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河上下綠可期——“大河論壇·黃河峰會”側記

發布時間:2022-09-21 16:24: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雲(yun) 巔蒼蒼,“大河”泱泱,造化三晉,山高水揚起。

  9月18日上午,第三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世界旅遊聯盟·黃河對話暨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峰會(hui) (簡稱“大河論壇·黃河峰會(hui) ”),在山西省臨(lin) 汾市鄉(xiang) 寧縣雲(yun) 丘山景區開幕。海內(nei) 外嘉賓圍繞“河·和·合”的主題,共商河流保護之道、共謀綠色轉型之策、共繪高質量發展藍圖。

  今年在舉(ju) 辦第三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的同時,舉(ju) 辦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峰會(hui) ,備受各方關(guan) 注。論壇開始前半小時,各路媒體(ti) 記者們(men) 已經定好了機位、架起了長槍短炮。

  從(cong) 三江源,到“九曲黃河第一灣”,到黃土高坡、壺口瀑布,再到黃河入海口……宣傳(chuan) 片鏡頭一一閃過,儀(yi) 態蜿蜒九曲、氣韻玄黃雄渾,時而桀驁、時而溫柔的黃河“一覽無遺”。

  心共黃河水,氣同萬(wan) 裏合。

  在如潮掌聲與(yu) 快門頻響中,一位位嘉賓站上發言台。台上前沿觀點此起彼伏、思想火花不斷碰撞,台下目光炯炯、頻頻點頭,與(yu) 會(hui) 嘉賓認真聆聽,仔細記錄。

  “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確保黃河安瀾。”

  “黃河生態保護要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休養(yang) 生息,還水於(yu) 河。上遊生態涵養(yang) ,中遊水土保持,下遊重在濕地治理與(yu) 保護。科學調控水沙關(guan) 係,有效提升防洪能力,強化災害應對體(ti) 係和能力建設,加強河湖水係保護,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加快創建節水型社會(hui) 。”

  “我們(men) 已經完成了黃河上遊及部分中遊河段1.7萬(wan) 餘(yu) 個(ge) 排汙口的排查,實現了黃河幹流全線達到或優(you) 於(yu) III類水體(ti) 的標準。”

  ……

  黃河安瀾是中華兒(er) 女的千年期盼,沿黃九省(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在上遊,青海、四川、甘肅以三江源、祁連山、若爾蓋濕地為(wei) 重點,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工程,過去五年來,三江源地區向下遊輸送水量年均增加近100億(yi) 立方米;在中遊黃土高原,山西持續打響汾河治理攻堅戰,控汙、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ju) ”,僅(jin) 水生植物在汾河就種了200多萬(wan) 株,以吸附水中的汙染物;在下遊,山東(dong) 與(yu) 河南兩(liang) 省簽訂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

  “千年期盼”需以“千秋大計”的宏偉(wei) 擘畫托舉(ju) ,“千年期盼”亦需以尺寸之功累積達成。現場,沿黃九省生態環境部門共匯黃河水,並聯合發布《沿黃九省(區)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倡議書(shu) 》,推動黃河流域各省(區)協同合作。

  山西省碳普惠機製——“三晉綠色生活”小程序暨個(ge) 人碳賬本也於(yu) 當天正式上線。該程序覆蓋了衣、食、住、行、遊、用六個(ge) 板塊的減排場景,對居民綠色行為(wei) 計算得出相應的碳減排量,並給予對應的綠色積分。

  山西作為(wei) 中國能源大省,在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重大工程、加快“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實現能源保供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多元化碳減排模式。數據顯示,我國26%的能源消費直接用於(yu) 公眾(zhong) 生活,公眾(zhong) 生活產(chan) 生的碳排放占比超過30%,通過建立“碳普惠”公眾(zhong) 參與(yu) 機製,推動居民生活消費端的碳減排,將為(wei) 無形的綠色行為(wei) ,賦予有形的綠色價(jia) 值。

  大型活動碳中和是我國用實際行動踐行減排承諾的一項重要舉(ju) 措。據測算,此次“大河論壇·黃河峰會(hui) ”活動運營期間,產(chan) 生溫室氣體(ti) 排放量50.2噸二氧化碳當量,將由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在鄉(xiang) 寧縣新建碳中和林進行抵消,實現碳中和。

  一份願景,一份承諾,一份力量。我們(men) 嚐試與(yu) 古老的“母親(qin) 河”對話,還原沿黃九省(區)的鴻圖精微;更重要的是,我們(men) 心懷敬畏觸摸中華民族千年文明的脈搏,傳(chuan) 遞綿延5000多公裏的大河兩(liang) 岸泛起的現代之光,努力講好新時代的黃河故事。

  未來,綠色可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