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協同發展繪就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發布時間:2022-06-16 15:45: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曹政

  京畿大地,宏圖徐展。

  從(cong) 大興(xing) 國際機場鳳凰展翅到京張高鐵保障冬奧,從(cong) 市級機關(guan) 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到北京“三校一院”落地雄安,從(cong) “動批”疏解變身國家金科新區到三地共同打造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過去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深度融合、向廣度擴展。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終將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wei) 重要的政治任務和重大曆史機遇,三省市黨(dang) 政代表團互訪學習(xi) 考察,高位推動合作,三地越走越親(qin) ,呈現出“人熟、事暢、心齊”的新氣象。

  市京津冀協同辦負責人說,過去5年,北京堅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充分發揮“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雄安新區和城市副中心“兩(liang) 翼”聯動發展,重點領域任務取得新進展,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機勃勃。

  疏解

  “牛鼻子”牽引高質量發展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也是解決(jue) 北京“大城市病”、優(you) 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導和突破口。

  2017年以來,本市紮實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zhuan) 項行動,累計疏解退出一般製造業(ye) 企業(ye) 近2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市場和物流中心644個(ge) ,集中疏解任務基本完成。

  5年時光,曾經人潮湧動的“動批”變了模樣:天和白馬市場變身北礦金融科技大廈,世紀天樂(le) 市場成為(wei) 北京金融科技中心……

  全市城鄉(xiang) 建設用地連續減量約110平方公裏;

  全市常住人口、城六區常住人口近5年來連續下降;

  核心區三級醫院床位累計疏解2200餘(yu) 張;

  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等高校新校區啟用;部分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啟動分期分批疏解。

  “北京成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首都城市發展方式實現深刻轉型。”市京津冀協同辦負責人說,“減法”換來高質量發展的“加法”,科技、商務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新設市場主體(ti) 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建設提升便民商業(ye) 網點近6000個(ge) ;利用拆違騰退土地實施“留白增綠”8500多公頃。

  兩(liang) 翼

  協同共進比翼齊飛

  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兩(liang) 片沃土,是北京再次起飛的“兩(liang) 翼”。

  雄安新區需要什麽(me) ,就主動支持什麽(me) 。北京市始終把支持雄安新區作為(wei) 分內(nei) 之事,紮實落實京冀兩(liang) 省市戰略合作協議。

  2019年9月,北京送來了雄安新區啟動區第一批公共服務與(yu) 民生保障項目——以“交鑰匙”方式建設“三校一院”,建成後分別由北海幼兒(er) 園、史家小學、北京四中和宣武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持,雄安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優(you) 質的教育、醫療資源,雄安新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也將不斷增強。

  如今,幼兒(er) 園已經建成交付,中小學今年竣工,醫院預計明年竣工,北京多塊“金字招牌”即將在雄安懸掛起來。

  5年來,京雄直連直通交通體(ti) 係初步形成,雄安新區中關(guan) 村科技園發展規劃加快編製,超千家在京企業(ye) 機構在雄安注冊(ce) ,中關(guan) 村高科技企業(ye) 設立分支機構142家。

  另一片沃土,也迎來五年巨變。

  2019年1月,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在城市副中心掛牌辦公。市級機關(guan) 首批搬遷涉及35個(ge) 部門、165個(ge) 單位、約1.5萬(wan) 人。

  “剛搬來的時候苦點累點,但看到副中心越來越好,到處充滿生機,我們(men) 更加有信心在這片熱土上紮根。”最先搬來的職工為(wei) 城市副中心點讚。

  點讚背後,是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麵拉開: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後就成了“網紅打卡地”;副中心劇院、圖書(shu) 館、博物館拔地而起;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正式開診,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投用;環球主題公園盛大開園,成為(wei) 北京文化旅遊新地標;一批市屬企業(ye) 落戶,運河商務區注冊(ce) 企業(ye) 約1.66萬(wan) 家,優(you) 質要素資源加速集聚……

  城市副中心正在加快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綠色是城市副中心的底色,生態品質大幅改善。

  通州區與(yu) 廊坊北三縣攜手打造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連續三年舉(ju) 辦的北京與(yu) 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hui) ,累計簽約項目120餘(yu) 個(ge) 、意向投資額約800億(yi) 元。位於(yu) 燕郊的有研稀土負責人表示,“感謝兩(liang) 地政府搭建平台,簽約項目順利落地,2021年產(chan) 值就突破了2億(yi) 元,2024年預計將突破8億(yi) 元。”

