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的南京實踐

發布時間:2022-09-30 09:30: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眼下,南京市發改委正在籌備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群眾(zhong) 建議征集活動,並計劃專(zhuan) 門為(wei) 此打造一個(ge) 網絡平台。

  一年前,當地也曾公開征集今年的民生實事項目,累計收到的9033條建議中,來自網絡的占近九成。之後經篩選上報,研究決(jue) 策,“兩(liang) 會(hui) ”票決(jue) ,最終敲定十類43項。

  民生實事項目借助互聯網更好地實現“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到群眾(zhong) 中去”,正是走好網上群眾(zhong) 路線的生動實踐。從(cong) 一年一度的民生實事項目征集,到去年“我向黨(dang) 代會(hui) 建言獻策”,再到今年“抗疫金點子、消費金點子”係列征集活動……在南京,這樣的做法正變得“見慣不怪”。

  “新的時代條件下,做好群眾(zhong) 工作的環境、形勢、要求都在發生變化,我們(men) 工作的方法和途徑也要與(yu) 時俱進,但群眾(zhong) 路線這個(ge) 看家本領永遠不能丟(diu)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shu) 記韓立明表示,南京將大力踐行黨(dang) 的根本宗旨,走好網上群眾(zhong) 路線,進一步拓展通過網絡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的渠道,讓南京真正成為(wei) 一座居者安、近者悅、遠者來的典範之城。

  抗疫金點子 匯聚市民心聲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常態化,經曆過去年祿口機場疫情、今年初的散發疫情後,南京市民一度對繁瑣的驗碼操作感到困擾。梅園新村派出所社區民警餘(yu) 蕾記得,“疫情一來,轄區單位、社區入口處普遍要求查驗訪客的健康碼、行程卡、48小時內(nei) 核酸檢測證明,之前需要逐個(ge) 核驗,單個(ge) 訪客至少需要3分鍾”。

  五一前夕,人們(men) 悄然發現,健康碼升級,做到了眾(zhong) 所期待的“三碼一屏”。這個(ge) 改變,源自一場旨在征集抗疫金點子的“聽語”活動。4月18日,活動由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市委網信辦等聯合發起,通過微網頁、電話熱線、電子郵箱、私信留言等多個(ge) 渠道立體(ti) 展開,南京市委市政府“敞開大門”,傾(qing) 聽民智民意。“一個(ge) 多月的時間,相關(guan) 話題全網總閱讀量達6000萬(wan) 次,收到各類有效建議3000多條。”“聽語”活動工作專(zhuan) 班人員謝臻介紹。

  上半年疫情期間,從(cong) 南京到合肥,一些集裝箱“班列”車輛在固定線路上每天往返。由於(yu) 兩(liang) 地防疫政策不同,“每天各種核查非常麻煩,兩(liang) 地能否協調統一呢?”駕駛員張浩通過“聽語”活動表達了群體(ti) 訴求。

  接到反映後,南京市交通運輸局與(yu)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溝通,對這類“班列”性質的車輛進行防疫查驗內(nei) 容統一、提前審核,幫助他們(men) 至少節省了2/3的防疫查驗時間。不僅(jin) 如此,南京市還研發上線“寧暢運”預約服務,做到貨車來寧前隻需登記一次,入寧後全流程可追溯管理和服務。

  市民付夢昕通過活動平台建議:針對疫情期間直接關(guan) 停的行業(ye) ,政府應給予相應補貼,建議學習(xi) 深圳直接給予現金補助。政民互通,心有靈犀。4月下旬,南京市首批401萬(wan) 元複市複業(ye) 補貼陸續發放到1157家商戶的“口袋”,為(wei) 批零住餐等服務行業(ye) 注入了重啟動力。

  付夢昕沒想到,“聽語”活動會(hui) 受到市委書(shu) 記的直接關(guan) 注和參與(yu) 。其間,韓立明專(zhuan) 題聽取活動情況匯報,研究意見吸納和回應工作,並表示,開展征集抗疫“金點子”活動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創新舉(ju) 措,也是走好新時代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的有益探索。

  從(cong) 線上征集“鍵對鍵”到線下圓桌“麵對麵”,“聽語”活動受到了市民群眾(zhong) 的熱情參與(yu) 。在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鄭瓊潔看來,活動的成功,一方麵在於(yu) 堅持線上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匯聚了來自普通市民、高校師生、專(zhuan) 家學者的智慧力量;另一方麵堅持線下座談、“疫”線體(ti) 驗,促進了黨(dang) 委政府與(yu) 市民之間的良性互動。

