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努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人民日報》2022年07月20日 第09版 版麵截圖
數據來源: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 江蘇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統計局
原題:努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江蘇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勇擔使命、砥礪奮進,以創新引領布局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綠色發展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以協調共享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麵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十年間,江蘇以年均1.77%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7.4%的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速,單位地區生產(chan) 總值能耗累計下降38%,單位地區生產(chan) 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麵積下降26%,經濟總量從(cong) 5.37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11.64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0%。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新的征程上,江蘇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切囑托,勇擔“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zheng) 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zheng) 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hui) 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
創新引領
6月16日,協鑫集團江蘇中能矽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舉(ju) 行新增3萬(wan) 噸矽烷流化床法顆粒矽產(chan) 能投產(chan) 儀(yi) 式。矽烷流化床法工藝,節能優(you) 勢明顯,可實現光伏發電全生命周期至少80%的碳減排,此前卻因技術難題一直未能實現大規模生產(chan) 。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說:“協鑫堅持走創新引領這條路,實現了十年磨一劍的高質量發展。”
協鑫2012年開始矽烷流化床法顆粒矽技術攻關(guan) ,直到2021年終於(yu) 實現顆粒矽產(chan) 能1萬(wan) 噸。由於(yu) 生產(chan) 成本、碳減排等綜合優(you) 勢,目前,協鑫的顆粒矽在建及規劃產(chan) 能已經迅速達到60萬(wan) 噸。
同樣十年磨一劍的,還有江蘇的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
日前,連雲(yun) 港豪森藥業(ye) 研發的一類新藥艾米替諾福韋獲批上市,這是我國首個(ge) 原研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在醫藥界,研發一類新藥要麵臨(lin) 3個(ge) “10”:10年研發時間,10億(yi) 元研發投入,10%的成功概率。正是十年磨一劍的堅持,豪森藥業(ye) 已有6個(ge) 一類新藥上市,而連雲(yun) 港藥企獲批的一類新藥已有20多個(ge) ,占全國的1/5。
生物醫藥行業(ye) 除了在蘇北的連雲(yun) 港蓬勃發展,也在蘇南的蘇州工業(ye) 園區被視為(wei) 引領未來發展的重點產(chan) 業(ye) 。蘇州工業(ye) 園區黨(dang) 工委負責人介紹,得益於(yu) 蘇州工業(ye) 園區在政策、人才等方麵十多年的持續投入,蘇州工業(ye) 園區的生物醫藥行業(ye) 在全國200多個(ge) 園區中,在綜合競爭(zheng) 力以及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人才競爭(zheng) 力、技術競爭(zheng) 力等細分領域均名列前茅。
創新引領的故事還在江蘇不同地區多個(ge) 產(chan) 業(ye) 領域精彩呈現。
“這十年,江蘇一直把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升級。”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林康介紹,當前,全省創新轉型成效明顯,自主可控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江蘇圍繞打造50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30條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10條卓越產(chan) 業(ye) 鏈,集合優(you) 勢力量攻關(guan) 技術難題,生物醫藥、納米科技、物聯網等領域不斷實現重大突破,有力提升了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
綠色發展
十年來,江蘇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錨定目標,久久為(wei) 功,交出了一份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實現生態環境從(cong) 嚴(yan) 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曆史性轉變。
