶倫(lun) 相繼訪華,您怎麽(me) 看新一輪中美高層互動?是否意味著美方謀求對話合作的一麵正在上升?

  徐步:一段時間以來,中美之間存在非常嚴(yan) 重的矛盾,在很多問題上立場不一致,但另一方麵,兩(liang) 國保持了高層交往和接觸。

  去年11月,習(xi) 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ya) 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ju) 行會(hui) 晤,當時雙方達成了重要的共識。問題是美方說一套做一套,沒能真正落實兩(liang) 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沒能踐行自身所做的承諾。

  拜登政府自上台以來總體(ti) 延續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對中國進行遏製圍堵打壓。但是兩(liang) 年半時間過去之後,美方發現這一套也有不少問題,很難行得通,很難達到如美方所預期的效果。美方對中國進行圍堵,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並不跟著美國走。

  美國在世界上拉幫結派,搞“團團夥(huo) 夥(huo) ”,但世界廣大國家不認同美國的這些做法,他們(men) 反對美國搞霸權主義(yi) 、單邊主義(yi) ,反對美國搞“美國至上”“美國優(you) 先”。中國主張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贏,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能在世界範圍內(nei) 得到普遍響應和廣泛支持。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人不得不思考,試圖通過打壓圍堵來破壞中國發展、孤立中國的做法行不通的話,下一步怎麽(me) 辦?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看到在施壓的同時,美方謀求對話合作的一麵似乎多了一些。

  繼耶倫(lun) 之後,美國可能還會(hui) 有其他內(nei) 閣級官員訪華,這表明美國政府高官也在思考應該如何處理美中關(guan) 係。美國的部長們(men) 來華訪問,這不意味著雙方之間的問題得到多大緩解,也不意味著雙邊關(guan) 係會(hui) 出現戲劇性改善,而是意味著美方和中方都在尋求在新的雙邊關(guan) 係的背景下,如何能夠找到相處之道。

  中新社記者:近日您赴美進行智庫交流訪問,先後在紐約、華盛頓等地與(yu) 美國政要、學界專(zhuan) 家等進行廣泛交流。與(yu) 前幾年相比,您在此次交流之旅中感受到哪些明顯變化?

  徐步:與(yu) 前幾年我赴美交流時相比,今天的中美關(guan) 係發生很大變化,主要來自於(yu) 美國對中國的發展和崛起越來越感到憂慮、焦慮甚至是恐懼。

  在美國一些人看來,中國不但有意願,而且在科技、經濟、軍(jun) 事等方麵越來越具備實力改變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沿著上述思路,這些人不斷強化對華打壓,在政治上攻擊中國製度,在經濟上搞“貿易戰”,在科技上搞所謂“脫鉤”,在國際上糾集所謂“價(jia) 值觀同盟”圍堵中國,在軍(jun) 事上采取派遣軍(jun) 艦過航台灣海峽、到南海炫耀武力等一係列做法,使中美關(guan) 係越來越惡化。

  美方的政策嚴(yan) 重影響到雙方交往的氣氛。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我這次到美國參訪交流,感受到中美關(guan) 係的氣氛出現了明顯惡化。在美國國內(nei) 反華輿論的大力推動下,對華不友好的聲音明顯上升。可以預料,中美關(guan) 係在今後相當長一個(ge) 時期將會(hui) 處在困難的局麵。

  中新社記者:在同美國政要、智庫專(zhuan) 家溝通交流時,您認為(wei) 中美雙方對於(yu) 兩(liang) 國關(guan) 係和國際局勢存在哪些顯著的共識和分歧?這些共識和分歧產(chan) 生的源頭是什麽(me) ?

