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代表委員熱議如何用好用足政策工具包

發布時間:2022-03-11 15:21:00來源: 新華日報

  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推動降低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成本……聚焦市場主體(ti) 需求,服務實體(ti) 經濟發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係列減負紓困新舉(ju) 措。

  全國人大代表、天工國際董事局主席朱小坤算了一筆賬:去年集團研發投入達3億(yi) 元,按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cong) 75%提高到100%,僅(jin) 此一項政策,就可讓企業(ye) 少繳稅7500萬(wan) 元。乘著政策的“東(dong) 風”,今年集團研發投入預計增長30%。

  在以實體(ti) 經濟見長的無錫,這一政策紅利可放大到上百億(yi) 元。全國政協委員、民盟無錫市委主委、無錫市副市長高亞(ya) 光粗略估算:去年無錫GDP總量達1.4萬(wan) 億(yi) 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約3.5%,達490億(yi) 元,其中規上企業(ye) 研發投入占比稍大,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占比略少,“但保守估計也有上百億(yi) 元的總量”。特別是近年來,以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代表的“四新經濟”在無錫快速崛起。去年,無錫“四新經濟”市場主體(ti) 總數達14.99萬(wan) 戶,新增“四新經濟”企業(ye) 占新設企業(ye) 總量的比重居全省首位。“無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麵廣量大,地方政府的補貼激勵不可能‘均勻灑水’,隻能采取競爭(zheng) 性政策,通過公平規則好中選優(you) ,而加計扣除是普惠性政策,也就是說,隻要企業(ye) 產(chan) 生有研發行為(wei) 、研發成本,就可以得到100%加計扣除,這對於(yu) 激勵企業(ye) 加大創新力度,尤其是扶持初創型科技企業(ye) 的成長,將是非常大的利好。”

  減稅降費,一直是市場主體(ti) 關(guan) 注的熱點話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製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yu) 退稅並舉(ju) 。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wan) 億(yi) 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wan) 億(yi) 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ye) 。

  記者梳理發現,疫情發生以來,近三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減稅降費都是最受關(guan) 注的政策之一。從(cong) 幫助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留得青山”,到助力市場主體(ti) “青山常在”,從(cong) 前年減稅降費超2.6萬(wan) 億(yi) 元到去年減稅降費約1.1萬(wan) 億(yi) 元,再到今年退稅減稅約2.5萬(wan) 億(yi) 元,實踐已經證明,減稅降費是助企紓困直接有效的辦法,是“放水養(yang) 魚”、涵養(yang) 稅源的好辦法。

  “今年減稅降費等一攬子政策,延續了政策的精準性,體(ti) 現了有為(wei) 政府對有效市場的積極引導。”財稅學者、南財大財稅學院院長朱軍(jun) 認為(wei) ,加快經濟複蘇,宏觀經濟政策指向很明確,以夯實製造業(ye) 這個(ge) 中國經濟的基石為(wei) 根本目的,以激發市場主體(ti) 的發展活力為(wei) 核心。無論對於(yu) 麵廣量大的中小企業(ye) ,還是麵臨(lin) 重重壓力的製造業(ye) 企業(ye) ,首先是通過稅費減免等政策工具,為(wei) 它們(men) 切實降低負擔,增加流動性,從(cong) 而在變局中活下來,由小變大,穩就業(ye) 、穩增長就有了堅實基礎。

  為(wei) 企業(ye) 雪中送炭,助企業(ye) 煥發生機。今年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減稅與(yu) 退稅並舉(ju) 。減稅降費重點向製造業(ye) 、小微企業(ye) 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傾(qing) 斜,有助於(yu) 提升企業(ye) 內(nei) 生活力和創新能力。就在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召開當天,國家稅務局在官網發布信息,標題即傳(chuan) 遞鮮明信號——全力以赴確保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生根。

  “降低稅率,說到底是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ye) 效益‘加法’和市場活力‘乘法’的倍增效應。”對今年實施的新的組合式稅收支持政策,尤其是今年減稅的“重頭戲”增值稅留抵退稅,朱軍(jun) 分析估算,這一塊減稅規模預計達約1.5萬(wan) 億(yi) 元。作為(wei) 我國最大的稅種,增值稅稅收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40%左右。實行增值稅留抵稅款退稅,政府將原來企業(ye) 留到以後抵扣的稅款提前退給企業(ye) ,可減少企業(ye) 現金的占壓。

