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澤區:黨建引領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加強黨(dang) 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hui) 治理創新,是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nei) 容。省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指出,抓好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試點,加強和完善城鄉(xiang) 社區治理,推行“全科網格”,推動社會(hui) 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迎澤區堅持黨(dang) 建引領、創新賦能、多元參與(yu) 、全科服務,全麵加強係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持續夯實基層社會(hui) 治理基礎,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能力。
黨(dang) 建引領 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
新時代城市基層治理麵臨(lin) 諸多新問題,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治理,必須始終牽住黨(dang) 建引領這個(ge) “牛鼻子”,把黨(dang) 的領導貫穿於(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各個(ge) 領域、各個(ge) 環節。
迎澤區圍繞加強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強化政治引領,堅持區、街(鎮)、社區(村)三級聯動,街道成立“大工委”、城市社區成立“大黨(dang) 委”,將轄區內(nei) 黨(dang) 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社會(hui) 組織等有效整合起來,吸納270餘(yu) 名駐地單位、兩(liang) 新組織負責人兼任街道社區黨(dang) 組織委員,充分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成多方參與(yu) 、互動互補的社會(hui) 治理合力。
2021年11月12日,迎澤區順利完成112個(ge) 村(社區)“兩(liang) 委”換屆選舉(ju) 工作,選舉(ju) 產(chan) 生新一屆“兩(liang) 委”班子成員799名,實現“一肩挑”比例和大專(zhuan) 以上班子成員比例、年輕幹部比例、女性幹部比例明顯提升,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6歲,比換屆前下降3.23歲,大量優(you) 秀年輕幹部紛紛到基層一線勇挑重擔、鍛煉成長,成為(wei) 黨(dang) 在基層治理中的中堅力量。
整合街(鎮)內(nei) 設機構職能,迎澤區優(you) 化形成“五辦兩(liang) 中心一站”管理模式,將長期在基層工作、經驗豐(feng) 富、年富力強的幹部選派到黨(dang) 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及退役軍(jun) 人服務保障工作站具體(ti) 負責,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全麵加強基層工作力量。建立區直機關(guan) 受理街道社區事務聯係人製度,將56個(ge) 區直機關(guan) 承擔辦理街道社區事務聯係人的個(ge) 人信息和本單位受理事項等內(nei) 容編印成冊(ce) ,下發至街道社區,全力推動機關(guan) 服務關(guan) 口前移。
強化資源保障,完善社區治理。迎澤區委定期專(zhuan) 題研究推進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工作,專(zhuan) 項撥付工作經費6000餘(yu) 萬(wan) 元;公開招錄專(zhuan) 職社工345名,專(zhuan) 兼職網格員853名,人才引進碩士研究生142名。持續規範社區活動場地建設,全區社區辦公及群眾(zhong) 活動場所麵積達500平方米以上的76個(ge) 、1000平方米以上的43個(ge) ,統籌各類資源為(wei) 民服務,完成“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事項439個(ge) 。
世紀朝陽小區建於(yu) 2010年,有5000多戶居民,且老年人居多。小區內(nei) 200餘(yu) 平方米的活動場地新近完成改造後,原本凹凸不平的水泥地變身為(wei) 耐磨防滑的懸浮地板,並劃分出籃球場、羽毛球場,眾(zhong) 多社區居民享受著家門口運動帶來的快樂(le) ,連連稱讚。
一網統籌 激活社會(hui) 治理神經末梢
新時代城市基層治理需要更多新路徑。迎澤區以社區治理為(wei) 著力點,突出“一網統籌”,做實“全科服務”,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激活市域社會(hui) 治理神經末梢。
