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國”:為企業創新解難題(科技視點)
我國高校院所科技資源豐(feng) 富,企業(ye) 提升創新能力,產(chan) 學研合作是重要途徑。如何搭建企業(ye) 與(yu) 高校院所的聯係橋梁?中小企業(ye) 遇到技術難題怎麽(me) 找專(zhuan) 家求助?針對這些痛點,2020年5月,中國科協啟動“科創中國”服務行動,通過引導優(you) 質科技資源下沉產(chan) 業(ye) 一線,促進科技與(yu) 經濟高效融合。
兩(liang) 年過去了,“科創中國”進展如何?企業(ye) 是否受益?
企業(ye) 提需求
遇上技術難題,“科創中國”聯絡員來幫忙
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散料物流輸送裝備的製造企業(ye) 。“我們(men) 的產(chan) 品,不少要根據用戶的需求來研發,碰到技術難題,要是能有高層次專(zhuan) 家來指導就好了。”企業(ye) 副董事長張媛介紹,隨著企業(ye) 的快速成長,創新能力不足成為(wei) 發展的攔路虎。
像力博重工一樣,缺少高層次專(zhuan) 家資源是不少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痛點。針對這一現實需求,在“科創中國”支持下,泰安市科協組建了“科創中國”聯絡員隊伍,通過匯聚企業(ye) 共性需求等方式,搭建起中小企業(ye) 對接高端專(zhuan) 家的橋梁。
2020年6月,在泰安市科協協助下,力博重工聯係上了電機設計與(yu) 控製專(zhuan) 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夏長亮,並達成了合作意向。之後,力博重工陸續與(yu) 中南大學、中國有色金屬學會(hui) 開展對接,2020年11月,中國有色金屬學會(hui) 還在該企業(ye) 建立了工作站。得益於(yu) 技術能力的躍升,成立時間不長的力博重工,成為(wei) 行業(ye) 內(nei) 的一匹黑馬。
近年來,泰安市科協深入挖掘企業(ye) 需求,建立起了人才、技術、項目需求庫。“科創中國”聯絡員通過對接,打通供需兩(liang) 端,幫助當地企業(ye) 解決(ju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120多項。
經過發酵、烘焙、分篩的青茶葉加入壓製模具後,在生產(chan) 線上自動輸送,到達指定地點便緊壓成型。湖北赤壁趙李橋茶業(ye) 有限公司車間的自動化生產(chan) 設備一邊運轉,工作人員一邊監測各項指標數據。
公司總經理李鵬程介紹,過去,企業(ye) 生產(chan) 加工以手工操作為(wei) 主,一條生產(chan) 線需要約10名工作人員,標準化程度低,產(chan) 品質量難以控製。有了這條自動化生產(chan) 線,企業(ye) 節省了人力成本,青磚茶壓製速度也提升約30%,生產(chan) 環境和茶葉質量進一步改善。
湖北鹹寧市赤壁青磚茶曆史悠久,近年來,隨著市場逐步擴大,傳(chuan) 統加工模式下的製作工藝繁雜、生產(chan) 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質量安全難以保證等問題突出,亟須升級改造傳(chuan) 統生產(chan) 線。
圍繞這些難題,在鹹寧市科協等單位幫助下,“科創中國”聯絡員一方麵梳理企業(ye) 技術痛點;另一方麵,溝通、組織茶葉發酵、機械、自動化等領域專(zhuan) 家,共同開展技術攻關(guan) 。在這些既懂技術、懂企業(ye) ,又熟悉成果轉化過程的“科創中國”聯絡員的幫助下,新技術、新工藝生產(chan) 的青磚茶產(chan) 銷兩(liang) 旺,正成為(wei) 湖北的新名片。
活動搭平台
抓住交流機會(hui) ,集聚人才,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
不久前,科技界一年一度的交流盛會(hui) ——中國科協年會(hui) 在湖南長沙舉(ju) 辦。以此為(wei) 契機,今年上半年,中國科協組建的10個(ge) 團隊,分赴湖南各地一線,圍繞先進製造業(ye) 、種業(ye) 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開展專(zhuan) 題調研,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決(jue) 策谘詢建議。
湖南花垣縣石欄鎮貓兒(er) 坡村,數千畝(mu) 湘西黃金茶依山勢鋪開。花垣縣五龍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的茶園裏,“中國十八洞 世界黃金茶”的紅色標牌非常顯眼。今年6月,這裏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
“可以種一些三葉草,以草除草,不僅(jin) 節省人力成本,還可以增加土地肥力……”說話的是宋寶安院士,茶農(nong) 聽得入迷,並不時向他請教。作為(wei) 科協年會(hui) 活動的一部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柏連陽為(wei) 代表的10多名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學者,正在為(wei) 當地茶葉種植把脈問診。
“茶園裏用來誘蟲、殺蟲的黃板,是一種落後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黃板揮發出來的化學物質,對茶葉品質危害極大。”柏連陽院士告訴茶農(nong) ,病蟲害的防控,要搞清楚最主要的病蟲害,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控。聽完專(zhuan) 家們(men) 的現場教學,茶農(nong) 感歎:大專(zhuan) 家果真不一樣!