  跨界道路正在加快打通。通州區與(yu) 北三縣對接道路已達10條,廠通路開工建設,姚家園路東(dong) 延、石小路、通寶路等均已簽訂接線協議;京通快速路各收費站除早高峰外,實現免費通行;軌道交通平穀線加快建設,通車後北三縣群眾(zhong) 出行將更加便捷。

  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漸成生態綠洲,大運河京冀段即將實現旅遊通航,成為(wei) 城市副中心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新名片。

  北京潞河中學、北京實驗學校與(yu) 三河合作辦學,中日友好醫院、友誼醫院等16家央屬、市屬醫院與(yu) 北三縣開展合作,讓北三縣群眾(zhong) 就近享受北京優(you) 質教育醫療服務。

  “北京將繼續全方位支持雄安新區開局起步,高水平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推動二者形成錯位發展、協同共進、兩(liang) 翼齊飛的生動格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突破

  重點領域碩果累累

  鳳凰涅槃,臨(lin) 空騰飛。大興(xing) 國際機場投運已滿兩(liang) 年,北京形成航空“雙樞紐”格局,助力打造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

  京冀攜手為(wei) 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hui) ,北京成為(wei) 世界首個(ge) “雙奧之城”。京冀協同建設京張體(ti) 育文化旅遊帶,冬奧牽引帶動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一體(ti) 化交通網絡“跑起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構建,越來越多城市進入“環首都1小時交通圈”:2018年,京秦高速北京段建成通車,市域內(nei) 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打通;2019年,京張高鐵開通運營;2020年,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行;2021年,京哈高鐵全線貫通;2022年,京唐城際鐵路即將建成通車……

  生態環境持續“好起來”。2021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3.1%;三地攜手建設生態水源保護林,治理風沙源,綠水青山擘畫美麗(li) 京津冀。

  協同創新步伐“快起來”。我國第一個(ge) 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2020年底成立。2017年以來,中關(guan) 村企業(ye) 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超3000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1400多億(yi) 元。

  產(chan) 業(ye) 對接協作“串起來”。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已完工投產(chan) 北京項目達到56個(ge) ,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新增注冊(ce) 企業(ye) 累計超過3000家。保定產(chan) 業(ye) 與(yu) 北京關(guan) 聯度已達77%,北京現代汽車滄州工廠累計產(chan) 銷整車超過63萬(wan) 輛,實現“一個(ge) 工廠帶動一個(ge) 產(chan) 業(ye) 基地”。

  疫情防控“聯起來”。京津冀疫情聯防聯控聯動機製建立,共同築牢首都防疫屏障。推動環京地區防疫政策協同,建立通勤人員數據庫。全力支持重點企業(ye) 上下遊配套供應商複工複產(chan) 、物流保通穩暢。

  區域營商環境“優(you) 起來”。京津冀三地及雄安新區實現互設“跨省通辦”窗口,三地稅務部門共同發布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大大簡化了流程,企業(ye) 拍手稱快。

  老百姓的獲得感“多起來”。堅持推動優(you) 質公共服務資源向津冀布局,為(wei) 當地居民就近就學、就醫提供便利。先後成立15個(ge) 跨區域特色職教集團,開展教育幫扶項目;5400餘(yu) 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展望

  現代化都市圈加快構建

  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應有之義(yi) ,是發揮首都“一核”引領帶動作用的主動作為(wei) ,也是北京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減量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已列入國家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快捷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體(ti) 係為(wei) 支撐,按照職住協同、功能互補、產(chan) 業(ye) 配套的圈層結構,加快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京津冀三地已經對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形成共識,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經過多年協同發展,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已經具備一定基礎。2021年,北京企業(ye) 對“通勤圈”“功能圈”“產(chan) 業(ye) 圈”投資次數分別是2015年的2.4倍、2.2倍、2.1倍,三個(ge) 圈層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3.9萬(wan) 億(yi) 元,占京津冀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超4成。

  未來,在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支撐下,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將加快構建。現階段環京地區通勤圈建設是重中之重,將以發展區域快線、加強公共服務配套為(wei) 抓手,促進一體(ti) 化發展,更好實現職住平衡。京津雄功能圈將加強兩(liang) 翼聯動,唱好京津“雙城記”。節點城市產(chan) 業(ye) 圈將進一步暢通區域市場循環,強化資源要素聚集,推動節點城市發展。北京將繼續深入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以拓展腹地為(wei) 支撐,以一體(ti) 化為(wei) 路徑,主動作為(wei) ,攜手津冀抓好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打造我國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