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到203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6750萬畝 產糧保障680億斤以上
人民網合肥6月8日電 (汪瑞華)日前,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正式印發《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的通知》,明確通過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確保到2030年建成675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提升1718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以此穩定保障680億(yi) 斤以上糧食產(chan) 能。
安徽是農(nong) 業(ye) 大省,也是糧食輸出大省。
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4950萬(wan) 畝(mu) ,占全省耕地麵積8320萬(wan) 畝(mu) 的59.5%,為(wei) 穩定全省糧食產(chan) 能、築牢“糧倉(cang) ”根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安徽貢獻。
大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加快補上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短板,增強農(nong) 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是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的重要保障,也是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的基本前提,更是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是推動農(nong) 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截至2020年底,安徽全省已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4950萬(wan) 畝(mu) 。建成後的高標準農(nong) 田,畝(mu) 均糧食產(chan) 能增長10%左右,為(wei) 安徽省糧食生產(chan) “十七連豐(feng) ”、產(chan) 量穩定在800億(yi) 斤以上提供了堅實支撐。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不僅(jin) 推動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方式轉變,改善了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還有效改善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通過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降低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提高了土地產(chan) 出率,建成的高標準農(nong) 田畝(mu) 均節本增效約500元。推動土地流轉,畝(mu) 均土地流轉費提高約300元。
根據《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規劃》,按照建設原則,以永久基本農(nong) 田為(wei) 基礎,優(you) 先在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打造皖糧農(nong) 田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保障陣地。優(you) 先將大中型灌區有效灌溉麵積打造成高標準農(nong) 田。
通過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確保到2022年建成596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以此穩定保障600億(yi) 斤以上糧食產(chan) 能;到2025年建成625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提升63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以此穩定保障630億(yi) 斤以上糧食產(chan) 能。
同時,將高效節水灌溉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規劃期內(nei) 完成224萬(wan) 畝(mu) 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
按照規劃,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電、技、管8個(ge) 方麵目標。綜合考慮建設成本、物價(jia) 波動、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籌資渠道等因素,全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畝(mu) 均財政投入應逐步達到3000元以上。
針對管護機製,將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健全完善“縣負總責、鄉(xiang) 鎮監管、村為(wei) 主體(ti) ”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機製,落實管護主體(ti) ,壓實管護責任。
據介紹,高標準農(nong) 田規劃項目建成後,新增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畝(mu) 均預計可提高糧食綜合產(chan) 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畝(mu) 均預計可提高糧食綜合產(chan) 能80公斤左右。
另外,畝(mu) 均節水20~30%以上,節電30%以上,節肥10%以上,節藥15%以上,土地集約化利用,適度規模經營比重提高,畝(mu) 均每年增收節支約500元。規劃實施後,每年新增糧食產(chan) 能36億(yi) 斤左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