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時代振興發展新路(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初夏時節的川陝革命老區,崇山峻嶺間草木葳蕤。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jun) 烈士陵園裏,不少人在瞻仰先烈。
“作為(wei) 土地革命戰爭(zheng) 時期第二大蘇區,川陝根據地背靠巴山南麓,俯瞰川東(dong) 盆地,地勢險要,兵強馬壯,被毛澤東(dong) 同誌盛讚‘是揚子江南北兩(liang) 岸和中國南北兩(liang) 部間蘇維埃革命發展的橋梁’。”川陝革命根據地舊址(巴中)管理局副局長薛元勳介紹。
1932年12月,紅四方麵軍(jun) 進入四川通江,隨後不久,川陝省臨(lin) 時革命委員會(hui) 在通江城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川陝蘇區建立了23縣的蘇維埃政權,總麵積達4.2萬(wan) 平方公裏,人口約500萬(wan) 。
澎湃紅色浪潮中,數十萬(wan) 巴山兒(er) 女義(yi) 無反顧投身革命。紅軍(jun) 烈士陵園裏,如今安葬著烈士2.5萬(wan) 餘(yu) 名。
隨著高速通道開通、旅遊設施完善,老區紅色旅遊日漸興(xing) 旺。“2021年,我們(men) 接待遊客130多萬(wan) 人次,逾9000個(ge) 團隊到陵園拜謁。”薛元勳介紹,“今年春節期間,10萬(wan) 多名遊客來到通江,追憶那段崢嶸歲月。”
2016年,《川陝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規劃》發布,提出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建設愛國主義(yi) 教育、革命傳(chuan) 統教育和紅軍(jun) 精神教育基地。2021年,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川陝革命老區大力弘揚傳(chuan) 承紅色文化,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旅遊資源,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
沿著青石板路,漫步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老街巷,濃鬱的紅色氣息撲麵而來——街頭東(dong) 大門牆上,“打過嘉陵江,迎接黨(dang) 中央”的巨幅標語曆久彌新;當年的紅軍(jun) 被服廠裏,“老城縫紉鋪”仍在嗒嗒作響;曾經的工農(nong) 劇團附近,60歲的何建堂堅持做餅30年,當年其父輩做餅支援紅軍(jun) ,今日店名便叫“紅軍(jun) 餅”……
1933年1月,紅四方麵軍(jun) 進入旺蒼,在這裏戰鬥了兩(liang) 年多。“旺蒼是川陝蘇區後期首府所在地,戰略地位重要。”旺蒼中國紅軍(jun) 城講解員何曉菊娓娓道來,“當時,麵積還不到2平方公裏的旺蒼城,一下湧進40多個(ge) 機關(guan) 、2萬(wan) 多人。”
時光荏苒,如今每年有數萬(wan) 名遊客前來中國紅軍(jun) 城感悟曆史,啟迪未來。
放眼川陝革命老區,各地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正奏響紅綠輝映的交響曲。
青山新雨後,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蔣家坪村90後村民沈小燕漫步自家山頂茶園。在蒼翠盡染、雲(yun) 霧繚繞的美景間架起手機,拍攝視頻。
2020年4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蔣家坪村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鄉(xiang) 親(qin) 們(men) 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因茶致富、因茶興(xing) 業(ye) ,走上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
“直播帶貨,茶葉走俏。清明前,家裏的手工炒茶每斤賣到了1100元。”沈小燕是返鄉(xiang) 創業(ye) 青年,家有10畝(mu) 茶園,父母采茶、製茶,她在網上銷售,“我還盤算著,接下來銷售臘肉等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
兩(liang) 年多來,蔣家坪村新建高效密植茶園350畝(mu) 、改造老茶園400畝(mu) 。“下一步,我們(men) 還將探索‘茶旅融合’,抓住生態旅遊好機遇。”蔣家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寇清新滿懷憧憬。
截至目前,平利縣茶園總規模達20萬(wan) 畝(mu) ,培育茶葉經營主體(ti) 265家。2021年,茶產(chan) 品產(chan) 量1.55萬(wan) 噸,實現產(chan) 值15.7億(yi) 元。
發揮比較優(you) 勢,川陝革命老區正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振興(xing) 發展新路。
2021年,四川省、陝西省發布相關(guan) 文件,支持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提升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優(you) 化社區治理,讓老區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培育壯大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力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讓山窩窩裏孵出金蛋蛋;加強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做好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生態修複,讓子孫後代樂(le) 享綠水青山;弘揚傳(chuan) 承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
秦嶺巴山之間,接續奮鬥的號角已經吹響。
(相關(guan) 報道見第六、七版)
《人民日報》( 2022年05月27日 第 0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