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非首都功能服務京津冀雙向發力 天津市濱海新區引進北京項目1095個
2021年,天津市濱海新區引進北京項目1095個(ge) ,協議投資額達2821.5億(yi) 元,完成全年目標分別超過9.5%和12.9%,形成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航空物流基地、生態城中新合作區等為(wei) 主體(ti) 的9個(ge) 承接載體(ti) ,引導北京項目向各載體(ti) 集聚,開足馬力推進服務京津冀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濱海新區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從(cong) 承接非首都功能和服務京津冀方麵雙向發力,同步推進自身載體(ti) 建設及京津冀合作。2021年,濱海新區引進北京項目1095個(ge) ,協議投資額達2821.5億(yi) 元,完成全年目標分別超過9.5%和12.9%。
記者了解到,濱海新區緊緊扭住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ge) “牛鼻子”,聚焦首批疏解的中央企業(ye) 二三級公司,適配濱海新區產(chan) 業(ye) 發展重點領域,建立“跑央企、引項目”的能動機製升級版。2021年,有61家中央企業(ye) 二三級公司和項目落地,注冊(ce) 資金667億(yi) 元。
為(wei) 調整和完善承接載體(ti) 平台,濱海新區製定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動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等支持政策,創新成立園區共同締造理事會(hui) ,開創“理事會(hui) +秘書(shu) 處+智囊團”的發展模式,並以各開發區為(wei) 主戰場,打造一批支撐濱海新區綜合載體(ti) 的“微平台”承接“微功能”,形成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航空物流基地、生態城中新合作區等為(wei) 主體(ti) 的9個(ge) 承接載體(ti) ,引導北京項目向各載體(ti) 集聚,開足馬力推進服務京津冀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目前,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進展順利,實現園區直達濱海高鐵站和濱海國際機場的公交線路頻次優(you) 化調整;南港大乙烯等重點石化項目集群在南港精細化工新材料產(chan) 業(ye) 基地開工,航空物流基地大通關(guan) 一期跨境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園建成,天津國際郵件互換局項目入駐運營,北京大學濱海醫院改擴建工程全麵啟動,京濱西站配套工程快速推進……
濱海新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濱海新區先後成立17個(ge) 產(chan) 業(ye) (人才)聯盟,形成十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及產(chan) 業(ye) 鏈,集聚52家百億(yi) 級企業(ye) ,築起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8個(ge) 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和機械裝備製造、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4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實有力。
值得一提的是,濱海新區加快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樞紐,打通運輸通道,支持天津港輕裝上陣,規劃雙向12車道、21.3公裏的天津港集疏運專(zhuan) 用通道。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030萬(wan) 標準箱,海鐵聯運運量突破100萬(wan) 標準箱,陸橋國際班列運量達5.8萬(wan) 標準箱。
此外,濱海新區努力完善社會(hui) 事業(ye) 、公共服務協同機製,在生態保護、教育、醫療、人才認定、政務服務等方麵,取得新成果。其中,首個(ge) “京津通辦”自助服務廳在濱海新區投用,179項北京政務服務事項和200項天津政務服務事項實現24小時自助辦理;同時在毗鄰京冀的3個(ge) 街鎮開設服務專(zhuan) 窗,推行“見證發證”,56個(ge) 政務事項“跨省通辦”。(記者 王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