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助力新市民安居樂業(財經眼·金融發力穩經濟③)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進城創業(ye) 就業(ye) ,成為(wei) 新市民。他們(men) 無論是安居、興(xing) 業(ye) ,還是大宗消費,都離不開相關(guan) 金融服務。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費和有效投資的舉(ju) 措,提升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水平,優(you) 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怎樣圍繞新市民的需求創新產(chan) 品、優(you) 化服務,未來如何進一步精耕細作、持續發力?記者進行了采訪。
金融服務精準便利,讓新市民創業(ye) 有奔頭
山東(dong) 省聊城市莘縣的張先生於(yu) 2019年來到濟南打拚,承包了一家食堂。經過一段時間經營,生意逐漸穩定。
今年初,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食堂經營遇到困難。焦灼之際,“新市民創業(ye) 貸”幫助張先生解決(jue) 了資金壓力。“20萬(wan) 元貸款在1天內(nei) 完成了審批,按季還息,到期還本,也可隨借隨還,還能享受政府貼息。”張先生說。
“新市民創業(ye) 貸”是齊魯銀行為(wei) 支持新市民創業(ye) 開發的新產(chan) 品,該產(chan) 品以創業(ye) 孵化基地創業(ye) 人員、新引進技工人才、新就業(ye) 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進城務工人員等為(wei) 服務對象,縮短貸款審批發放流程,貸款期限最長3年,並可多次使用,給新市民創業(ye) 提供更充分和靈活的資金支持。此外,山東(dong) 積極運用政府性融資擔保合作機製和財政貼息政策,符合條件的新市民可享受政府擔保和貼息,有效降低融資成本。
浙江省嘉興(xing) 市的新市民竹炯軍(jun) 也嚐到了金融服務的甜頭。“我到嘉興(xing) 經營農(nong) 場好多年了,以前想申請貸款,因沒有當地戶口屢屢碰壁。不久前海鹽農(nong) 商銀行客戶經理主動幫我辦理貸款手續,第二天100萬(wan) 元貸款就到賬了。”竹炯軍(jun) 說,他用這筆錢新上了稻蝦養(yang) 殖項目,現在收入噌噌往上漲。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新市民享受到了支持創業(ye) 就業(ye) 的金融服務。郵儲(chu) 銀行在福建省推出“新市民貸”,跨地域聯動,提高貸款審批效率,解決(jue) 新市民貸款難題;北京銀保監局推動將外地在京創業(ye) 人員納入創業(ye) 擔保貸款扶持範圍;山東(dong) 菏澤市對申請貸款的創業(ye) 高校畢業(ye) 生經營年限放寬至最短1年,擴大了信貸服務覆蓋麵。
日前,銀保監會(hui) 、人民銀行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市民金融服務重點支持哪些人群?
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說,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創業(ye) 就業(ye) 、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ti) ,目前全國約有3億(yi) 人。各地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明確服務新市民的範圍。
創業(ye) 就業(ye) 是新市民紮根城市的基礎。金融服務如何更有針對性地為(wei) 他們(men) 加油助力?
《通知》提出,鼓勵商業(ye) 銀行加強對新市民創業(ye) 形態、收入特點、資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精準評估新市民信用狀況,優(you) 化新市民創業(ye) 信貸產(chan) 品;支持地方將新市民納入創業(ye) 擔保貸款扶持範圍,落實擔保、貼息等政策,簡化創業(ye) 擔保貸款辦理流程;支持吸納較多新市民就業(ye) 的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獲得信貸資金等。此外,對新市民較為(wei) 集中的行業(ye) 開展保險產(chan) 品創新,發展適合新市民職業(ye) 特點的雇主責任險、意外險等業(ye) 務,提高新市民創業(ye) 就業(ye) 保險保障水平。
“金融機構應根據新市民的就業(ye) 創業(ye) 特點,有針對性地調整服務方式、更好提供支持,增強新市民融入城市的能力。”上海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說。
探索有效途徑,讓新市民生活更有保障
在更好滿足新市民住房、醫療、養(yang) 老需求等方麵,各地各機構積極進行探索實踐。
——加強住房租賃金融服務,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讓新市民住有所居。
“剛來廈門就解決(jue) 了住的問題,我能更安心地工作了。”日前,河南的陳先生入職了福建省廈門市湖裏區的一家公司,月薪5000元左右。他說,建設銀行廈門分行為(wei) 他在公司附近推薦了長租公寓,環境好,設施全,性價(jia) 比也不錯。
據了解,建設銀行積極開發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為(wei) 新市民提供租賃、結算等服務,並協助地方政府進行新市民租金監管、補貼發放、市場監測等。目前相關(guan) 平台個(ge) 人注冊(ce) 用戶超過3870萬(wan) 戶,可出租的市場化房源36萬(wan) 套(間),正在出租的房源99萬(wan) 套(間)。
為(wei) 了更好滿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國家開發銀行2021年以來為(wei) 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提供融資支持近120億(yi) 元,助力新增供給住房約12萬(wan) 套。為(wei) 新市民提供購房信貸支持,農(nong) 業(ye) 銀行推出“農(nong) 民安家貸”產(chan) 品,目前惠及近190萬(wan) 名進城購房的農(nong) 村轉移人口。