因地製宜,“一盤棋”整合資源力量。迎澤區將城市社區(村)劃分為(wei) 853個(ge) 普通網格、345個(ge) 專(zhuan) 屬網格,統籌網格內(nei) 社會(hui) 保障、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社會(hui) 救助等11個(ge) 部門43項工作,科學設置了基層社會(hui) 治理重點任務清單,將社區網格打造成排查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宣傳(chuan) 政策法規、服務人民群眾(zhong) 的前沿陣地,努力實現進萬(wan) 家門、知萬(wan) 家情、解萬(wan) 家憂、辦萬(wan) 家事。
在網格黨(dang) 建“一體(ti) 化”推進方麵,迎澤區采取“一網格一黨(dang) 小組”“多網格一支部”模式建立黨(dang) 組織,推行街(鎮)、社區(村)黨(dang) 員幹部包聯網格製度,引導群團組織、社會(hui) 組織和廣大群眾(zhong) 參與(yu) 網格管理,實現基層黨(dang) 建與(yu) 網格化服務管理的深度融合。按照“就近、就親(qin) 、就便”原則,將普通網格細分為(wei) 若幹黨(dang) 員微網格,成立“黨(dang) 建微幫站”聯係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
王胤是水西關(guan) 街四社區第三網格的網格員。通過專(zhuan) 門為(wei) 網格員配備的工作手機,她可以在“平安迎澤”App上及時上報巡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隱患。而她所上報的信息和實時位置,均可在迎澤區綜治實戰指揮平台上顯示。
以省綜治信息係統、綜治視聯網和“雪亮工程”係統為(wei) 基礎打造的迎澤區綜治實戰指揮平台,集實時定位、軌跡巡查、信息發布、網格考核、一鍵報警、指揮調度、可視會(hui) 商和視頻監控等八大功能於(yu) 一體(ti) ,搭建起網格工作的“大腦中樞”。如遇突發事件,網格員可以通過“一鍵報警”功能第一時間與(yu) 平台取得聯係。
圍繞事件處置,迎澤區以綜治中心指揮調度為(wei) 樞紐,通過網格首診、村社坐診、街鎮接診、區級會(hui) 診,社會(hui) 治理事件實現“自循環、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四級處置,形成“問題上報——案卷建立——任務指派——調查落實——處理反饋——結案歸檔”閉環管理,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鎮、難事區域終結、矛盾不上交。
多元共治 “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
張某是一名聽力一級殘障人士,無住房、無收入來源,因與(yu) 另一當事人張某某在遺產(chan) 繼承方麵產(chan) 生糾紛,向迎澤區婦聯尋求幫助。區婦聯隨即為(wei) 當事人張某申請法律援助,聘請手語老師與(yu) 其溝通,並與(yu) 迎澤區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取得聯係。2021年10月,迎澤區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進行了一場“無聲”調解,妥善化解了當事人雙方的矛盾糾紛,並在廟前法庭進行了司法確認,依法高效保障了聾啞當事人這一特殊社會(hui) 群體(ti) 的合法權益。
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迎澤區創新開展“一站式”化解糾紛,在全省率先成立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完善社會(hui) 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製,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著力提升市域治理效能。
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堅持黨(dang) 建引領,第一時間成立黨(dang) 支部,建立由法官、檢察官、人民調解員、信訪工作人員、勞動仲裁員、律師、心理谘詢師組成的矛盾聯調隊伍,建立人民調解在前、司法保障在後的遞進式矛盾過濾體(ti) 係,整合區司法局、區信訪局、公安迎澤分局、區勞動仲裁院、廟前人民法庭及14家專(zhuan) 業(ye) 性調解組織,形成集人民調解、法律服務、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司法確認於(yu) 一體(ti) 的多元化解體(ti) 係。
區綜治中心、區勞動仲裁院、廟前人民法庭等部門整體(ti) 進駐區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實施一站辦理,細化設置矛盾糾紛受理、勞動仲裁、法律服務、訴調對接和信訪接待等窗口,堅持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管理、依法辦理、限期處理,實現“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jue) ,走出一條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hui) 協同、群眾(zhong) 參與(yu) 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子。
據統計,該中心建成一年多以來,共接待來電來訪22916次,受理矛盾糾紛4107起,通過調裁審一體(ti) 化平台化解3762起,事件辦結率達91.5%。(記者楊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