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農機助力種業發展(微觀)
“去雄率達到95%!”在我國雜交玉米種子主產(chan) 區甘肅省,一款自主研發的製種玉米去雄機以出色表現贏得農(nong) 戶和企業(ye) 的好評。所謂去雄,是將玉米的雄花去掉,促進雌穗生長和玉米籽粒發育。作為(wei) 玉米製種的關(guan) 鍵一步,去雄關(guan) 乎種子優(you) 劣,關(guan) 乎糧食收成,是廣大農(nong) 戶的關(guan) 心事。
張掖市一家種業(ye) 公司負責人告訴筆者,在去雄機研發出來之前,去雄主要依靠人工作業(ye) ,需要在1周內(nei) 完成,工作強度大、成本高、效率低。而進口去雄機不僅(jin) 價(jia) 格高昂,還受限於(yu) 株距、株高等因素,用起來不方便。近年來,甘肅將解決(jue) 玉米製種行業(ye) 突出問題作為(wei) 主攻方向,經過多年的試驗與(yu) 改進,終於(yu) 研發出適宜當地推廣的自走式玉米去雄機,極大提高了製種行業(ye) 的機械化水平,助力玉米種業(ye) 做大做強。
一粒種子,事關(guan) 國家糧食安全,也連著群眾(zhong) 幸福生活。地處河西走廊的張掖市,是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chan) 基地,“十三五”時期年均產(chan) 種量達4.2億(yi) 公斤,對確保用種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經過多年發展,玉米製種業(ye) 成為(wei) 當地致富增收的金色產(chan) 業(ye) 。下一步,如何更好利用優(you) 良品種、提高玉米單產(chan) ,怎樣破解去雄關(guan) 鍵時期“一工難求”問題,提升農(nong) 戶種植收益?解決(jue) 這些問題,關(guan) 鍵還要在地裏找答案,向科技要答案,推動傳(chuan) 統種業(ye) 向現代種業(ye) 轉變。
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裏,必須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以科技賦能玉米種業(ye) ,要瞄準特色品種,提升關(guan) 鍵育種技術和種質資源研究;要優(you) 化栽培技術,推進玉米製種全程機械化,尤其要研發推廣適應當地環境、種植習(xi) 慣的農(nong) 機。近年來,製種玉米去雄機、複式精量播種機、北鬥導航直線輔助駕駛係統等新機具、新技術在張掖不斷推廣,生產(chan) 效益大大提升。當地有糧農(nong) 算過賬,製種玉米從(cong) 播種到收獲都采用機械化作業(ye) ,畝(mu) 均成本可降低500多元,為(wei) 農(nong) 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可以說,為(wei) 種業(ye) 插上科技翅膀,讓“好種子”結出“好果子”,農(nong) 業(ye) 才更有盼頭,糧農(nong) 才更有奔頭。
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要充滿信心,也要保持耐心。時下,我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科技創新為(wei) 種業(ye) 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要看到,種子生於(yu) 地、長於(yu) 時、聚於(yu) 力,非一日可成,關(guan) 鍵技術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粒“金種子”背後,往往需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攻關(guan) 與(yu) 鑽研。以製種玉米去雄機為(wei) 例,研發企業(ye) 開展實地試驗,一年隻能做一次。多年磨一劍,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才能研發出先進、適用的農(nong) 機。
從(cong) 土地流轉托管,到開展技術培訓,再到加大農(nong) 機購置補貼,先進農(nong) 機裝備還要寫(xie) 好推廣應用的“下半篇文章”。這也啟示我們(men) ,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是一項長期任務、係統工程,需要打通科研、生產(chan) 、銷售、服務等各個(ge) 環節,需要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種業(ye) 企業(ye) 凝聚合力。更好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凝心聚力寫(xie) 好種業(ye) 大文章,我們(men) 一定能培育出更多“金種子”,為(wei) 種業(ye) 裝上“中國芯”。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3日 第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