——完善健康和養(yang) 老金融服務,進一步兜牢新市民民生保障。
80歲的張玉臣曾患突發性腦溢血,生活不能自理。為(wei) 方便照顧老人,在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工作的女兒(er) 把他接到了身邊。中國人壽長護險服務專(zhuan) 員通過社區了解到這家人的情況後,上門宣傳(chuan) 長護險政策,為(wei) 其定製了預防壓瘡、血糖血壓監測、家用無創呼吸機等居家照護服務,緩解家人照護壓力。
金融領域助力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廣州市定製型商業(ye) 醫療保險項目將非廣州戶籍、持有居住證滿2年人員納入參保人群,推動醫療保障有效覆蓋新市民群體(ti) ;一些地方開設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專(zhuan) 戶,便利新市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廣西試點開展新市民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更好滿足補充養(yang) 老需求……一係列創新服務有的放矢,助力補齊新市民醫養(yang) 保障短板。
——優(you) 化基礎金融服務,更好保護新市民合法權益。
更方便地開立銀行賬戶、及時足額領取工資……這些事看起來簡單,卻關(guan) 係著不少新市民的切身利益。《通知》明確提出提升基礎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可得性,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權益。
金融機構不斷優(you) 化服務。平安銀行為(wei) 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簡易開戶服務,憑有效身份證即可申請辦理,對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單位結算賬戶免管理費等;工商銀行、農(nong) 業(ye) 銀行等推出農(nong) 民工工資代發監管、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保函等服務,保障農(nong) 民工薪酬按時、合規發放;中國人保試點建築工程履約類保證險,在政府部門認定相關(guan) 企業(ye) 欠薪後及時進行賠付。
金融知識普及宣傳(chuan) 進一步加強。廈門銀保監局組織銀行保險機構走進社區、園區、校園,提供防範非法集資宣傳(chuan) 、理財課堂等服務,提高新市民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
拓展服務廣度和深度,為(wei) 新市民營造良好環境
新市民群體(ti) 為(wei) 城市建設、新業(ye) 態發展等做出了積極貢獻。專(zhuan) 家表示,讓新市民更加充分、便利地享受金融服務是惠民生的實事,彰顯了社會(hui) 公平,同時也有利於(yu) 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如何拓展新市民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
“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需要金融機構更加積極地承擔好主體(ti) 責任。”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銀行保險機構應當把服務新市民作為(wei) 普惠金融發展重點。“銀行可通過設立專(zhuan) 項額度、加大考核激勵、完善內(nei) 部盡職免責機製等措施,鼓勵分支機構及一線工作人員進一步做實做細新市民金融服務。”
“新市民群體(ti) 往往風險敞口較大、經濟承受能力和保障水平不高,保險公司需要積極開發性價(jia) 比高、保障內(nei) 容較為(wei) 基礎的產(chan) 品,同時提供階梯式產(chan) 品體(ti) 係,滿足差異化保障需求。”中國太保產(chan) 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徐峰說,此外,結合不少新市民用工形式靈活的情況,可推出按月甚至按天投保的保險產(chan) 品,並針對不同場景提供個(ge) 性化服務。
完善風險分擔機製有利於(yu) 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積極性。專(zhuan) 家表示,地方政府應完善新市民服務的風險分擔和補償(chang) 機製,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可加大對吸納新市民較多的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等的支持。金融管理部門也應持續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引導金融機構圍繞新市民不斷創新優(you) 化服務。
多措並舉(ju) 減少信息不對稱。專(zhuan) 家表示,一方麵,金融機構應當大力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數據獲取能力,對新市民進行精準畫像,創新信用評價(jia) 方式,降低對抵質押物的依賴。另一方麵,加強與(yu) 政府部門的合作,推動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機製,加快新市民相關(guan) 政務信息的開放共享,營造良好融資環境。
“相關(guan) 部門應進一步完善信用基礎設施,比如可加快建設全國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區域性大數據平台,並向金融機構開放,降低金融機構服務新市民的成本。”董希淼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