  徐步:我此行在美國走訪了位於(yu) 紐約和華盛頓的9家美國主流智庫,我的感受是,一方麵美國智庫對於(yu) 同中國智庫開展交往有積極性,他們(men) 在思考中美兩(liang) 個(ge) 大國的關(guan) 係應該怎麽(me) 走、往哪裏去,另一方麵也在思考如果中美關(guan) 係全麵惡化,雙方都要承受災難性結果。

  在我與(yu) 美方人員的交流中,很多美國學者都談到中國的能力(Capacity)問題,他們(men) 覺得中國實力的增長對美國作為(wei) 世界頭號大國的地位帶來衝(chong) 擊甚至是威脅。另一個(ge) 關(guan) 鍵問題是所謂“中國的意圖”。隨著中國越來越具有發展實力,美國一些人沿用西方國際政治理論的思維邏輯,得出中國“國強必霸”的結論。

  美方講Capacity(能力),講Intention(意圖),其中心視角都是權力、政治以及霸權思維。中國人並不這麽(me) 看,中國人看到的是包容、共贏和共處,強調的是發展並不是為(wei) 了超越美國,而是為(wei) 了讓中國更加富強,為(wei) 了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美國要思考21世紀應該以什麽(me) 樣的政治邏輯來看待今天的世界,用什麽(me) 樣的思維來思考國與(yu) 國的關(guan) 係。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已經給我們(men) 提供了最好的答案。習(xi) 近平主席多次講,“人類生活在同一個(ge) 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命運共同體(ti) ”。

  我此行接觸到的所有美國政府官員和學者,都認識到中美作為(wei) 世界上兩(liang) 個(ge) 最重要的國家,作為(wei) 對國際和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必須要找到相處的辦法。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美方很多人強調在一些問題上應當保持對話並且進行合作。他們(men) 提出要想辦法把“護欄”加裝好,但我也跟他們(men) 強調,如果美方不改變要破壞中國發展的目標,不改變要阻止中國實現統一的目標,任何“護欄”都沒有實質意義(yi) 。

  中新社記者:近段時間,“去風險”的討論在國際社會(hui) 受到廣泛關(guan) 注。美西方政界和學界的一些人士認為(wei) ,“去風險”不是“脫鉤”,是旨在消除供應鏈方麵的過度依賴,甚至提出中國的“內(nei) 循環”“自力更生”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去風險”。您如何評價(jia) 當前美歐一些人對於(yu) “去風險”這一話題的討論?

  徐步:對於(yu) 所謂“去風險”,要從(cong) 兩(liang) 個(ge) 層麵來看。第一,“去風險”是某種程度上的“脫鉤斷鏈”。什麽(me) 叫“去風險”?難道跟中國做生意、購買(mai) 中國的產(chan) 品就是有風險嗎?如果這樣講的話,中國這麽(me) 多年買(mai) 了西方多少產(chan) 品?從(cong) 波音飛機、空客飛機到西方國家諸多的設備產(chan) 品,這裏邊也有風險,但中國采取的是市場化、包容性做法,沒有把購買(mai) 或使用西方產(chan) 品上升到所謂“風險”的角度進行泛安全化。但美國卻把所有的問題都安全化,把購買(mai) 中國的產(chan) 品“風險化”。所謂“去風險”,這個(ge) 說法的來源就是“脫鉤斷鏈”。

  另一方麵,考慮到西方一些學者,包括我這次在美國見到的不少學者對中國的政策有很多的不了解甚至是誤解,我們(men) 也要同有關(guan) 國家進行溝通交流,探討如何避免合作走向泛安全化、泛風險化,真正找到使雙方都能感覺安全,通過合作帶來互利共贏的辦法。

  中國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恰恰是為(wei) 了推動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進一步發展,以此進一步提升國內(nei) 經濟發展活力,這是相輔相成的關(guan) 係。中國當然要繼續大力開展對外合作,使經濟的發展能夠更好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

  實際上我同很多美國學者說過,中國國內(nei) 的消費進一步提升,國內(nei) 的市場更加有活力,對國際市場也會(hui) 有更大的需求,意味著要購買(mai) 更多國外的好產(chan) 品。就目前而言,同國外的智庫開展交流合作,向他們(men) 準確解答中國的大政方針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新社記者:美國明年將進入大選季,在您看來,美國國內(nei) 的政治議程對於(yu) 當前中美關(guan) 係將產(chan) 生何種影響?應如何看待大選帶來的不確定性?

