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的小區停車方便嗎?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推進停車位建設,實現老舊小區功能優(you) 化升級。圖為(wei) 章貢區南外街道紅杉裏街區一處老舊小區內(nei) 新設的停車位。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家裏沒車位,車子停在哪兒(er) ?停車費用高,上哪兒(er) 停車劃算?不少車主深受“停車難”困擾。
如何滿足不斷增長的停車需求,不讓“停車難”影響汽車消費?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有關(guan) 負責人近日在“穩定增加汽車消費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表示,將推動規劃人口規模大於(yu) 50萬(wan) 人的城市,在普通商品房建設中按照“1戶1車位”配建停車位。
找車位的煩惱
——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停車需求隨之攀升,但曆史規劃欠賬使存量資源難以實現“1戶1車位”
河北省石家莊市的潘月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為(wei) 停車問題發愁。“我們(men) 小區車位是免費的,車主‘先到先停’。但小區車位很緊張,‘搶’車位的不僅(jin) 有本小區業(ye) 主,還有部分外來社會(hui) 車輛。沒有車位時,我得把車停到附近街道再騎車回家,很不方便。”潘月說。
潘月的苦惱也是不少車主的心聲。高德地圖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全國停車場分析報告顯示,國內(nei) 已建設超100萬(wan) 個(ge) 停車場,但對比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停車位依然緊缺,需求缺口約8000萬(wan) 個(ge) 。分地區看,停車較難的十大城市分別為(wei) 深圳、南京、上海、廣州、武漢、杭州、西安、長沙、鄭州和成都。城市內(nei) 停車難主要集中在就診高峰期的知名醫院、熱門景區、出行高峰時的交通場站、大型商圈、老舊小區等地。
找個(ge) 車位咋就這麽(me) 難?伴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人們(men) 對機動車停車位的需求持續攀升,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億(yi) 輛,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供給側(ce) 的停車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遠遠跟不上持續增長的汽車消費量,導致停車供需矛盾較為(wei) 突出。
一名房地產(chan) 從(cong) 業(ye) 人員告訴記者,早些年開發商在規劃建設住宅小區時重點考慮的是“住”而非“行”的需求。“200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隻有1000多萬(wan) 輛,如今這個(ge) 數字漲了30多倍。幾乎家家都有小汽車的局麵是開發商20多年前無法想象的,所以在當年的小區規劃建設中,沒有設計這麽(me) 多車位。”
據北京市交通委靜態交通管理處處長趙震介紹,1994年以前,北京市對於(yu) 居住停車並無配建指標要求;1994年至2003年間,居住區車位配建指標僅(jin) 為(wei) 0.1個(ge) /戶;2003年至2015年間,配建指標為(wei) 0.3—0.5個(ge) /戶;2015年後,該指標提高至0.3—1.3個(ge) /戶。“但目前北京市戶均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0.7個(ge) /戶,原規劃配建的停車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趙震說。
盤活存量是關(guan) 鍵
——推動老舊小區車位改造;健全停車資源共享製度;優(you) 化停車價(jia) 格機製
車位不夠用,不僅(jin) 給有車一族造成困擾,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潛在消費者的購車意願。
“85後”呂一傑最近在上海購入了一套建於(yu) 1999年的二手房,房子所在的小區約有240個(ge) 停車位,車位配比約1∶0.5。“小區車位比較緊張,很多業(ye) 主的車都停到了附近馬路上,即便如此,車位還是很難搶。看這陣仗,我是不打算買(mai) 車了。”呂一傑說。
車位緊張,推高了停車價(jia) 格,繼而影響汽車消費意願。高德地圖發布的報告顯示,根據各大城市重點區域路邊停車場平均價(jia) 格分析,廣州以每小時26元的停車價(jia) 格居首位,其次分別為(wei) 上海20元、深圳20元、南京20元、杭州12元、北京10元、蘇州10元、成都10元、重慶8元、天津8元、武漢4元。“停車難”和“停車貴”的城市重合率較高。廣州市一名車主告訴記者:“廣州是我到過的城市中停車費較高的。前幾天我去一家商場吃飯,停了2個(ge) 多小時車就花了45元。因為(wei) 停車費比較貴,我身邊許多有車的朋友都不願意開車出門,還有一部分人認為(wei) 這是‘養(yang) 車’的成本之一,而且這個(ge) 成本不低,索性不買(mai) 車了。”
為(wei) 了加快補齊城市停車設施供給短板,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等四部委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結合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老舊樓宇等改造,積極擴建新建停車設施。
