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到村頭 村民喜心間(關注農業農村現代化③)
核心閱讀
建設愛心食堂、普及農(nong) 家書(shu) 屋、開展定期培訓、數字助力生產(chan) ……近年來,各地不斷優(you) 化配置教育、醫療、文化、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資源,提升農(nong) 村公共服務供給的數量、質量、覆蓋麵和可及性,使農(nong) 民生活更便利、更多彩。
服務站建到家門口
定期探訪了解需求
“以前丟(diu) 了身份證,還得跑一趟縣城。現在走上幾步路,村口的服務站就能辦,方便多了!”雲(yun) 南省昆明市安寧市石莊村的村民高豔輝最近剛補辦了身份證,她所說的“服務站”,正是安寧市縣街街道辦事處石莊村的為(wei) 民服務站。
為(wei) 了讓公共服務下沉鄉(xiang) 村,從(cong) 去年開始,安寧市的各個(ge) 村委會(hui) 紛紛建起為(wei) 民服務站。以前在縣城才能辦的民政、戶籍、養(yang) 老保險等業(ye) 務,現在在村子裏就能搞定。“村裏的公共服務也能做到‘最多跑一次’,一切為(wei) 了村民方便。”石莊村村委會(hui) 主任錢奕霖說。
為(wei)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安寧市采取多項舉(ju) 措,讓百姓生活更便利、更多彩。
“我們(men) 村幹部定期到村民家裏探望,聽聽他們(men) 有哪些訴求。”錢奕霖介紹,“每季度還會(hui) 舉(ju) 辦‘村民同心會(hui) ’,大家一起商定今年村裏的項目清單,列出要做的民生工程。”
去年,有村民向村幹部反映,村裏很多上了年紀的獨居老人,燒飯不方便,吃飯成了問題。村委會(hui) 立馬著手處理,靠著村集體(ti) 經濟的資金和市裏的運營補助資金,在村裏建起了老年愛心食堂,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ge) 月隻要交200元的餐費,就能每天吃到兩(liang) 頓正餐。“食堂的菜比我自己燒的好吃多了!”82歲的梁鳳英老人對食堂飯菜讚不絕口,“真是感謝,什麽(me) 都替我們(men) 著想!”
為(wei) 了提高養(yang) 老服務質量,安寧市通過開展城鄉(xiang) 居家養(yang) 老服務單位星級評定,根據服務單位的評定等級,提供運營資金補助,石莊村的老年愛心食堂去年就拿到了3萬(wan) 元的補助。
“今年我們(men) 的目標是讓村裏的老人可以免費吃上食堂的飯。”底氣從(cong) 哪來?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得好,賺到的錢就用來反哺公共服務。錢奕霖信心滿滿,隨著村裏無公害蔬菜種植和特色水果紅梨產(chan) 業(ye) 的發展壯大,這個(ge) 目標不久應該就能實現。
“不光是‘愛心食堂’,今年11月,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也將投入使用。”錢奕霖介紹,在養(yang) 老服務中心,老年人的起居、飲食、娛樂(le) 、醫療等方麵需求都能夠滿足。今年年底前,安寧市計劃全市所有行政村都配備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讓村民能夠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
農(nong) 家書(shu) 屋提檔升級
夜校課堂解惑答疑
粉刷一新的牆壁、錯落有致的書(shu) 櫃、寬大整潔的桌麵……走進廣西崇左市扶綏縣渠黎鎮碧計村的農(nong) 家書(shu) 屋,仿佛走進了圖書(shu) 館。去年7月,碧計村投資18.6萬(wan) 元,把農(nong) 家書(shu) 屋搬進了閑置的房子,並進行了裝修改造。現在,95平方米的書(shu) 屋共有圖書(shu) 3600餘(yu) 冊(ce) ,涵蓋了少兒(er) 、科技、文化等6個(ge) 領域,服務全村3700餘(yu) 人。
“書(shu) 屋建成後人氣很高!很多村民都會(hui) 帶著孩子來看書(shu) 。”渠黎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劉靖雯介紹,村裏對教育十分看重,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培養(yang) 出70多名大學生。現在,這些學生的姓名和就讀院校被張貼在書(shu) 屋的外牆上,激勵著後來的學子們(men) 。
“村民們(men) 白天要幹活,晚上不忙時會(hui) 來看看書(shu) 。我們(men) 是‘瓜菜之鄉(xiang) ’,大夥(huo) 都愛看農(nong) 技推廣的書(shu) 。”碧計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陸獻利說,除閱讀之外,村裏還活用場地,定期在書(shu) 屋舉(ju) 辦夜校課堂、健康講座等,幫助村民們(men) 提升種養(yang) 技能,講解養(yang) 生知識。
