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代表:在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增加禮敬勞動者內容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龍翔。曹偉(wei) 攝
人民網南京3月9日電 (馬曉波)從(cong) 國家體(ti) 育場到江蘇園博園,普通建設者的名字刻上了項目的紀念銘牌。如此做法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龍翔的關(guan) 注。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龍翔代表提交了關(guan) 於(yu) 在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增加禮敬勞動者內(nei) 容的建議,推動全社會(hui) 更加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尊重工匠精神,讓這種尊重更加“可感知”“可觸摸”。
進入新時代,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呼喚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不過,龍翔代表在調研中發現,社會(hui) 對職業(ye) 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工匠精神普遍認識不足,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氛圍不夠濃厚,技術工人社會(hui) 地位不高,職業(ye) 技能崗位缺乏足夠吸引力,與(yu) 建設製造業(ye) 強國的需求不相適應。
“要厚植工匠情懷、褒揚工匠文化,需要尋求一些更加可感知、可觸摸的方式,讓勞動者切身感受到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在龍翔代表看來,把建設者的名字銘刻在自己勞動創造的作品上,對於(yu) 激發勞動者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在全社會(hui) 營造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尊重工匠的濃厚氛圍,引領更多勞動者立足崗位、奮發有為(wei) 、精益求精,促進社會(hui) 湧現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具有重要的示範效應。
龍翔代表建議,在國家層麵建立重大工程項目中增設禮敬勞動者內(nei) 容的具體(ti) 製度,可先在永久性建築建設中試行並逐步推廣。“增強儀(yi) 式感也很重要。”在他看來,可在項目落成典禮中設置“銘名載體(ti) ”揭幕儀(yi) 式環節,由此引導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追星,就追‘大國工匠’這樣的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