《意見》發布後,多地通過建設地下車庫、立體(ti) 車庫等方式,在老舊小區裏“改”出了更多停車位。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建築節能與(yu) 科技司負責人張雁介紹,今年1—5月,各地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增停車位26.94萬(wan) 個(ge) ,比去年同期增加2.3萬(wan) 個(ge) 。
“改造老舊小區停車位是滿足停車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地也取得了較好的經驗和成果。不過,在場地有限的情況下,推進改造往往涉及動用小區綠化麵積等,工程量較大且較難形成共識。因此,盤活公共停車資源也很關(guan) 鍵。”上海中原地產(chan) 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記者。
一些城市推出了共享式、潮汐式停車方案。在部分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商務樓等辦公場所,工作人員下班後騰出的停車資源可供周邊住戶使用,能有效緩解車主的停車難題,也避免了“外邊停車困難,裏邊車位閑置”。
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完備與(yu) 否,關(guan) 乎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程度。讓消費者願意買(mai) 車,就要力爭(zheng) 實現有地方停車、停得起車。對此,張雁表示,住建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進一步研究完善停車收費政策,強化資金用地政策保障。健全有利於(yu) 吸引社會(hui) 資本的停車收費機製,科學製定差異化收費標準並建立動態調整機製,更好地滿足居民的停車需求。
因城而異緩解“停車難”
——一線城市應進一步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其他人口規模相對較小的城市可在新建停車位方麵下功夫
新建停車位是解決(jue) 停車難題的重要途徑。住建部要求,推動規劃人口規模大於(yu) 50萬(wan) 人的城市在普通商品房建設中,按照“1戶1車位”配建停車位,引起居民廣泛關(guan) 注。這對建設成本、土地資源等提出了新要求。
盧文曦告訴記者,上海市近3到5年新建的商品房基本達到了“1戶1車位”的標準,部分項目的車位配比甚至更高。上海市今年初頒布實行的《建築工程交通設計及停車庫(場)設置標準》明確提出“商品房配建停車位指標調整為(wei) 不低於(yu) 1戶1位的標準”。而其他城市多以房屋麵積作為(wei) 車位配比標準,比如浙江寧波等地要求若幹單位麵積的商品房配建1個(ge) 停車位。
上海市某房地產(chan) 開發企業(ye) 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wei) 開發商,我們(men) 會(hui) 根據樓盤定位、所在區域地價(jia) 等情況進行車位規劃。由於(yu) 消費者購房時越來越看重車位配比,在開發規劃樓盤時,開發商也會(hui) 從(cong) 售價(jia) 增值等多方麵綜合考慮。因此‘1戶1車位’並非多出來的成本,而是一項綜合成本。”
按“1戶1車位”配建停車位,需要更多土地資源,這在“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很不容易。趙震介紹,北京作為(wei) 人口規模逾兩(liang) 千萬(wan) 的超大城市,土地資源十分稀缺。當前,北京市采取城鄉(xiang) 建設用地減量發展的思路,中心城區新增配建停車設施空間極為(wei) 有限,大規模建設停車設施的可能性較小。
“一線城市的人均用地麵積本就較少,在有限的麵積裏還要解決(jue) 道路問題、停車問題等,得算一筆明白賬。”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新建商品房實現“1戶1車位”,無疑能對汽車消費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在具體(ti) 實施中要因城而異。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車滿為(wei) 患的現實情況較為(wei) 突出,相比通過新建停車位來促進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盤活公共資源、鼓勵綠色出行等更具緊迫性。
楊新苗建議,一線城市應更多在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上下功夫。一方麵,以更高標準、更科學的方式做好道路停車等規劃工作;另一方麵,加快推動共享停車等公共資源落地,讓車位流轉起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而在人口規模相對小一些的50萬(wan) 人口以上城市,包括人口在1000萬(wan) 左右的新一線城市以及人口在百萬(wan) 級的二三線城市,則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適當鼓勵新建停車位,力爭(zheng) 做到“1戶1車位”,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對汽車消費形成正向刺激,從(cong) 而拉動實體(ti) 經濟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