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州德清蠡山村打造古風旅遊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2-07-18 16:25:00來源: 杭州日報

  坐落在京杭大運河畔的湖州市德清縣鍾管鎮蠡山村,因範蠡與(yu) 西施的隱居故事聞名遐邇。村子的山上建有範蠡祠,環山有蠡山八景,山水人文相得益彰。

  6年前,蠡山姑娘沈燕大學畢業(ye) 後,回到村裏辦起了一家漢服工作室,為(wei) 這個(ge) 平凡的江南水鄉(xiang) 注入了文化標識。目前,工作室已帶動了村裏十多位老裁縫再就業(ye) ,並與(yu) 當地沉浸式古風度假區相得益彰,一張古風旅遊的新名片在這裏醞釀。

  以匠人之心還原傳(chuan) 統服飾

  沈燕的漢服工作室位於(yu) 一片江南水鄉(xiang) 的民居旁,屋外是一大片她親(qin) 自種下的花海,每年變換不同的花種,盛夏時節,五顏六色的波斯菊開得正豔,幾位身著漢服、鬢影衣香的古風女子穿梭於(yu) 花海之中。

  沈燕給工作室取名——蠡塵軒,專(zhuan) 門定製傳(chuan) 統服飾和製作手工飾品,從(cong) 一開始的興(xing) 趣愛好到現在的初具規模,已經帶動了村裏十幾位老裁縫再就業(ye) 。

  身穿親(qin) 手製作的漢服、手拎刺繡口襟包、手拿精致團扇,這是沈燕日常的打扮。在她的工作室裏,集結了一群熱愛漢服文化的年輕人,她還學過茶藝,會(hui) 彈古琴,前不久被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評選為(wei) “浙江省鄉(xiang) 村文化能人”。

  沈燕是土生土長的蠡山人,大學讀的是財經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回到家鄉(xiang) 鍾管做財務工作,真正接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緣於(yu) 茶葉。

  沈燕的父親(qin) 做茶葉包裝生意,需要請評茶員對茶葉品質進行評定。為(wei) 此,沈燕去學了評茶員和茶藝師,也因此結識了不少喜歡茶藝的朋友。“泡茶需要穿茶服,接觸深了之後就開始了解漢服,從(cong) 此對漢服文化的喜愛就越來越深。”

  那時淘寶上還沒有漢服可買(mai) ,沈燕就去博物館查看文獻資料,一邊研究,一邊自己製作。漢服完工後,她在社交平台將自己的成果進行分享,漢服圈的朋友知道她會(hui) 製作漢服後,就讓她幫忙定製。漸漸的,訂單越來越多。

  沈燕說,自己做漢服的初衷是源於(yu)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喜愛,製作漢服時會(hui) 嚴(yan) 格按照曆史出土文物的版型、尺寸、比例,力求將這一朝代的服飾進行還原,《福州南宋黃昇墓》《南宋女裝形製風格研究》等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是她經常翻閱的資料。

  此外,每一件衣服都是手工剪裁,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個(ge) 性化定製,因此她工作室製作出來的漢服基本都是獨一無二,不會(hui) 撞衫。打紙樣、繪製、剪裁、縫紉、熨燙……做一套漢服往往需要兩(liang) 天時間。

  有趣的是,與(yu) 現代潮流服飾一樣,漢服也有著自己的流行風向標。“每個(ge) 朝代的服飾特點都不太一樣,前幾年做明製漢服比較多,這兩(liang) 年做宋製、唐製的漢服居多,宋製漢服更加貼近現代生活,也更加日常。”沈燕做的漢服形製和布料,也需要從(cong) 工廠專(zhuan) 門定製的,“中國傳(chuan) 統布料跟紋樣結合在一起,織在布裏麵,遠看不易發現,近看則樸素中透著精致與(yu) 華麗(li) 。”

  漢服產(chan) 業(ye) 鏈帶動鄉(xiang) 村共富

  近年來,隨著古風文化的興(xing) 起,漢服受到不少人追捧。在街頭巷尾、商場景區,漢服成了一種潮流文化。沈燕的漢服訂單也接踵而來,自己忙不過來,她便叫來村裏曾在服裝廠工作過的退休裁縫一起幫忙。

  60歲的沈芳連年輕時曾在服裝廠工作過十幾年,後來退休在家帶孫女,因為(wei) 沈燕的漢服工作室,她在家門口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了再就業(ye) 。“我們(men) 做的漢服越來越漂亮,上海杭州的人都來訂做,一年增加收入至少五六萬(wan) 元吧。”沈芳連笑著說。

  “有一年我們(men) 做明製漢服,一個(ge) 月就做了兩(liang) 三百件。”沈燕說,這支由退休裁縫組成的漢服製作團隊已經發展到十多位村民,時間最長的裁縫阿姨已經跟著沈燕做了4年時間。沈燕每年舉(ju) 辦培訓會(hui) ,教阿姨們(men) 漢服剪裁與(yu) 服飾特征。“阿姨們(men) 本身就是裁縫,所以一學就會(hui) ,上手很快。”

  如今,沈燕的漢服得到了省內(nei) 外客戶的認可。有北京的兒(er) 童劇劇組找她定製傳(chuan) 統明製漢服,也有杭州的劇組經常在他的工作室租用漢服,一租就是幾十套。憑借漢服“出圈”,沈燕的工作室還順勢引進了漢服妝造、漢服攝影、手工配飾加工等相關(guan) 項目,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產(chan) 業(ye) 。

  近年來,蠡山村依托水係綜合治理,打造了全國首條通過驗收的示範河湖蠡山漾。2021年,成功創評省級千年古村落,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xiang) 處處皆景,古橋古宅古戲台相得益彰。

  依托美麗(li) 山水“底色”,又加上千年愛情傳(chuan) 說“潤色”,2021年5月,集高端民宿、古風婚慶、網紅電商、影視製作、劇本殺等多業(ye) 態於(yu) 一體(ti) 的沉浸式古風文旅綜合體(ti) ——蠡山沄居,一開園就成了網紅地,吸引各地的遊客。13棟明清時期古建築點綴在4萬(wan) 平方米的江南中式園林中,遊覽蠡山沄居,會(hui) 提供遊客每人一套漢服,如同時空穿越一般,帶遊客夢回古代。

  “很多遊客遊玩蠡山沄居的時候,順便也會(hui) 來我的工作室打卡,帶走幾套漢服、幾件手工飾品。”沈燕笑著說,無形之中,一個(ge) 漢服古風的旅遊產(chan) 業(ye) 鏈在這個(ge) 古村落成型。

  眼下,蠡山村還建起了範蠡西施文化展示館、鄉(xiang) 村圖書(shu) 館、古風市集小鎮、未來鄉(xiang) 村創客中心等,為(wei) 遊客開發了古橋遊湖、曆史人文兩(liang) 條村遊精品線路,並為(wei) 遊客提供“智慧導遊”暢遊“蠡山八景”,感受古村落的曆史和人文。

  為(wei) 了促進共富,蠡山村成立了強村公司,探索“農(nong) 房合作社”,將村裏閑置宅基地“收儲(chu) ”統一開發利用。目前已有36戶農(nong) 戶加入到合作社中,閑置用房主要用於(yu) 辦公租賃、直播平台、特色餐飲,村民每年股金分紅預計超過100萬(wan) 元。2021年,蠡山村集體(ti) 收入達到241萬(wan) 元。憑借漢服古風這張新名片,昔日的經濟“薄弱村”成為(wei) 真正的“共富村”。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