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南京譜寫新時代雙擁共建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2-08-02 10:51:00來源: 南京日報

  7月27日,陸軍(jun) 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授“八一勳章”。五年前,南京籍“戰鬥英雄”韋昌進首批獲此殊榮。他們(men) 成為(wei) 南京軍(jun) 民心中的楷模,也讓南京這座兵城熠熠生輝。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這座經曆無數次戰火洗禮、多次涅槃重生的城市,讓我們(men) 收獲人生的洗禮和奮進的力量。

  今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95周年的日子。堅如磐石的軍(jun) 政軍(jun) 民團結是南京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支持國防建設早已融入了城市血脈。如今,站在新起點上,全市上下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軍(jun) 地相互扶持、攜手共進,構建新時代軍(jun) 民魚水深情,凝聚起軍(jun) 政軍(jun) 民團結的磅礴力量,全力爭(zheng) 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連冠”。

  165個(ge) 紅色資源點,為(wei) 國防教育提供生動課堂

  2022年4月5日正值清明節,南京市民走進雨花台烈士陵園緬懷祭奠先烈,《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園保護條例》也從(cong) 當日起正式施行。

  在南京,有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雨花台烈士陵園、渡江勝利紀念碑等165處紅色文化資源。其中,雨花台烈士陵園是南京紅色文化資源的代表。這裏不僅(jin) 成為(wei) 軍(jun) 人入伍、軍(jun) 校學員入學“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擔當強軍(jun) 重任”的第一課堂,同時也是南京市民培育國防情懷的實踐場所。

  自2015年以來,已有包括現役軍(jun) 人新婚夫婦在內(nei) 的526對新人參加“9·30”烈士紀念日向革命烈士獻花活動,表達崇敬和緬懷;大型原創史詩話劇《雨花台》在全國高校巡演、到駐寧部隊獻演,成為(wei) 黨(dang) 史軍(jun) 魂國防教育的生動教材。

  南京三汊河口的渡江勝利紀念館,紅帆映長江、紅牆寫(xie) 曆史,參觀者在感受千帆競渡“百萬(wan) 雄師過大江”的豪邁中,收獲濃濃的雙擁國防情懷。

  紀念館館長吳小寶介紹,該館從(cong) 2010年開始,采訪近200位渡江戰役老戰士,留下約5800分鍾的音視頻資料,出版《渡江戰役親(qin) 曆者口述史》,開展“渡江偵(zhen) 察兵”“我是小小解放軍(jun) ”等活動,讓孩子們(men) 從(cong) 小學軍(jun) 愛軍(jun) ,還將渡江戰役紅色文化送到企業(ye) 、學校、軍(jun) 營等,激勵人們(men) 報效國防事業(ye) 。

  2021年底,雨花台烈士陵園和渡江勝利紀念館被命名為(wei) 第二批省雙擁示範基地,它們(men) 隻是南京紅色資源助力國防教育的縮影。

  南京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海軍(jun) 指揮學院原軍(jun) 事戰略學教授張曉林告訴記者,南京是座英雄的城市,165個(ge) 紅色資源點為(wei) 國防教育提供了現實課堂和生動教材。從(cong) 江東(dong) 門到雨花台、從(cong) 梅園新村到渡江勝利紀念館,從(cong) 國防園到長江大橋……一座國防城,榮恥兩(liang) 堂課,“南京”這本書(shu) 處處閃爍著磅礴的力量,激勵駐寧部隊和南京籍官兵熱愛軍(jun) 營建功立業(ye) 、優(you) 秀青年特別是大學生投筆從(cong) 戎報效軍(jun) 營。

  1331個(ge) 機構,為(wei) 退役軍(jun) 人暖心服務

  在南京不僅(jin) 有165個(ge) 紅色資源點,還有1331個(ge) 退役軍(jun) 人服務中心(站)。

  “是湯律師給了我信心,一直全力幫助,就像親(qin) 人一樣……”戴毅是一名退役老兵,2021年7月1日,公司違約解除了他的勞動合同。為(wei) 此,他找到市退役軍(jun) 人服務中心谘詢求助,中心法律服務工作站的湯律師熱心幫他查找有關(guan) 法律知識、梳理證據。今年1月5日,經勞動仲裁委裁決(jue) ,違約公司最終支付戴毅兩(liang) 倍的經濟賠償(chang) 金共計6萬(wan) 多元。他沒有想到官司能打贏,而且還獲得了賠付。他覺得服務中心的律師更懂老兵。