  徐步: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ju) 的帷幕已經拉開,民主黨(dang) 內(nei) 拜登明顯居於(yu) 優(you) 勢地位,共和黨(dang) 更呈現出進入競選階段的特征。我們(men) 注意到共和黨(dang) 一些參選人在對華強硬上可以說“相互攀比”,比誰批判攻擊中國的聲音分貝更高。

  每到美國大選季,對外政策問題都會(hui) 成為(wei) 競選的重要內(nei) 容。在美國越來越把中國視為(wei) 主要戰略競爭(zheng) 對手的大背景下,對華政策無疑將是美國選舉(ju) 議程中的焦點議題。美國一些政治人物會(hui) 試圖利用對中國的攻擊和妖魔化,抬升他們(men) 在美國選民中的形象,謀取贏得更多選票。應該說,這樣的做法必定使得兩(liang) 國關(guan) 係的輿論氛圍進一步惡化,進而可能對雙方的決(jue) 策產(chan) 生負麵影響。

  美國一些政治人物的視野越來越狹窄,看待問題的角度越來越局限,他們(men) 並不用長遠眼光看待問題,也不從(cong) 自身原因思考如何解決(jue) 美國麵臨(lin) 的問題。這種短視驅使他們(men) 急功近利,做任何事情都謀求看到明顯效果,所以就聚焦攻擊和妖魔化中國,通過展示所謂的“強硬”來拉攏選民。

  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欺騙美國選民,隻會(hui) 使美國自身麵臨(lin) 的兩(liang) 黨(dang) 政治的相互攻訐不斷激化,美國社會(hui) 貧富差距越來越突出,種族矛盾越來越嚴(yan) 重,各種犯罪問題越來越對社會(hui) 的穩定產(chan) 生危害,這是美國自身的問題。因此,中國需要通過多元的視角全麵看待美國,對於(yu) 一些極端反華分子的鼓噪,要認清其本質。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評價(jia) 當前智庫交流對於(yu) 中美關(guan) 係發展的作用?如何評價(jia) 中美之間包括智庫交流在內(nei) 的人文交流現狀、困難以及前景?

  徐步:應該說中美人文交流,包括智庫交流麵臨(lin) 不少困難。首先是美國智庫廣大的學者,也是沿用美國傳(chuan) 統的國際政治思維,為(wei) 美國的所謂“超級大國”地位利益服務,不可能拋開這一框架看待世界和中國。在溝通中,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men) 的看法與(yu) 政府的看法有高度一致性。

  其次,絕大多數美國人根本沒有來過中國,這種不了解使民眾(zhong) 容易被所謂精英、媒體(ti) 帶偏。而後者總體(ti) 上都受美國強權政治理論影響,都要服務於(yu) 如何保持美國的霸權地位。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在美國的媒體(ti) 上,幾乎看不到對中國有正麵的報道或者評論,幾乎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這更反映出加強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性。

  第三,受疫情影響,雙方之間的互動受到衝(chong) 擊。由於(yu) 各國采取應對疫情的政策有很大不同,使得原本就存在著的隔閡進一步加深。

  第四,由於(yu) 國際上發生包括烏(wu) 克蘭(lan) 危機在內(nei) 的一係列重大事件,進一步導致中美關(guan) 係複雜化。

  第五,美國大肆宣揚所謂“中國威脅”,妖魔化中國所走的道路以及政治體(ti) 製,製造了針對中國的恐慌,使得很多美國人以為(wei) 到中國來不安全。

  以上這些都對中美之間的人文交流產(chan) 生了嚴(yan) 重負麵影響。我們(men) 一方麵看到中美人員之間的往來麵臨(lin) 不可低估的困難,與(yu) 此同時,還應看到廣大美國民眾(zhong) 關(guan) 注的是如何提高生活水平,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並不關(guan) 注同中國競爭(zheng) 。

  我們(men) 必須紮實推進人民之間的往來,使更多美國人了解一個(ge) 真實的中國,了解中國內(nei) 政外交的政策理念,認識到中美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基礎上,找到正確相處之道。(完)

  受訪者簡介

  徐步,法學博士,現任習(xi) 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聯合國秘書(shu) 長高級別谘詢委員會(hui) 成員,研究員。曾任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副司長、中國駐加拿大使館公使銜參讚、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副代表(正司級)、中國駐東(dong) 盟特命全權大使、中國駐智利特命全權大使。先後在《外交評論》《國際政治研究》《國際問題研究》《現代國際關(guan) 係》《國際觀察》《東(dong) 北亞(ya) 論壇》等各類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並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xi) 時報》發表多篇理論文章。代表作有《夠了,戰爭(zheng) —美國的國家特性及國際政治評論》《美國的國家特性及影響》等。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