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協議當保護用戶權益(人民時評)
原標題:用戶協議當保護用戶權益(人民時評)
既充分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活力,又注重保護用戶個(ge) 人信息,意味著要在商業(ye) 邏輯和隱私保護之間求取平衡,這也是在數字經濟領域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題中之義(yi)
點擊勾選“我已閱讀並同意以上條款”——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men) 在安裝、注冊(ce) 、登錄手機APP時,往往都會(hui) 被要求閱讀並同意用戶協議。設置用戶協議的本意,是通過規則和約定,有效保護使用者的權益,並有效限製軟件開發者不合理的數據和信息收集。
但是,一些APP的用戶協議動輒上萬(wan) 字甚至幾萬(wan) 字,且內(nei) 容十分複雜甚至晦澀。有媒體(ti) 統計了5款下載量過億(yi) 次的APP後發現,用戶協議平均約有2.7萬(wan) 字。而相關(guan) 調查數據顯示,77.8%的用戶在安裝APP時“很少或從(cong) 未”閱讀過用戶協議,69.69%的用戶會(hui) 忽略APP用戶協議的更新提示。這樣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遭到不少網民“吐槽”:“已閱讀並同意”隻是無奈之下的勾選。
如此用戶協議既不被閱讀,也無法真正獲得用戶同意,實際上變成收集用戶個(ge) 人信息的“合理”外衣。或是設置“不同意則不能用”的條款,用戶為(wei) 了獲得APP使用權不得已選擇“同意”;或是默認“一次同意,次次同意”,相當於(yu) 讓用戶放棄了對未來個(ge) 人信息流通轉讓的決(jue) 定權;或是將個(ge) 人信息轉送給第三方,在初始協議裏就對用戶數據進行捆綁授權……讓用戶陷入“不閱讀”或“被同意”的窘境,會(hui) 導致用戶協議被異化,違背保護用戶權益的初衷,成為(wei) 侵害用戶權益的“幌子”。
對不合理的用戶協議,相關(guan) 部門需要加大監管力度,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理工作,並探索出長效監管機製,使提供綠色用戶協議成為(wei) 互聯網行業(ye) 的自覺行動。相關(guan) 企業(ye) 也需要加強自律,堅守互聯網倫(lun) 理,不過度收集用戶的個(ge) 人信息和數據,共同營造良性互聯網生態。廣大網民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yang) 、技術素養(yang) ,重視保護個(ge) 人信息,深入理解用戶協議對個(ge) 人權利保護的重要性。政府部門、相關(guan) 企業(ye) 和用戶個(ge) 人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讓用戶協議回歸本位、發揮作用。
從(cong) 更大層麵看,這一問題也關(guan) 乎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手機軟件可以智能綜合用戶的各類信息和數據,通過長時段的數據積累和大體(ti) 量的數據分析,進而較為(wei) 準確地為(wei) 用戶畫像,判斷用戶喜好、預測用戶行為(wei) ,甚至發現用戶與(yu) 用戶、用戶與(yu) 事物之間的隱性關(guan) 聯。數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產(chan) 要素,大數據、雲(yun) 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揮作用,必須基於(yu) 大量的數據資源。既充分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活力,又注重保護用戶個(ge) 人信息,意味著要在商業(ye) 邏輯和隱私保護之間求取平衡,這也是在數字經濟領域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題中之義(yi) 。
對企業(ye) 來說,尊重用戶隱私、與(yu) 用戶良性互動,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商業(ye) 模式;對行業(ye) 來說,平衡好發展和安全,建立在用戶個(ge) 人信息安全基礎上的發展才可持續。讓用戶協議真正保護用戶權益,杜絕過度收集個(ge) 人信息,數字經濟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受到用戶歡迎,贏得社會(hui) 尊重。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5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li) 、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