  突出“軍(jun) ”味和尊崇,著眼服務和關(guan) 懷。南京1331個(ge) 四級退役軍(jun) 人服務中心(站)遍及全市鄉(xiang) 村和街道社區,讓退役軍(jun) 人和其他優(you) 撫對象“兵”至如歸。

  4月2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軍(jun) 事國防時空節目在《守護——退役軍(jun) 人保障法施行紀事》專(zhuan) 題中,介紹了南京依法完善退役軍(jun) 人服務保障體(ti) 係,營造全民參與(yu) 擁軍(jun) 優(you) 屬良好氛圍的暖心做法。

  江寧區湯山街道龍尚村退役軍(jun) 人服務站形成“1+5+N”“老兵服務、服務老兵”體(ti) 係,即:有一支由退役軍(jun) 人組成的專(zhuan) 業(ye) 隊伍,形成五個(ge) 紅星誌願者服務隊,切實為(wei) 軍(jun) 人軍(jun) 屬、退役軍(jun) 人和社會(hui) 各界等提供各種服務。

  建鄴區各街道退役軍(jun) 人服務站依托“退役軍(jun) 人之家”夯實服務基礎,在有條件的街道、社區設置“軍(jun) 娃課桌”等擁軍(jun) 場所,著力打造“接地氣”的擁軍(jun) 陣地,幫助駐區部隊官兵解決(jue) 子女放學沒人照看的問題。

  南京市雙擁辦主任、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局長郭明雁介紹,經過三年努力,全市退役軍(jun) 人服務保障體(ti) 係建設正向著高質量邁進,今年將實現百分百創建“全國示範型退役軍(jun) 人服務中心(站)”、完善三級退役軍(jun) 人法律服務體(ti) 係、打造一體(ti) 化服務保障平台,為(wei) 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連冠”打下堅實基礎。

  數十萬(wan) 軍(jun) 人和老兵,報效國防好榜樣

  30多年前,溧水籍軍(jun) 人韋昌進在邊境防禦作戰中,被彈片擊中左眼、穿透右胸,全身22處負傷(shang) ,仍咬牙把眼球塞回眼眶繼續戰鬥;當敵人衝(chong) 上陣地時,他毅然用報話機向上級呼喊:“為(wei) 了祖國,為(wei) 了勝利,向我開炮!向我開炮!”……他在醫院昏迷了7天7夜才蘇醒過來,被譽為(wei) “活著的王成”,中央軍(jun) 委授予他“戰鬥英雄”榮譽稱號。2017年,他成為(wei) 首次獲授“八一勳章”的10人之一。

  陸軍(jun) 工程大學的錢七虎院士,曾在戈壁灘上穿著防護服,進入核爆中心勘察現場,親(qin) 自實地檢測獲得第一手資料。他不斷鑽研和創新,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工程學奇跡,同時指導了許多城市的地下工程建設,為(wei) 民造福,曾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南京長江隧道工程建設一等功臣”,2019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駐寧部隊不愧是黨(dang) 和人民信賴的戰鬥隊。

  在南京城,駐紮著一支有著光榮曆史的部隊——臨(lin) 汾旅。1948年6月4日,他們(men) 因在臨(lin) 汾戰役中的英勇表現而被中央軍(jun) 委授予“光榮的臨(lin) 汾旅”榮譽稱號,這也是解放軍(jun) 在戰爭(zheng) 年代被授予榮譽稱號建製最高的單位。臨(lin) 汾旅與(yu) 南京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2018年,駐寧部隊“臨(lin) 汾旅”緊急出動2100餘(yu) 名官兵、各類車輛90餘(yu) 台,攜帶除雪鏟、除雪鍬等掃雪除冰器材數百件,分別奔赴南京長江二橋、南京南站、南京鼓樓廣場掃雪除冰、清理道路,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排憂解難。

  烽火90載的“工兵紅一連”,是由毛澤東(dong) 主席、朱德總司令親(qin) 手創建的紅軍(jun) 連隊,不僅(jin) 形成了“白龍馬精神”,而且開挖了瑞金“紅井”,架設了金剛川之橋……更參加了南京長江大橋建設等。近年來,連隊成立“尋根小分隊”,重訪連隊戰鬥遺址,踏著戰鬥足跡,探尋先輩們(men) 的初心和紅色基因的製勝密碼;連隊多次組織老兵訪談會(hui) ,讓老兵與(yu) 青年官兵麵對麵交流,讓紅色故事激勵連隊官兵聽黨(dang) 指揮、奮鬥強軍(jun) 。