“科創中國”啟動以來,科協年會(hui) 更加注重集聚專(zhuan) 家資源,服務地方產(chan) 業(ye) 創新。在山東(dong) 青島,工業(ye) 互聯網創新企業(ye) 與(yu) 頂尖專(zhuan) 家深入互動;在黑龍江,院士專(zhuan) 家走到田間地頭,為(wei) 秸稈綜合利用建言支招。
2019年10月,由中國科協與(yu) 浙江省政府共同打造的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hui) 落戶溫州。兩(liang) 年多來,該活動不僅(jin) 成為(wei) 青年科學家的交流平台,也是溫州創新創業(ye) 發展的窗口。
“峰會(hui) 不隻是開會(hui) 時熱鬧一陣,辦活動是載體(ti) ,引才引智是手段,讓科技支撐產(chan) 業(ye) 發展才是目標。”溫州市科協工作人員介紹,借助峰會(hui) 平台,抓住全國各領域的技術專(zhuan) 家、青年才俊匯聚溫州的機會(hui) ,當地開展了多場務實的產(chan) 業(ye) 對接活動。2020年峰會(hui) 期間,約5000名民營企業(ye) 負責人參加了峰會(hui) 各項活動,電氣、鞋革、汽車零部件、泵閥、塑編等本土特色行業(ye) 企業(ye) 與(yu)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hui) 等10多家國家級學會(hui) 對接,開展項目研發、成果轉化等50多項。
包括峰會(hui) 在內(nei) 的一係列創新舉(ju) 措,讓溫州正逐步成為(wei) 浙南地區的創新高地。“過去,說起溫州,很多人的印象是商業(ye) 城市;現在,這座城市的創新屬性越來越強,當地企業(ye) 也有興(xing) 趣投資硬科技項目了。”溫州市科協工作人員表示。
學會(hui) 送服務
頂尖專(zhuan) 家深入工廠車間,問診把脈出良方
大連工業(ye) 大學教授鄭來久是紡織領域的權威。針對紡織印染行業(ye) 廢水排放量大、汙染環境等隱患,他帶領團隊長年攻關(guan) ,開發出超臨(lin) 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與(yu) 傳(chuan) 統水介質染色相比,該技術路線全過程無水消耗,無須漂洗和烘幹,為(wei) 紡織印染清潔化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2020年3月,中國科協所屬中國紡織工程學會(hui) 牽頭成立高技術纖維與(yu) 現代紡織科技服務團,鄭來久團隊應邀加入。2021年,科技服務團來到“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泉州,通過深入生產(chan) 一線考察,當地紡織企業(ye) 看中鄭來久團隊的技術,團隊也需要在應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兩(liang) 者一拍即合,隨即交流合作事宜。經過協商,鄭來久團隊與(yu) 泉州石獅市中紡學服裝及配飾產(chan) 業(ye) 研究院攜手,為(wei) 當地紡織產(chan) 業(ye) 開展成果轉化技術服務。
優(you) 質科技資源難以下沉到產(chan) 業(ye) 一線,是科技與(yu) 經濟深度融合的堵點之一。針對這個(ge) 老大難,由院士掛帥,“科創中國”成立了140餘(yu) 個(ge) 科技服務團,每年組織上萬(wan) 名科技工作者走進工廠車間,為(wei) 企業(ye) 創新問診把脈。
2021年,高技術纖維與(yu) 現代紡織科技服務團組織200多人次開展實地調研,足跡遍布江西九江、福建泉州、江蘇常州等地的紡織類產(chan) 業(ye) 。其間,科技服務團挖掘企業(ye) 有效技術需求約200項,並根據企業(ye) 的具體(ti) 要求,與(yu) 專(zhuan) 家有針對性對接。應紡織企業(ye) 需求,經過充分評估論證,中國紡織工程學會(hui) 還新成立了10個(ge) 技術研發中心,搭建起長效服務機製。
“科創中國”啟動以來,許多像“高技術纖維與(yu) 現代紡織”科技服務團一樣,集聚優(you) 秀人才的學會(hui) 逐漸化身科創平台,主動為(wei) 企業(ye) 創新開展服務。
焊接對製造業(ye) 極為(wei) 重要。我國是世界上焊接材料第一生產(chan) 和消耗大國,但存在焊條、焊絲(si) 品種不全,高端焊材依賴進口等問題。
為(wei) 提升我國焊接行業(ye) 水平,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牽頭組建的高端裝備製造科技服務團,深入焊材生產(chan) 重鎮天津,與(yu) 天津市科協等單位聯合,依托當地領軍(jun) 企業(ye) ,建立了“高端焊接一體(ti) 化研發中心”,所製定的技術路線為(wei) 傳(chuan) 統焊接向現代轉型提供了新理念。同時,科技服務團解決(jue) 了焊接生產(chan) 過程的信息碎片化問題,研發的“焊材—工藝—裝備”一體(ti) 化技術將有效提升高端、特種焊材製造水平。
在無錫,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與(yu) 製造業(ye) 更好融合,是企業(ye) 麵臨(lin) 的難題。中國電子學會(hui) 牽頭組建的物聯網產(chan) 業(ye) 科技服務團,為(wei) 當地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議;中國有色金屬學會(hui) 牽頭組建的科技服務團,先後與(yu) 遼寧鞍山,山東(dong) 淄博、泰安等地的100多家企業(ye) 開展聯合技術攻關(guan) 幾十次,破解了許多技術難題。
據介紹,經過兩(liang) 年多發展,目前“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和園區數量已擴大到65個(ge)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部長劉興(xing) 平表示,中國科協將進一步完善機製,更好激發科研人員服務企業(ye) 創新的積極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