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以規範漢字承載中國智慧
漢字是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標識。為(wei) 更好推動漢字規範使用,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不規範使用漢字問題專(zhuan) 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相關(guan) 部門對出版物、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等漢字使用情況開展全麵自查和清理,切實提升內(nei) 容質量。
說普通話四海同音,寫(xie) 規範字九州一體(ti) 。我國是一個(ge) 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大國,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增進民族間、地區間交流,促進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信息化等各項事業(ye) 發展的必要條件,規範漢字是天南海北傳(chuan) 遞信息的重要基礎。進一步說,漢字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yu) 思想,規範使用漢字、領略漢字之美,既是維護文化根脈、培養(yang) 文化認同的題中之義(yi) ,也是展示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必要之舉(ju) 。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計算機漢字字體(ti) 應用場景日益豐(feng) 富,字體(ti) 更加多元,較好滿足了社會(hui) 多樣化用字需求。也要看到,部分字體(ti) 使用場合不當、質量水平較低,尤其是一些“醜(chou) 書(shu) ”“怪書(shu) ”類信息化字體(ti) 產(chan) 品,對字體(ti) 進行粗俗、草率的誇張變形,背離漢字的書(shu) 寫(xie) 規範、文化內(nei) 涵和審美趣味,誤導社會(hui) 公眾(zhong) 尤其是青少年,必須加以規範整治。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是宣傳(chuan) 和規範使用漢字主陣地。工作生活中目之所見、眼之所及,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men) 對漢字的認知和審美。《通知》明確就圖書(shu) 、報紙、音像製品、網絡出版物、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等各類文字載體(ti) 進行清查,要求行政部門引導有關(guan) 單位及時清理替換粗製濫造、拙劣誇張、觀感不佳的字體(ti) ,正是為(wei) 了把好關(guan) 口,讓印刷在千萬(wan) 冊(ce) 書(shu) 籍上、展示在億(yi) 萬(wan) 人民屏幕上的文字規範美觀,在全社會(hui) 營造良好的漢字文化氛圍。
規範漢字使用,並不等於(yu) 拒絕個(ge) 性化的漢字書(shu) 寫(xie) 。《通知》要求引導字庫生產(chan) 企業(ye) 創作更多既符合市場需求又規範、美觀的字庫字體(ti) 產(chan) 品,為(wei) 當下拓展漢字字體(ti) 邊界創造空間。必須看到,從(cong) 魏碑到唐楷,從(cong) 二王到顏柳,先輩創造的多姿多彩的書(shu) 法藝術,展現了漢字的多樣風采,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學精神。但字體(ti) 的推陳出新,不能自出機杼、另起爐灶,而要取法先人、博采眾(zhong) 長,在符合漢字固有間架結構和中國美學傳(chuan) 統的基礎上進行突破。
文化自信,要從(cong) 文字自信做起。順應時代浪潮,讓富有時代感的漢字煥發光彩,讓賣醜(chou) 搞怪的表達失去存身之所,需要有關(guan) 部門、企業(ye) 和從(cong) 業(ye) 者攜手努力,推動承載中國智慧的方塊漢字曆久彌新、走向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