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立足本職崗位 積極履職盡責(連線·代表通道)

發布時間:2022-03-09 14:4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王尚典代表

  讓鐵人精神代代相傳(chuan)

  中國石油錦西石化分公司車工王尚典代表是一名來自一線的石油工人,一次意外讓他失去了右手大拇指。在艱苦的恢複訓練和大家的關(guan) 懷下,王尚典很快回到了工作崗位。在不斷努力和付出下,王尚典獲得了多項全國大獎,取得了幾十項創新成果。“我堅信,勞模精神和鐵人精神一定能夠代代相傳(chuan) 。”

  李洪亮代表

  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zhong) 心坎上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新合鎮鎮長李洪亮代表大學畢業(ye) 後,來到湧塘村成為(wei) 一名大學生村官。“我要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zhong) 心坎上。”李洪亮說。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信任和支持下,他帶領大家利用豐(feng) 富水資源發展“蝦稻共作”產(chan) 業(ye) ,實現了套種套養(yang) ,一田雙收。如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越過越有盼頭。“現在,我們(men) 正朝著打造萬(wan) 畝(mu)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不斷邁進。”

  王曉菲代表

  工匠精神在普通車間裏也可以發光出彩

  山東(dong) 省德州恒豐(feng) 集團高級技師王曉菲代表是紡織行業(ye) 的技能人才。為(wei) 了提高企業(ye) 的生產(chan) 效率,她和同事一起研究創造了“緊密紡繞皮輥斜接頭操作法”。“隻要堅持創新引領,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也可以是朝陽產(chan) 業(ye) 。”王曉菲說,近20年的車間一線工作經曆讓她認識到,工匠精神既存在於(yu) 高精尖的產(chan) 業(ye) 領域,也可以在每一個(ge) 普普通通的車間裏發光出彩。

  劉發英代表

  讓山裏孩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劉發英代表是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一名鄉(xiang) 村小學教師。2010年,在社會(hui) 各界支持下,她創辦了“英子姐姐”助學網站。劉發英說,許多走出校門的受助學生,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成為(wei) 對國家有用的人。“我將在愛心助學道路上繼續守護孩子們(men) 的夢想,讓山裏孩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

  劉希婭代表

  不辜負每個(ge) 孩子的潛能

  “‘雙減’不是減質量,而是真正地融合校內(nei) 外教育資源,回歸教育本質,提升孩子們(men) 的成長質量。”重慶市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代表說,教育就是要有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有教無類的情懷,不辜負每個(ge) 孩子的潛能,讓每一個(ge) 孩子按照自己的優(you) 勢去發展。這應該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也應該是家長與(yu) 社會(hui) 的理性共識。

  郭建仁代表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郭建仁代表來自美麗(li) 的冬奧之城河北省張家口市,擔任橋東(dong) 區東(dong) 望山鄉(xiang) 元子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冬奧會(hui) 的舉(ju) 辦,讓我的家鄉(xiang)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郭建仁說,我們(men) 要圍繞京張體(ti) 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大力發展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現代農(nong) 業(ye) 和新能源產(chan) 業(ye)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葛明華代表

  堅守“中國醫護”的初心使命

  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代表是2020年支援武漢抗疫時最後一批撤離的浙江醫療隊隊員。葛明華說,麵對疫情,積極踴躍參加患者救治的就是“中國醫護”。“有媒體(ti) 問我去武漢為(wei) 了什麽(me) ,我的回答是‘不為(wei) 他人讚美、個(ge) 人榮譽,隻為(wei) 長城無恙、國泰民安’。我相信,這也是當代每一位中國醫務人員的初心和使命。”

  楊蓉代表

  群眾(zhong) 利益無小事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三橋派出所副所長楊蓉代表每天和群眾(zhong) 打交道,在她心裏,“群眾(zhong) 利益無小事”。楊蓉說,她參與(yu) 提交的關(guan) 於(yu) 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議案得到了采納,該法律於(yu)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不僅(jin) 是對我履職的極大鼓舞和促進,更讓群眾(zhong) 真切地感受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就在身邊。”楊蓉說。

  陸文俊代表

  發展好中國裝備製造業(ye)

  “一代代‘裝備人’攻堅克難、鍥而不舍、敢為(wei) 人先的創新精神,推進了中國製造強國建設。”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文俊代表說,創新發展關(guan) 鍵在人,在中國裝備製造企業(ye) 中,一大批年輕人紮根在艱苦一線,在產(chan) 業(ye) 報國使命和工匠精神的傳(chuan) 承中茁壯成長起來。“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我們(men) 有信心發展好中國裝備製造業(ye) 。”陸文俊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09日 14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