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提升文藝評論專業水準 樹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發布時間:2022-01-07 15:58:00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提升文藝評論專(zhuan) 業(ye) 水準 樹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編者按:12月14日,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在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開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給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5點希望,在文藝界引發熱烈反響。如何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在繼承和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中不斷開拓中國文藝新境界,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推出“展文藝新氣象 鑄文化新輝煌”專(zhuan) 欄,展示文藝工作者的學習(xi) 感悟和體(ti) 會(hui) 。

  作者: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 沈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開幕式上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在多次講話中,從(co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深刻闡述。置身偉(wei) 大時代,為(wei) 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yi) 不容辭、重任在肩。

  文運與(yu) 國運相牽,文脈與(yu) 國脈相連。文化興(xing) 則國運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過去,因為(wei) 缺乏文化自信,導致我們(men)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喪(sang) 失了文化的自我認同。但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文化“走出去”成了一個(ge) 重要的命題。“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寄予了殷切期望。

  偉(wei) 大時代孕育偉(wei) 大故事,精彩中國需要精彩講述。文藝作品是反映當下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為(wei) 民族複興(xing) 共同奮鬥的最恰當的表達形式。講好中國故事,文藝大有可為(wei) ,也必將大有作為(wei) 。文藝工作者應當努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將最有辨識度、最具代表性的優(you) 秀文藝作品推向世界舞台,進而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五點希望。從(cong) 具體(ti) 工作出發,我認為(wei) 應當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做好相關(guan) 的文藝評論工作。首先就是要引導廣大文藝評論家,特別是青年文藝評論家做好人,因為(wei) 隻有文藝工作者對自身提出更高要求,才能影響、帶動、引領別人。其次是以文藝評論為(wei) 抓手,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帶領創作者走向一條健康的、陽光的、正能量的創作道路。在這個(ge) 過程中,通過搭建各種各樣的平台,比如舉(ju) 辦西湖論壇、進行年度評審等,不斷提升文藝評論的專(zhuan) 業(ye) 性、權威性。此外,我認為(wei) 文藝評論一定要了解當下的生活,介入當下的創作,以大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把深奧的道理用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真正使中華美學思想進入尋常百姓家,讓所有的百姓在欣賞精品文藝創作,在接受評論引導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審美,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沈勇)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