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山東省分行全力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農(nong) 發行山東(dong) 省分行以推動業(ye) 務高質量發展為(wei) 導向,全力服務穩住經濟大盤,突出服務保護修複、防洪減災、基礎設施建設、農(nong) 村人居環境改善、農(nong) 地建設等重點領域,努力打造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齊魯樣板”和主力銀行品牌。上半年累計投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貸款460.7億(yi) 元,同比多放53.2%;截至6月30日,貸款餘(yu) 額2037億(yi) 元,占沿黃九省(區)的48%;貸款投放額、餘(yu) 額、淨增額均居沿黃九省(區)首位。
該行支持的峽山水庫水環境治理工程一期工程
彰顯“水利銀行”特色品牌。該行近期與(yu) 省水利廳聯合下發《關(guan) 於(yu) 貫徹落實<水利部 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關(guan) 於(yu) 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共同推動政策性金融持續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上半年,該行投放水利貸款138.6億(yi) 元,同比多投50.7億(yi) 元;截至6月30日,水利貸款餘(yu) 額722.7億(yi) 元,是係統內(nei) 唯一一個(ge) 超過700億(yi) 元的省分行;較年初淨增106.7億(yi) 元,貸款投放額、餘(yu) 額、淨增額均居係統首位。支持建設水廠12座,新建、改擴建管道1640餘(yu) 公裏,新增日供水54萬(wan) 方,治理大小河流85條,新建及加固水庫99座,增加蓄水11407.4萬(wan) 方,修繕疏浚河道1143.5公裏,清淤20213.5萬(wan) 方,修建防護堤1123公裏,彰顯“水利銀行”特色品牌。
持續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上半年,該行投放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貸款111.3億(yi) 元,同比多投34.4億(yi) 元;截至6月30日,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貸款餘(yu) 額409.3億(yi) 元,較年初淨增103億(yi) 元。新建及改擴建汙水管道2554.9公裏,新建汙水處理廠(站)687個(ge) ,新增垃圾處理能力30.2噸/年,新增汙水處理能力24.4萬(wan) 立方米/日,新建醫院4座、養(yang) 老院3座,惠及5000餘(yu) 村莊、9186.3萬(wan) 人。
該行支持的曹縣黃河故道濕地公園景觀提升及生態修複治理項目
助力生態保護初顯成效。2022年5月該行與(yu) 省生態環境廳簽訂《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共同推進生態環保重大工程項目融資合作備忘錄》,聯合建立“全省重點支持生態環保重大工程項目儲(chu) 備庫”,定期通報農(nong) 村汙水治理項目推進情況。上半年,該行投放生態環保貸款4.5億(yi) 元,截至6月30日貸款餘(yu) 額36.1億(yi) 元,較年初增加3.3億(yi) 元。改善改善水麵汙染70487.8平方公裏,新建或改擴建綠化設施1083.1萬(wan) 平方米,支持治理礦山16座,治理、修複土地礦山14萬(wan) 平方米,支持微山湖紅荷濕地、曹縣黃河故道濕地等多處濕地景觀提升改造,對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治理和穩定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織密“四好農(nong) 村路”。2022年上半年,該行投放農(nong) 村路網貸款36.5億(yi) 元,同比多投20.7億(yi) 元,截至6月30日,農(nong) 村路網貸款餘(yu) 額170.9億(yi) 元,較年初淨增26.2億(yi) 元。新建、改擴建道路11425.8公裏,惠及村莊3600餘(yu) 個(ge) ,惠及人口370萬(wan) 人,打通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毛細血管”,助力我省“三農(nong) ”發展步入快車道。
該行支持的莒南縣土地整治項目
不斷拓展“農(nong) 地+五大振興(xing) 貸”模式。2022年該行投放農(nong) 地類貸款169.6億(yi) 元,截至6月30日貸款餘(yu) 額636.3億(yi) 元。全力服務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上半年審批高標準農(nong) 田類項目12億(yi) 元,新增高標準農(nong) 田22萬(wan) 畝(mu) 。紮實推進耕地數量質量整治提升。加大對中低產(chan) 田改造、農(nong) 村土地綜合整治、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建設等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累計審批耕地提升類項目564億(yi) 元,覆蓋全省16地市和70%的縣區,整治農(nong) 村各類土地312萬(wan) 畝(mu) ,新增農(nong) 用地67萬(wan) 畝(mu) ,新增補充耕地指標49萬(wan) 畝(mu) 、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18萬(wan) 畝(mu) ,有效改善了農(nong) 村土地布局,耕地質量得到顯著提升。(趙娜)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