  為(wei) “大手筆”減稅降費點讚的同時,高亞(ya) 光也關(guan) 注宏觀政策的延續性。“作為(wei) 受益麵最大的惠企政策,減稅降費政策不是‘一錘子買(mai) 賣’,而是延續多年的好政策,而且無論是規模還是幅度,中小微市場主體(ti) 、製造業(ye) 都是主要的獲益群體(ti) 和受益行業(ye) 。”在她看來,政策穩定,有利於(yu) 推動市場主體(ti) 圍繞政策目標形成穩定的經濟行為(wei) ,“穩政策就是穩預期,對實體(ti) 經濟來說,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是企業(ye) 最好的發展環境。”

  政策工具箱的出台,不僅(jin) 會(hui) 帶來“看得見”的真金白銀,也在逐漸引發出“窪池效應”,激發出企業(ye) 興(xing) 實體(ti) 、強實業(ye) 的信心和決(jue) 心。

  “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九項年度工作任務,有三項涉及市場主體(ti) ,篇幅長,而且政策幹貨多。”支持實體(ti) 經濟的係列舉(ju) 措中,全國人大代表、今世緣酒業(ye) 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周素明最看重創新激勵,“創新驅動是壯大鞏固實體(ti) 經濟根基的關(guan) 鍵所在”。去年,今世緣實現營收超60億(yi) 元,同比增長超20%。這樣的逆勢增長,主要得益於(yu) 多年堅守的品牌創新、工藝創新。站在新起點,今世緣瞄準了下一個(ge) 目標——到2023年,實現銷售過百億(yi) 元。“跨越趕超,還是要聚焦創新。”周素明透露,結合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要求,今世緣將做好重大項目謀劃建設,持續不斷推進技改擴能,建設智慧工廠,用現代科技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新動能。

  朱小坤同樣看重政策背後傳(chuan) 遞的鮮明導向,“創新要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這不隻是一句口號,而是通過實實在在的支持和激勵體(ti) 現出來,這對科技創新企業(ye) 來說是極大的鼓勵。”在他看來,等待政策性減負是遠遠不夠的,企業(ye) 的自主創新更為(wei) 重要,“一個(ge) 企業(ye) 必須每天都在創新和再創新的路上,否則就會(hui) 被淘汰,隻有持續創新不斷攻克‘卡脖子’關(guan) 鍵技術,才是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唯一出路。”

  減稅降費、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之外,高亞(ya) 光關(guan) 注到,今年中央打出的政策“組合拳”中,也有不少競爭(zheng) 性政策,比如重大項目支持、扶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等。“普惠性政策,隻要企業(ye) 符合就可以申請,政策能夠精準直達;競爭(zheng) 性政策的落地,除了企業(ye) 自身要努力,也需要地方政府在企業(ye) 成長的‘兩(liang) 頭發力’。”她以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舉(ju) 例,在“小巨人”企業(ye) 的成長周期裏,創立初期,企業(ye) 偏向於(yu) 對政策和資金的需求,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容錯度去陪伴成長;在企業(ye) 成為(wei) 市級或省級“小巨人”、向國家級發起衝(chong) 刺時,政府指導作用可能會(hui) 大於(yu) “錢”的扶持。目前無錫已累計獲評國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產(chan) 品)12家,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32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56家,市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506家。這背後,離不開一係列配套政策的支持。高亞(ya) 光透露,近期無錫將專(zhuan) 門出台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培育標準,篩選一批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好的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入庫,力爭(zheng) 明年入庫企業(ye) 數量超5000家。

  兩(liang) 會(hui) 後,建立政策承接和落地機製,讓國家的惠企政策以最快速度、最高精度、最大限度落到最關(guan) 鍵、最需要的地方,將是擺在各地政府麵前的一道“必答題”。高亞(ya) 光告訴記者,近期無錫市兩(liang) 會(hui) 即將召開,“相信研究相關(guan) 配套政策,努力實現政策疊加效應,以無錫之穩為(wei) 江蘇之穩、為(wei) 全國大局之穩作貢獻,將會(hui) 是此次市兩(liang) 會(hui) 的重要議題。”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