  身在南京的退役軍(jun) 人也用行動詮釋著當一天兵、一輩子都是兵的國防情懷和軍(jun) 人本色。

  全國模範退役軍(jun) 人周仁權依舊保持和發揚革命軍(jun) 人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作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帶領退役軍(jun) 人抗擊疫情當先鋒,赤誠立誌、責任立身、擔當立行,踐行了一名退役軍(jun) 人勇於(yu) 為(wei) 黨(dang) 分憂、為(wei) 國盡責、為(wei) 民奉獻的使命。

  國防情懷紮根於(yu) 老兵的日常,許多軍(jun) 隊離退休老幹部和退役老兵成為(wei) 國防情懷的傳(chuan) 承人。

  曾參加九三大閱兵和央視春晚的百歲敬禮將軍(jun) 張玉華生前慈善愛民,離世後捐獻眼角膜,骨灰撒向起義(yi) 地樹下,他感恩“生母、民母、黨(dang) 母”,“三個(ge) 媽媽”講了一輩子,身體(ti) 力行慈善關(guan) 愛困難群眾(zhong) 數十年感動無數人。

  今年7月27日,退役老兵徐福庚再次無償(chang) 獻血向八一建軍(jun) 節獻禮。從(cong) 2005年以來,他無償(chang) 獻血17年,獻全血12次、機采血小板116次,獻血量超4萬(wan) 毫升,多次獲得全國無償(chang) 獻血奉獻獎金獎。

  900多萬(wan) 南京人,國防就在我心中

  今年這個(ge) “八一”,讓東(dong) 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國防教育教研部主任、“兵媽媽”陸華教授特別自豪,因為(wei) 她的孩子將要成為(wei) 一名基層指揮員了。從(cong) 小受著家鄉(xiang) 二妹子的故事感染的陸華,1994年進入東(dong) 南大學,在學校國防教育戰線工作了整整28年,成為(wei) 入選國家國防教育師資庫的首批江蘇唯一女專(zhuan) 家。在她的影響下,兒(er) 子大學畢業(ye) 後毅然參軍(jun) 入伍,成了一名海軍(jun) 。陸華說,想著上世紀60年代從(cong) 軍(jun) 的父親(qin) ,看著如今服役於(yu) 部隊的兒(er) 子,從(cong) “兵娃娃”到“兵媽媽”的升級,也是國防大課的自我熏陶和前行擔當。

  “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忠貞不渝,新美如畫。”追你追到天邊邊,軍(jun) 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南京,把愛情獻給軍(jun) 人乃至邊防軍(jun) 人成為(wei) 許多南京姑娘的追求,她們(men) 以大愛和付出,贏得了“軍(jun) 嫂”的光榮稱號,寫(xie) 下了當代愛軍(jun) 女性的國防情懷。

  今年5月,高原邊防軍(jun) 人劉康專(zhuan) 門來寧與(yu) 南京女教師王浩慈喜領結婚證,讓南京這座國防城增添了一對軍(jun) 戀新人。從(cong) 小在部隊大院長大的王浩慈,對軍(jun) 人特別憧憬,在南京與(yu) 劉康相識。劉康履職盡責,表現突出,榮立了一等功,畢業(ye) 後再到數千裏高原守邊,讓王浩慈既牽掛又自豪。

  羅再瓊是南京軍(jun) 嫂中的佼佼者之一,為(wei) 了支持丈夫毅然放棄總經理職位來寧重新創業(ye) ,成為(wei) 軍(jun) 人的堅強後盾。新婚不久,一家人分居三地,在沒有丈夫陪伴的日子裏,家裏大到買(mai) 房、買(mai) 車,小到換燈泡、修馬桶等,都由她一個(ge) 人操辦。每次有限的探親(qin) 假裏,她都要擠時間看望公婆。公公年歲已高,她就把公公接來全麵體(ti) 檢,抽時間陪公公遊覽景點;婆婆幫著照看孩子,幾次突發高血壓住院治療,她白天忙工作,晚上陪護在婆婆床頭。他們(men) 的愛情故事《一輩子的承諾》還被央視《軍(jun) 旅人生》講述。羅再瓊先後獲得“全國最美軍(jun) 嫂”、全國“三八紅旗手”殊榮,他們(men) 家庭被評為(wei) “全國最美家庭”。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