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成都入選重點城市

發布時間:2022-08-04 15:50:00來源: 成都日報

  原標題:成都入選重點城市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通知,確定北京市等60個(ge) 城市為(wei) 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ti) 係建設重點城市,四川省成都市、德陽市、內(nei) 江市共3個(ge) 城市入選。

  建立健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ti) 係,對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提升資源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yi)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市、成都市等60個(ge) 入選此份名單的城市,均經過各地自願申報、省級部門推薦、省政府審核、國家複核等層層篩選。入選城市將全麵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並在全國形成示範帶動引領效應。

  入選的背後,成都做了哪些努力?8月2日,記者走訪了相關(guan) 部門。

  建立健全政策保障體(ti) 係

  記者了解到,成都建立健全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等應急工作機製,建立應急組織體(ti) 係,成立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完善值班與(yu) 應急處置機製,實現應急工作規範化運作、製度化管理。

  確立了組織架構,明晰了崗位職責,成都再施以完備政策保障,一個(ge) 完善的、不留“死角”的政策保障體(ti) 係得以建立。為(wei) 促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ti) 係建設,成都市出台了垃圾分類、廢舊物資資源化利用的相關(guan) 係列意見、規劃、辦法、指南、標準等多個(ge) 政策文件。

  積極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讓垃圾變廢為(wei) 寶,實現垃圾的資源化,成都市積極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是垃圾分類先行重點城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榮獲首批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

  截至目前,成都已在792個(ge) 社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創建,在全市公共機構及1.7萬(wan) 餘(yu) 個(ge) 小區鋪設四分類設施30餘(yu) 萬(wan) 個(ge) ,並配備標誌統一的四分類收集運輸車2800餘(yu) 輛。到2021年底,全市累計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設施9個(ge) 、無害化衛生填埋設施6座,焚燒處置能力達1.58萬(wan) 噸/日,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廚餘(yu) 垃圾集中處理設施4個(ge) 、就地處理設施50餘(yu) 個(ge) 、社會(hui) 項目23個(ge) ,廚餘(yu) 垃圾綜合處置能力達2600噸/日,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能力不斷提高、分類處理係統基本建成。

  “無廢細胞”在成都上線

  行動持續升級。在成都全域推進的垃圾分類行動,為(wei) 成都探索建設“無廢城市”奠定了政策和工作基礎。作為(wei) 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無廢城市”近年來被媒體(ti) 及研究機構頻頻提及。因其沒有統一的定義(yi) ,也沒有統一的標準,“無廢城市”的建設往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成都,圍繞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諸多有益嚐試落地變現。

  據悉,以“無廢”定義(yi) 的“無廢細胞”標準已在成都上線,“無廢酒店”“無廢商圈”“無廢景區(公園)”“無廢鄉(xiang) 村”、綠色社區、綠色校園等陸續創建、驗收與(yu) 評估,成都“無廢城市”建設實現自下而上有序推進。

  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已建有2490個(ge) 社區回收站(點)、26個(ge) 再生資源市場(分揀中心)和1個(ge) 國家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回收市場為(wei) 平台、回收網點為(wei) 支撐、現代運輸為(wei) 紐帶”三位一體(ti) 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ti) 係。全市實現回收廢舊紙品、廢舊鋼鐵、廢舊塑料、廢舊貴金屬、廢舊紡織品和廢舊玻璃分別達205萬(wan) 噸、198萬(wan) 噸、54萬(wan) 噸、28萬(wan) 噸、9.5萬(wan) 噸和7.5萬(wan) 噸。(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