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丨吳政隆代表:穩住農業基本盤 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發布時間:2022-03-07 15:4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邁出新步伐 取得新成效 展現新氣象(兩(liang) 會(hui) ·聲音2022)

  

  《人民日報》 2022年03月06日 第 10 版 版麵截圖

  

  吳政隆代表(江蘇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

  原題:邁出新步伐 取得新成效 展現新氣象(兩(liang) 會(hui) ·聲音2022)

  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 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xiang)

  吳政隆代表(江蘇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

  “三農(nong) ”穩,大局才能穩。堅持更高水平穩產(chan) 量、穩麵積,在“穩”的基礎上努力實現農(nong) 業(ye) 質量、結構、效益等各方麵的“進”

  “務農(nong) 重本,國之大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農(nong) 業(ye) 發展格外關(guan) 心。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築牢“三農(nong) ”壓艙石是江蘇必須扛起的重大政治責任。黨(dang) 中央強調,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三農(nong) ”穩,大局才能穩。我們(men) 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堅持把“三農(nong) ”工作作為(wei) 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的良好態勢。2021年,江蘇全省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達8279.2億(yi) 元,位居全國前列;糧食總產(chan) 量749.2億(yi) 斤,再創曆史新高;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增長10.7%,“十四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實現全麵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離不開“三農(nong) ”基礎“穩”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補短板強弱項的“進”。江蘇人多地少,耕地資源十分寶貴,必須堅持更高水平穩產(chan) 量、穩麵積。我們(men) 一方麵采取“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一方麵大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切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在“穩”的基礎上努力實現農(nong) 業(ye) 質量、結構、效益等各方麵的“進”。“十四五”期間,全省計劃投入近400億(yi) 元,建設5000萬(wan) 畝(mu) 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噸糧田”,為(wei) “大國糧倉(cang) ”更加豐(feng) 實作出新的貢獻。我們(men) 在端穩飯碗的基礎上,統籌抓好油料、漁業(ye) 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和有效供給,發展特色、綠色富民產(chan) 業(ye) ,推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

  種子是現代農(nong) 業(ye) 的“芯片”。江蘇種質資源豐(feng) 富,在水稻、小麥、生豬、水產(chan) 等新品種創製上基礎較好。我們(men) 將集中力量和資源,發揮好科教資源優(you) 勢,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努力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優(you) 良品種,為(wei) 打贏種業(ye) 翻身仗展現擔當作為(wei) 。

  江蘇不僅(jin) 端穩了自身8500多萬(wan) 人的飯碗,而且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更高水平統籌推進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進一步保障好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不斷滿足農(nong) 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xiang) 。

  本報記者 何 聰整理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