農(nong) 家書(shu) 屋新建成,圖書(shu) 更新少不了。“我們(men) 會(hui) 收到統一配備的圖書(shu) ,還打上了專(zhuan) 門的標誌哩。”扶綏縣委宣傳(chuan) 部工作人員馬超群指著一本書(shu) 的書(shu) 脊說,上級部門每年給每個(ge) 農(nong) 家書(shu) 屋補助約2000元,可補充更新不少於(yu) 60冊(ce) 圖書(shu) 。
黃思穎是碧計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同時兼任農(nong) 家書(shu) 屋的管理員,在補充更新圖書(shu) 的同時,還會(hui) 定期把村民們(men) 想學的種養(yang) 技術列成清單,對接渠黎鎮政府等上級部門,並協助邀請專(zhuan) 家、技能人才到書(shu) 屋開展培訓。2021年,碧計書(shu) 屋共開展堅果、柑橘和中草藥種植等培訓7場,培訓220人次,幫村民們(men) 解決(jue) 了種養(yang) 的“疑難雜症”。
“書(shu) 屋就像一個(ge) 提示器,提醒大家,學習(xi) 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廣西壯族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印刷發行處副處長伍愛春說。據介紹,未來,廣西將建立和整合閱讀推廣人隊伍,定期開展好書(shu) 分享,進一步激發村民們(men) 的閱讀熱情。同時,還將持續開展書(shu) 法繪畫比賽、演講朗誦比賽、技能知識講座等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把農(nong) 家書(shu) 屋打造成村民們(men) 的“點子屋”和“智慧屋”。
除了農(nong) 家書(shu) 屋的建設完善外,廣西去年還因地製宜打造農(nong) 家讀書(shu) 角,方便偏遠村屯群眾(zhong) 借閱。目前已建成191個(ge) 農(nong) 家讀書(shu) 角,每個(ge) 季度從(cong) 就近的農(nong) 家書(shu) 屋流轉圖書(shu) 約200冊(ce) ,供村民借閱。
數字管家助農(nong) 增收
農(nong) 技專(zhuan) 家在線指導
一到收獲季節,山核桃樹高大粗壯的樹枝上掛著飽滿的果實。每當看到這裏,浙江杭州臨(lin) 安島石鎮的山核桃種植大戶吳向陽總要念叨一句:這“產(chan) 業(ye) 大腦”不簡單!
綿延的山地上,鬱鬱蔥蔥的山核桃林一片青翠,很少有人經過。天氣情況、光照強度、溫度濕度、土壤情況……無需下地,在家中打開手機,點擊進入“臨(lin) 安山核桃數字服務係統”,田間地頭的各項數據都一目了然。
臨(lin) 安山核桃遠近聞名,也是當地15萬(wan) 林農(nong) 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今,農(nong) 戶們(men) 有了自己的“數字管家”,收入更穩,信心更足了。
“山核桃樹最怕生病。現在拿手機拍張照,就能掌握病蟲害的情況和防治方法。”說話間,吳向陽點了點屏幕,將信息反饋到數字服務平台。不久,平台上的農(nong) 技專(zhuan) 家就給出了診斷和處置方法。
山核桃種植基地裏,鷹眼探頭、氣象監測係統、土壤監測儀(yi) 以及智能蟲情測報燈等監測設備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早已安裝就位。這些設備不僅(jin) 能夠收集數據,還能夠對蟲害、氣象等各種數據加以分析整理並建立模型,及時啟動重大災害預警,發布病蟲害簡報等。
在經營方麵,數字平台也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平台上,山核桃全國銷售流向、消費者品類喜好排名都一目了然,為(wei) 我們(men) 開發新產(chan) 品提供了依據,經營的數據通過和農(nong) 商銀行聯通,還能享受貸款等金融服務。”山核桃加工企業(ye) 經理陳潔介紹。
手機變身“新農(nong) 具”,離不開數字化的功勞。
山核桃“產(chan) 業(ye) 大腦”歸集山核桃生產(chan) 、加工、銷售等各環節全產(chan) 業(ye) 鏈數據1200多萬(wan) 條,在此基礎上,通過多種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產(chan) 業(ye) 資源管理、加工溯源管理、病蟲害預警、電商大數據決(jue) 策、產(chan) 業(ye) 綜合指數分析等多維度精準分析。目前,該係統已在臨(lin) 安11個(ge) 基地覆蓋。
如今,農(nong) 房全生命周期綜合管理服務、“護廉天目”智慧監督平台……一係列惠農(nong) 助農(nong) 的應用正在臨(lin) 安落地。“下一步,臨(lin) 安還將持續深入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相關(guan) 應用場景,以數字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臨(lin) 安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金海燕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30日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