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海拔最高村:茶香氤氳大竹園

發布時間:2022-08-31 15:18: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一條18.7公裏長、36道彎的盤山公路,從(cong) 海拔581米的大竹園村蜿蜒而下。這條路,串起山海相依的美麗(li) 風景,也通向大竹園村民的幸福歸宿。

  連雲(yun) 港市連雲(yun) 區大竹園村是江蘇海拔最高的村,全村家家戶戶種茶園。每年6000多斤的精品雲(yun) 霧茶,就沿著盤山公路下山,為(wei) 村民們(men) 換來數以百萬(wan) 計的收入。

  “以前路不好,一下雨就得蹚爛泥。現在,車跑的有大路,進茶園有便道,水泥台階修到了家門口。上山的路寬了,村民的財路也寬了!”村民夏紹勤種茶種了30年,村裏的一處處變化,他都看在眼裏。

  近年來,大竹園村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上越走越穩,集體(ti) 經營性收入從(cong) 2018年的20萬(wan) 元增長到2021年的170萬(wan) 元,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wan) 餘(yu) 元。曾經站在全省最高處,收入卻始終上不去的大竹園村村民,如今的幸福指數開始節節攀高。

  茶葉成了富民“金葉子”

  走進大竹園村的茶園,一股清香撲麵而來。

  “我們(men) 種植雲(yun) 霧茶有著悠久的曆史,村裏很多老茶農(nong) 都有一手製茶技藝。”大竹園村支書(shu) 翟恩春介紹,作為(wei) 江蘇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上雲(yun) 台山給予了雲(yun) 霧茶良好的生長條件,雲(yun) 霧茶種植也成了村裏的支柱產(chan) 業(ye) 。

  “記得小的時候,家裏人做茶靠手工,常常忙到淩晨兩(liang) 三點鍾,打著油燈下山來。”村民張子凡談起以前家裏長輩製茶的情形,“要從(cong) 山上挑下來進行包裝,不像現在有車有路這麽(me) 方便。”

  為(wei) 了改變茶農(nong) 傳(chuan) 統分散的小作坊模式,加快茶產(chan) 業(ye) 發展步伐,大竹園村黨(dang) 支部多次外出學習(xi) ,尋找助農(nong) 增收的“致富經”。

  2019年,村黨(dang) 支部牽頭多方籌措,掛牌成立了竹雲(yun) 生態農(nong) 業(ye) 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1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在山腰上建起來,理條機、烘幹機等製茶機器應有盡有。“采茶按照‘一芽一葉’進行甄選,製茶有了機械化,我們(men) 的茶葉產(chan) 量提高了20%以上,質量和品牌影響力也更上一層樓。”如今已是該合作社負責人的張子凡說。

  2020年初,大竹園村與(yu) 一家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簽約,以統一標準、統一采摘、統一製作、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方式,直接帶動茶農(nong) 增收25萬(wan) 元,滿山的茶葉也成了富民興(xing) 村的“金葉子”。

  “來到我們(men) 大竹園村,熏陶遊客的不僅(jin) 有雲(yun) 霧茶香,還有背後的茶文化。”翟恩春介紹,村裏先後投入64萬(wan) 元,打造生態茶園觀景平台、茶廉文化基地,並建成茶史館,舉(ju) 辦采茶節,創建省級綠色優(you) 質雲(yun) 霧茶基地。村民張毓富製茶50餘(yu) 載,有一手製茶好技藝。如今,他既是品茶節上的茶藝表演嘉賓,又是手工製茶體(ti) 驗館的坐陣講師,他的現場演繹頗受遊客們(men) 歡迎。

  據統計,大竹園村年吸引遊客6000餘(yu) 人次,不僅(jin) 帶動了茶葉銷售,還逐步放大了“遊客走進來,產(chan) 品帶出去”的口碑效應。

  民生實事提升幸福感

  大竹園村海拔高,地勢複雜,村民居住分散,自來水管線施工多年沒有進展。這是之前最突出的民生短板。

  “雨水多的季節山泉水是渾的,幹旱時就要滿山找山澗,往家裏挑水吃。”夏紹勤說,沒接通自來水的時候,一處水源經常有幾十家排隊取水。到2020年6月20日,大竹園村自來水接通工程終於(yu) 完工。興(xing) 奮的村民們(men) 為(wei) 此念起了打油詩:“打開水龍頭,清水嘩嘩流,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從(cong) 此喝水不用愁!”

  茶旅融合帶動了村強民富,大竹園村徹底甩掉了“身在綠水青山無處找,抱著金山銀山吃不飽”的窮日子。

  “村裏現在可是家家有汽車,戶戶有存款。”兒(er) 子已經在城市定居的夏紹勤沒有離開村子,雖然年齡大了,他卻沒有閑著,在山下的景區做保潔工作。

  “山裏空氣好還養(yang) 人,而且交通方便,想看孩子們(men) 隨時都能去。”夏紹勤對當下的生活很滿足。在村裏,像他一樣閑不住的老年人比比皆是,有的還去做了合作社的“技術顧問”,繼續從(cong) 事茶葉的打理和種植。

  隨著村集體(ti) 經濟的壯大,大竹園村為(wei) 民辦實事的底氣越來越足:2019年實施村莊亮化工程,2020年通了自來水,2021年排汙係統改造。村裏還設置了專(zhuan) 項扶貧救濟款,為(wei) 年老體(ti) 弱、生活困難的群眾(zhong) 累計發放生活補助共計7萬(wan) 餘(yu) 元,讓弱勢群體(ti) 也能共享以茶興(xing) 農(nong) 帶來的發展紅利。

  毗鄰4A級景區海上雲(yun) 台山,大竹園村不僅(jin) 擁有獨特的山林茶果資源,也是江蘇省第一批古村落保護單位。翟恩春表示,他們(men) 目前已經著手改造半閑置的村居和集體(ti) 用房,打造民宿群,希望為(wei) 全村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