近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展示了一組灌河口衛星監測對比照片: 2017年的照片上,灌河口的部分地區海水呈褐紅色;2021年的照片上,灌河口的海水已恢複自然麵貌。
10年前,連雲(yun) 港灌河口周邊曾密布小化工企業(ye) 。部分化工企業(ye) 偷排廢水廢料,不僅(jin) 影響村民生產(chan) 生活,也破壞當地生態環境。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連雲(yun) 港曆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成立全市化工園區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強力治汙。灌南縣委常委、連雲(yun) 港化工產(chan) 業(ye) 園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金耀介紹,特別是2016年以來,灌南縣全麵開展化工行業(ye) 整治,依法依規關(guan) 閉不達標化工企業(ye) 達67家。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過化工行業(ye) 整治,2021年,連雲(yun) 港化工園區周邊5個(ge) 國考斷麵優(you) Ⅲ類比例達到100%,灌河口附近海域7個(ge) 考核點位優(you) 良(Ⅰ、Ⅱ類)海水點位占比85.7%。
灌河的變化是江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ge) 縮影。十年來,江蘇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江蘇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優(you) 先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著力解決(jue) “重化圍江”問題,關(guan) 停沿江化工企業(ye) 3732家,72.6公裏生產(chan) 岸線轉為(wei) 生活、生態岸線,全麵啟動“十年禁漁”計劃。長江江蘇段幹流,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魚類多樣性逐步恢複,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太湖總磷濃度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擾江蘇的難題。為(wei) 此,江蘇從(cong) 上遊地區管控、支流支浜治理、排汙口和涉磷企業(ye) 排查整治等方麵入手,堅持推進控源截汙,大幅減少入湖汙染物。2021年,湖體(ti) 總磷濃度同比大幅下降22.7%,達到近10年最低值。
如今,過去不常見的江豚又活躍在長江江蘇段,桃花水母重現太湖,幾近絕跡的四鰓鱸魚批量洄遊燕尾港,消失10年的偽(wei) 虎鯨出現在灌河口……
協調共享
38歲的江蘇宿遷青年魏興(xing) 龍過上了一直向往的生活——工作就在家門口。
2012年,魏興(xing) 龍在蘇州電瓷廠工作,聽說公司將在宿遷成立分公司,毫不猶豫地申請前往。如今,他已是宿遷分公司的技術部主管。
這一切得益於(yu) 蘇南蘇北共建開發區、探索區域協調發展之路。2006年設立的蘇州宿遷工業(ye) 園區,是江蘇首家由兩(liang) 個(ge) 地級市合作共建的工業(ye) 園區。宿遷市副市長,蘇州宿遷工業(ye) 園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李朝陽表示,蘇州宿遷工業(ye) 園區將蘇南園區建設的先進理念、產(chan) 業(ye) 基礎、人才團隊,與(yu) 蘇北豐(feng) 富的資源、勞動力對接,推動蘇州宿遷兩(liang) 地聯動協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建設了一個(ge) 蘇北“好江南”。
蘇州宿遷工業(ye) 園區是江蘇堅持統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江蘇深化區域互補、推動跨江融合、推進南北聯動,均衡協調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13個(ge) 設區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綜合實力百強縣數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江蘇共同富裕的錦囊中,還有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在溧陽市,一條鄉(xiang) 間公路把城鄉(xiang) 串聯起來,既將客流引入偏遠山村,為(wei) 鄉(xiang) 村創業(ye) 提供機會(hui) ,也方便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出去,幫助村民在家致富,帶動了沿線10萬(wan) 名農(nong) 民增收。
天目湖鎮毛尖村的“石塘37號”民宿就在這條公路旁,因環境優(you) 美,受到遊客青睞。“房間都滿了,剛送走一批客人,馬上還要來一批。”民宿老板徐岩說。5年前,徐岩留學歸來返鄉(xiang) 創業(ye) ,利用專(zhuan) 業(ye) 知識,將毛尖村的舊民房改造成具有現代感的民宿。“這些年來,我獲得了新農(nong) 村建設的機遇,也見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實案例。”
溧陽市委書(shu) 記葉明華說,溧陽走出了一條城鄉(xiang) 融合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資源整合推動共同富裕的綠色發展路子。
放眼江蘇大地,富足美好處處可見,一幅現代化“魚米之鄉(xiang) ”圖景躍然眼前。過去十年,江蘇經濟總量連跨萬(wan) 億(yi) 元台階,百姓的“錢袋子”也更鼓了。據統計,江蘇農(nong) 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1.2萬(wan) 元增加到2.68萬(wan) 元,增幅達123%。“江蘇在率先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紮實促進共同富裕也要走在前列。”江蘇省社科院財貿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立冬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