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潤澤中小企業(經濟新方位·中小微企業發展)
創設直達實體(ti) 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近年來,我國多措並舉(ju) 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ye) 力度,全力破解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持續不斷的金融“活水”,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帶來生機和活力。
優(you) 化信貸結構,更多金融資源流向中小微企業(ye)
人走風停、人少風少……在福建億(yi) 林節能設備有限公司,“會(hui) 學習(xi) 、懂節能”的綠色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通過加載暖通AI(人工智能)智控器,實現了對建築24小時監測、計算和人工智能學習(xi) ,分時、分區地調整能源供給。“暖通AI智控器是我們(men) 的新產(chan) 品,通過檢測人員密集度實時調整送風量,平均可降低耗能20%—30%。”公司負責人陳炳榮介紹。
作為(wei) 福建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億(yi) 林節能已擁有82項專(zhuan) 利權,但融資難題成為(wei) 企業(ye) 做大做強的瓶頸。“科技企業(ye) 輕資產(chan) 、缺抵押,申請銀行貸款不容易。”陳炳榮說。
知識能不能變資本?在國家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政策鼓勵下,建設銀行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推出科技創業(ye) 貸,並與(yu) 福建省知識產(chan) 權局聯合推出服務,為(wei) 企業(ye) 提供“知識產(chan) 權質押貼息”。“通過抵押,加上知識產(chan) 權和高新技術的‘增信’,我們(men) 獲得了1000萬(wan) 元貸款,解決(jue) 了後續研發資金難題。”陳炳榮說。
近年來,我國金融係統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ye) 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國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18.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6.4%。“普惠小微貸款維持較高的增長態勢,繼續保持量增、麵擴、價(jia) 降、結構優(you) 化的特點。”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說。
對於(yu) 很多中小微企業(ye) ,從(cong) 銀行借到第一筆錢即“首貸”是一大難點。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的要求。金融監管部門也明確要求覆蓋小微企業(ye) 融資供給空白地帶,努力實現2021年新增小型微型企業(ye) “首貸戶”數量高於(yu) 2020年。
憑借一副VR(虛擬現實)眼鏡,醫療專(zhuan) 家可以清楚“看”到千裏之外的病人,甚至可以“透視”病人身體(ti) 。位於(yu) 四川南充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園的暴風啟智科技有限公司裏,負責人儲(chu) 偉(wei) 向記者介紹數十種VR體(ti) 驗產(chan) 品。
“我們(men) 從(cong) 未有過貸款記錄,也缺少有效抵押物,貸款一直申請不下來。”說起曾經的融資難題,儲(chu) 偉(wei) 頗有感觸。
如今,銀政企攜手破解企業(ye) 首貸難問題。四川天府銀行為(wei) 科創型企業(ye) 量身定製了“天府科創貸”,由四川省財政廳、科技廳委托設立的風險補償(chang) 資金池提供風險補償(chang) ,天府銀行建立綠色審批通道,不到10天便向儲(chu) 偉(wei) 的公司發放了350萬(wan) 元科創貸。天府銀行行長黃毅表示,通過破解首貸難,積累了一大批有潛力、有市場的優(you) 質客戶群體(ti) ,為(wei) 自身業(ye) 務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人民銀行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積極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中小微企業(ye) 。”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介紹,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ti) 約4300萬(wan) 戶,同比增長35%。
創新政策工具,提升貨幣政策精準性直達性
荔枝、龍眼是廣東(dong) 茂名的重要水果產(chan) 品,受限保質期短,難以打開市場、提高附加值。高州市根子鎮元壩村果農(nong) 林常珍看準商機,打算購買(mai) 設備進行深加工,卻苦於(yu) 手頭缺少流動資金。
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指導下,高州農(nong) 商行主動提供了30萬(wan) 元“婦女創業(ye) 貸款”信用貸款支持,貸款年利率僅(jin) 3.85%。目前,“婦女創業(ye) 貸款”已成功助力當地果農(nong) 打造“品嶺南”電商品牌,產(chan) 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為(wei) 切實解決(jue) 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2020年6月1日,人民銀行創設兩(liang) 項直達實體(ti) 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運用央行資金激勵銀行對普惠小微貸款“應延盡延”,大幅增加信用貸款投放。2021年3月,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延長兩(liang) 項直達工具實施期限到2021年底,並突出對個(ge) 體(ti) 工商戶的支持。
信用貸款,因為(wei) 不需要抵押,對中小微企業(ye) 尤為(wei) 重要,借助信用貸款支持計劃,許多企業(ye) 方便快捷地拿到信用貸款。數據顯示,在兩(liang) 項直達工具激勵下,2020年至2021年10月,全國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ye) 延期還本付息11.8萬(wan) 億(yi) 元,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9.1萬(wan) 億(yi) 元。
“新工具顯著提高了貨幣政策的精準性和直達性。”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複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兩(liang) 項政策工具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引導信貸投放流向、推動信貸結構調整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穩定恢複,有助於(yu) 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2021年12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部署進一步采取市場化方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ye) 的金融支持。會(hui) 議決(jue) 定將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轉換為(wei) 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從(cong) 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銀行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貸款,按餘(yu) 額增量的1%提供資金,鼓勵增加普惠小微貸款。同時,從(cong) 2022年起,將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納入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支持計劃管理,原來用於(yu) 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4000億(yi) 元再貸款額度可以滾動使用,必要時可再進一步增加再貸款額度。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可向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優(you) 惠資金支持。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人民銀行近日下發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ye) 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liang) 項直達工具接續轉換,加大對小微企業(ye) 支持力度。
拓寬融資渠道,多層次資本市場為(wei) 中小企業(ye) 搭台
冬日的北京,位於(yu) 大興(xing) 區的三元基因藥業(ye) 公司生產(chan) 車間內(nei) 熱火朝天,高速運轉的智能生產(chan) 線上,一種新藥正以每分鍾300盒的速度下線。
“在北交所上市後,公司經營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三元基因董事長程永慶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推進4個(ge) 全球首創的研究項目,上市為(wei) 公司裝上了新引擎,加快了研究項目的進度。“對於(yu)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融資能力很大程度上決(jue) 定了創新能力,北交所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開辟了直接融資新天地。”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致力於(yu)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發展,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ye) 的關(guan) 鍵一環。北交所一方麵與(yu) 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保持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另一方麵與(yu) 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錯位發展、互聯互通。目前,北交所已有83家上市公司,大部分屬於(yu) 行業(ye) 細分領域的排頭兵,17家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而滬深交易所已有300餘(yu) 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上市。
證監會(hui) 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企業(ye) 發展階段和需求特征各不相同,投融資需求旺盛且多元,北交所開市運行後,將從(cong) 多方麵增強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ye) 的能力和水平。
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協同發力,一起勾勒出支持中小企業(ye) “區域性股權市場—基礎層—創新層—北交所—滬深交易所”的全鏈條服務體(ti) 係,滿足更多不同成長階段中小企業(ye) 的發展需求。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助力下,上市中小企業(ye) 整體(ti) 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21年上半年,創業(ye) 板“小巨人”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和淨利潤平均同比增長均超40%,科創板“小巨人”企業(ye) 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9%,新三板掛牌“小巨人”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40%,淨利潤同比增長近50%。
“破解中小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既要優(you) 化信貸結構,又要拓寬融資渠道,促進直接融資方式發揮更大作用,不斷提高中小企業(ye) 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能力。”董希淼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7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