  決(jue) 策好參謀 吸納群眾(zhong) 智慧

  在抗疫金點子之後,南京市接著又公開征集消費金點子,收到有效建議1000餘(yu) 條。

  實踐證明,用好網絡“開門納諫”,正在成為(wei) 南京這座城市的常態操作,甚至在全市人民重要的政治生活中也已有所探索。去年10月9日,為(wei) 高質量起草南京市黨(dang) 代會(hui) 報告、謀劃好事關(guan) 城市發展的重大事項,南京啟動了“我向黨(dang) 代會(hui) 建一言獻一策”網絡征集活動。

  這次征集同樣既獲得了流量,也收獲了幹貨。“短短12天,征集話題全網閱讀量超千萬(wan) ,我們(men) 收到有效意見建議2000多條,其中50多條被研究吸納,30條獲評為(wei) 優(you) 秀意見建議。”南京市委研究室綜合研究處處長王曄介紹,市民建議集中在黨(dang) 的建設、科技創新、現代產(chan) 業(ye) 、城市國際化、區域一體(ti) 化、安全韌性城市建設等11個(ge) 方麵。

  其中,東(dong) 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趙劍鋒建議,要緊密依托在寧高校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的科研力量,加快建設南京科學中心;雨花台區社區工作者李禎禎建議,進一步完善基層的居家養(yang) 老配套設施,建立區級居家養(yang) 老服務庫,辦好老年食堂。

  “有網友建議打造公園城市,增設城市生態公園、濕地公園等,最終‘建設公園城市’寫(xie) 進了市黨(dang) 代會(hui) 報告。”在王曄看來,正是遴選出了這樣一批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供市黨(dang) 代會(hui) 報告起草小組研究吸納,才使得好的建言得以引入政策、進入決(jue) 策、豐(feng) 富對策。

  提出公園城市建議的是南京新市民李爽,“我是親(qin) 眼所見,有感而發。”江北新區新建的公園、新鋪的綠地,不僅(jin) 是日常帶娃的好去處,也給了她新區環境持續提升的突出體(ti) 驗。當地因地就勢建設了7.5公裏青龍綠帶,以五大主題公園為(wei) 支撐構建起連續的慢行空間、綠地係統和濕地係統,串聯了居住區、產(chan) 業(ye) 區、醫療資源區等,構成了江北核心區發展的主軸線。

  自己的心聲被聽到、重視,建議被采納、上會(hui) ,李爽獲得了滿滿的參與(yu) 感。“開明開放是我們(men) 希望看到的現代城市的模樣。”她也相信,在奮力建設現代化典範城市的新征程上,南京的明天會(hui) 更好。

  辦事新渠道 直通百姓心坎

  8月19日,網友反映美麗(li) 屋拖欠租房押金不退;江寧區東(dong) 山街道與(yu) 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處理後,8月26日與(yu) 訴求人確認已收到退款。

  8月22日,網友反映本應在7月發放的二季度人才安居補貼拖延了;南京市人才辦電話聯係解釋,8月31日補貼到賬。

  9月5日,網友反映自己買(mai) 了一輛新能源轎車,但是小區不給安裝充電樁;9月14日,棲霞區龍潭街道組織社區、物業(ye) 、電網各方與(yu) 訴求人見麵,隨後“選址一處停車區域給予居民安裝新能源充電樁”。

  ……

  這是近段時間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南京各地各部門及時辦理回複的部分群眾(zhong) 留言案例。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是人民日報專(zhuan) 門為(wei) 中央部委和地方各級黨(dang) 委政府主要負責同誌搭建的網上群眾(zhong) 工作平台,南京市對此高度重視,務實走好網上群眾(zhong) 路線。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經常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傾(qing) 聽群眾(zhong) 心聲,了解社情民意,閱批網上重要來信,在全市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南京市委副秘書(shu) 長、信訪局局長滕濤表示。

  數據顯示,上半年,群眾(zhong) 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給南京市各級領導幹部有效留言1989件,同比增長75.2%,1792件留言已經獲得各地區各部門答複。

  為(wei) 了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南京市在留言事項辦理機製上提出嚴(yan) 格落實“三個(ge) 當日”製度,即當日留言當日認領,當日認領當日交辦,當日交辦當日核查,用實際效果提高網友對留言回複的滿意度。

  “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誠如斯言,目前網上群眾(zhong) 信訪已經占到南京市全部信訪總數的近80%。能解決(jue) 的盡力解決(jue) ,該解釋的解釋清楚,需要訴諸司法途徑的給出引導和建議。當地有關(guan) 部門堅持第一時間回應群眾(zhong) 關(guan) 切,本著實事求是、務實高效的態度,獲得了廣大市民群眾(zhong) 的認可。

  “走好新時代的群眾(zhong) 路線,要深入調查研究,提倡‘到問題現場去’的工作方法,健全‘先解決(jue) 問題再說’的工作機製。”韓立明表示,既要做到“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也要堅持“依靠群眾(zhong) 辦實事”,隻要和人民群眾(zhong) 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就沒有幹不成的事。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