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雲:特色農業深挖潛 鄉村振興廣增效
探索三倍體(ti) 牡蠣高效籠養(yang) ,“海上田園”增收覓新路。朱華南攝
“黑金”紫菜、奶白生蠔、嫩綠香茶……春夏之交,在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連雲(yun) 區的濱海村落裏,不同色彩的火熱農(nong) 事交織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宏偉(wei) 畫卷。近年來,以創建第三批國家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為(wei) 契機,連雲(yun) 區聚焦“打造中國最美海岸線”,不斷開拓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新局麵,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產(chan) 城融合型發展樣板區、沿海特色產(chan) 業(ye) 集聚區,持續為(wei) 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和農(nong) 村繁榮夯基石、添動能。
據統計,2021年連雲(yun) 區全年21個(ge) 涉農(nong) 村社平均集體(ti) 經營性收入超過350萬(wan) 元,均實現15%以上增長,“一村一品、一社一特色”的發展願景正漸次鋪展、步步生輝。
連雲(yun) 區“一葉富民”茶產(chan) 業(ye) 黨(dang) 建聯盟盛大啟動。連雲(yun) 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黨(dang) 建引領 強勁發展主動脈
5月上旬,美麗(li) 的唐王湖畔,一曲《山水貴客》相伴,連雲(yun) 區“一葉富民”茶產(chan) 業(ye) 黨(dang) 建聯盟盛大啟動,生態農(nong) 業(ye) 種植合作社與(yu) 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簽約共建,活動現場聯盟成員還獲得銀行授信6000萬(wan) 元,特色產(chan) 業(ye) 迎來源頭活水。
以黨(dang) 員幹部和群眾(zhong) “三個(ge) 在一起”活動為(wei) 載體(ti) ,近年來,連雲(yun) 區不斷深化“黨(dang) 建引領、富民興(xing) 村”,推動實現區街聯動、聯盟互促、村企合作。在宿城街道,5個(ge) 山區村落用活“茶”資源,寫(xie) 實產(chan) 業(ye) 鏈,支部牽頭先後創辦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興(xing) 建集體(ti) 加工廠,“嫁接”茶旅融合新項目。如今,散戶種植統一為(wei) 合作社管理,傳(chuan) 統的手工小作坊轉戰機械化流水線生產(chan) ,過去的“三無”產(chan) 品更是蝶變為(wei) 經過SC認證的高端禮品,年增收1350萬(wan) 元,大竹園、留雲(yun) 嶺2個(ge) 經濟薄弱村更是華麗(li) 轉身,實現集體(ti) 經濟收入破百萬(wan) 。
從(cong) “一葉富民”到“一業(ye) 興(xing) 村”,以雲(yun) 霧茶為(wei) 代表的“黨(dang) 建引領、富民興(xing) 村”產(chan) 業(ye) 項目不斷實現新突破。今年3月,連雲(yun) 區升級黨(dang) 建聯建思路,部署區委“三掛三聯”組團富民工作,處級黨(dang) 員領導掛帥聯係,區直部門單位掛包聯動,“第一書(shu) 記”掛職聯抓,成為(wei) 各村社因地製宜找準發展路徑、向上爭(zheng) 取資金政策支持的堅強後盾。
“海上田園”試行紫菜、牡蠣間養(yang) 模式,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提升。連雲(yun) 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生態優(you) 先 架設振興(xing) 優(you) 格局
以綠為(wei) 底,山水生金。日前,板橋新能源10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傳(chuan) 來捷報,一季度實際到賬外資504萬(wan) 美元,項目啟動再聚動能。據了解,板橋街道流轉1800畝(mu) 魚塘發展現代漁業(ye) ,探索生態養(yang) 殖和發電並行的綠色增收新模式。該項目將於(yu) 二季度開工建設,建成後年發電量可達1.3億(yi) 度,年銷售額可實現5000萬(wan) 元。
以現有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發展基礎為(wei) 底,連雲(yun) 區活學活用先進地區經驗做法,積極探索綠色循環新路徑,搭建起“一軸一帶三區”生態架構,切實聚焦三產(chan) 融合發展軸,彰顯濱海景觀帶優(you) 勢,努力做強“海上田園”養(yang) 殖區、“高山茶園”種植區和“濱海濕地”休閑區三張王牌。
今年,連雲(yun) 區進一步梳理農(nong) (漁)業(ye) 生產(chan) 和加工、冷鏈物流、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村基礎設施等方麵優(you) 質項目,排定國家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重點項目19個(ge) ,總投資28.9億(yi) 元。目前,無動力樂(le) 園、羊山島集裝箱民宿等項目投入使用,高公島一級漁港整治項目主體(ti) 工程基本完工,西連島休閑漁業(ye) 升級改造,海上萬(wan) 畝(mu) 生蠔園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正朝著更加科學健康的方向大步邁進。
依托智慧平台跟進船隻出海情況。朱華南攝
科技助力 築穩創新強支撐
“發布大風黃色預警時,連我在內(nei) 共有3條船6名村民在附近海區幹活。”4月25日的海上作業(ye) 經曆,生蠔養(yang) 殖戶陳如雷至今記憶猶新。所幸有驚無險,依托北鬥係統,連島街道海上智慧管理平台一路“雲(yun) 指引”,順利護送船隻安全回港。
去年下半年起,連島街道陸續上線船港通綜合管理協同應用平台、船舶監控智能管理係統,借力科技護航海上生產(chan) ,推動漁港標準化建設。“從(cong) 終端平台可以實時查看船舶動態。” 5月15日,岸上監控室裏船管員林傑正根據出海報備記錄跟進養(yang) 殖船隻出海情況,“‘海上田園’搶收季節,我們(men) 更高效安全地組織船隻出港;遇到不利天氣,可以指導定人聯船編組作業(ye) ,及時督促回港避險。眼下休漁期開始,平台監測功能能幫助我們(men) 嚴(yan) 格執行海上管控措施,確保伏季休漁安全穩定。”
建設智慧平台、打造科技惠農(nong) 品牌、開發農(nong) 業(ye) 新產(chan) 品示範項目,科技助力下連雲(yun) 農(nong) 業(ye) 跑出加速度。“成熟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建設,關(guan) 鍵在人才。”連雲(yun) 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陶洋說,通過聘請高校教授學者加入科技鎮長團、派駐科技特派員推廣智慧田間管理、在鄉(xiang) 土人才間發掘培育“山海英才”、與(yu) 高校聯合定向“定製村官”等一係列舉(ju) 措,越來越多的“行家裏手”行走在青山藍海間,為(wei) 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提供技術保障,不斷吹響新時代田園牧歌新號角。(易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