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更多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評論員觀察)
原標題:推動更多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評論員觀察)
去醫院看病,醫療費用異地直接結算;跨區域經營,企業(ye) 辦事就地解決(jue) ;開戶籍證明,居民無需來回折騰……近年來,我國人員異地工作生活、企業(ye) 跨區域經營活動日益頻繁,群眾(zhong) 和企業(ye) 的跨省辦事需求持續上升。依托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各地加強數據共享,越來越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給群眾(zhong) 和企業(ye) 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推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既是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便利群眾(zhong) 生活、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必然要求。一方麵,異地辦事“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能實現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讓政務服務便捷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另一方麵,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有助於(yu) 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務服務能力,促進政務服務供給與(yu) 企業(ye) 、群眾(zhong) 需求有效對接,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當前,我國跨省流動人口超過1.2億(yi) ,“跨省通辦”已經成了新剛需。深入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一個(ge) 重要方麵就是要聚焦保障改善民生,便利群眾(zhong) 異地辦事。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圍繞教育、就業(ye) 、社保、醫療、養(yang) 老、居住、婚育、出行等與(yu) 群眾(zhong) 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異地辦事需求,提出140項全國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同時,各地區各部門也運用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積極開展政務服務改革探索和創新實踐。從(cong) 身份證補辦到戶口遷移,從(cong) 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到不動產(chan) 抵押登記,從(cong) 個(ge) 體(ti) 工商戶設立登記到營業(ye) 執照遺失補領、換發……一件件民生實事“跨省通辦”,有效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異地辦事需求。聚焦群眾(zhong) 關(guan) 切,優(you) 化服務方式,豐(feng) 富辦事渠道,方能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
持續優(you) 化政務服務,也是便利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生產(chan) 經營與(yu) 辦事創業(ye)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國疫情呈現點多、麵廣、頻發的特點,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任務極為(wei) 繁重艱巨。在這樣的背景下,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既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也是有效服務人口流動、生產(chan) 要素自由流動和產(chan) 業(ye) 鏈高效協同的內(nei) 在要求。推動企業(ye) 等各類市場主體(ti) 登記注冊(ce) 和涉企經營許可等事項“跨省通辦”,簡化優(you) 化各類跨地區投資項目審批、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流程手續,方便企業(ye) 開展生產(chan) 經營活動,提升跨區域政務服務水平,才能更好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
推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在探索中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拓展深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跨省通辦”範圍,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應該看到,政務服務標準不統一、線上線下服務不協同、數據共享不充分、區域和城鄉(xiang) 政務服務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解決(jue) 這些問題,既要加強整體(ti) 謀劃,強化政務服務一體(ti) 化建設,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也要鼓勵區域“跨省通辦”先行探索和“省內(nei) 通辦”拓展深化。如此,方能更好滿足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事需求。
當前,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wei) 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給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帶來深刻變革,也為(wei) 持續優(you) 化政務服務帶來新的機遇。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不斷增強政務服務效能,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定能讓數字政府建設更進一步,為(wei)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有力保障。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4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li) 、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