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產業搭上電商“快車”(“三農”這十年)
原標題: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搭上電商“快車”(“三農(nong) ”這十年)
核心閱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電商不僅(jin) 可以幫助群眾(zhong) 脫貧,而且還能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有可為(wei) 。”
10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健全完善政策體(ti) 係,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我國農(nong) 村電商快速發展,在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對接、優(you) 質優(you) 價(jia) ,推動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拓寬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渠道等方麵成效顯著,為(wei) 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了新動能。
建倉(cang) 儲(chu) 、暢物流,促進更多農(nong) 產(chan) 品走向大市場
廣西蒼梧縣六堡鎮的萬(wan) 畝(mu) 茶園裏,鄉(xiang) 親(qin) 們(men) 正忙著養(yang) 護茶苗。“茶葉搭上電商‘快車’,走出大山賣全國。”一大早,山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祝雪蘭(lan) 就來到茶園,給茶農(nong) 傳(chuan) 授技術要領。
作為(wei) 六堡茶製作技藝的傳(chuan) 承人,祝雪蘭(lan) 從(cong) 小就跟著外公種茶、采茶、製茶。“六堡茶曆史悠久、品質優(you) 良,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說起六堡茶,祝雪蘭(lan) 打開話匣子,“山坪村地處深山,以前大夥(huo) 兒(er) 辛苦種茶,挑著擔子到外麵賣,卻一直賣不上價(jia) 。”
為(wei) 帶動山貨出山,一條幹線公路建成通車,沿線聯通100個(ge) 村莊。快遞進村、電商入駐,六堡茶這座“綠礦”被喚醒。梧州市與(yu) 電商企業(ye) 京東(dong) 聯手建公共茶倉(cang) ,六堡茶進駐電商平台的梧州特產(chan) 館,價(jia) 格漲了一大截。
搭上電商“快車”後,線下,祝雪蘭(lan) 帶領村民改造低產(chan) 茶園,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製茶師,近千人掌握傳(chuan) 統製茶工藝。線上,祝雪蘭(lan) 和村民們(men) 依托六堡茶合作社,創建品牌,上網銷售。
“現在種茶的農(nong) 民越來越多,六堡茶產(chan) 業(ye) 越做越大,成為(wei) 我們(men) 的支柱產(chan) 業(ye) 。”祝雪蘭(lan) 介紹,山坪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從(cong) 2016年的幾千元增長到去年的10萬(wan) 元;農(nong) 民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去年超過1.2萬(wan) 元。
在全國,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插上電商“翅膀”。我國各類涉農(nong) 電商超過3萬(wan) 家,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2萬(wan) 多億(yi) 元。今年上半年,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2900億(yi) 元,同比增長12.4%。
“10年來,農(nong) 村電商迅猛發展,離不開農(nong) 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介紹,截至今年6月,我國已實現“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農(nong) 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8.8%。
農(nong) 村電商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2014年以來,商務部等多部門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支持各地累計建設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2600個(ge) ,村級電商服務站點15.3萬(wan) 個(ge) 。
2018年,廣西馬山縣獲批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當地設立縣、鄉(xiang) 、村三級電商服務站點。“打通物流服務‘最後一公裏’,家門口就能收發貨,真方便!”古寨瑤族鄉(xiang) 古棠村電商服務站點負責人藍青錦說,服務站點還設立了農(nong) 產(chan) 品代收點,協助線上線下銷售。
從(cong) 縣到村當日達、到戶次日達,電商配送提速增效。現在馬山縣每天從(cong) 縣級配送中心送到村級站點的包裹達1.5萬(wan) 件以上,今年1至7月份,全縣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4112萬(wan) 元,同比增長42.95%。
瞄準市場調結構,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加速提檔升級
湖南湘潭縣鄉(xiang) 村,涓水清清,溝塘遍布,10萬(wan) 畝(mu) 湘蓮生長其間。排頭鄉(xiang) 農(nong) 民譚興(xing) 旺走村串巷收蓮子,然後到集市銷售。老譚的兒(er) 子譚宇翔則闖出新路,讓湘蓮銷售從(cong) 線下走到了線上。
“以前走批發,流通鏈條長,蓮子脫殼後要個(ge) 把月才能送達。”譚宇翔說,現在不到一周,蓮子就能從(cong) 池塘送達消費者手中。
為(wei) 延伸湘蓮產(chan) 業(ye) 鏈,譚宇翔下了一番功夫。他說:“蓮子煮粥是大家常見的烹飪方式,人們(men) 很在意營養(yang) 豐(feng) 富的健康搭配。”於(yu) 是,譚宇翔將薏米、銀耳、百合等與(yu) 蓮子組合銷售,營養(yang) 大禮包成了網紅“爆款”。“我們(men) 的拚多多網店積累了25萬(wan) 多粉絲(si) ,去年銷售額超過1億(yi) 元。”譚宇翔自豪地說。
同樣發展湘蓮產(chan) 業(ye) ,青山橋鎮農(nong) 民趙磊專(zhuan) 注生鮮品類。趙磊建立冷鏈物流,主要銷售鮮蓮蓬、蓮米、蓮藕。為(wei) 滿足生鮮電商訂單需求,趙磊還自己建荷塘基地,種了400畝(mu) 湘蓮。
“標準化才能贏得市場。”趙磊說,生產(chan) 基地有嚴(yan) 格的品質把控,生鮮蓮蓬按照個(ge) 頭大小、水分含量等層層篩選定級,通過包裝打標、冷鏈物流,最快次日就能送到消費者手中。
接通電商產(chan) 業(ye) 鏈,湘蓮產(chan) 業(ye) “加速跑”,全縣共有各類涉蓮電商60餘(yu) 家,新鮮蓮子及深加工產(chan) 品俏銷全國。
從(cong) “產(chan) 什麽(me) 賣什麽(me) ”到“市場需要什麽(me) 就生產(chan) 什麽(me) ”,農(nong) 村電商倒逼瞄準市場調結構。河南新鄉(xiang) 縣小冀鎮的妙呱呱食品有限公司,一度經營困難。2013年,縣商務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鼓勵其嚐試網上銷售。“當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決(jue) 定闖一闖!”公司負責人王雲(yun) 濤建起40人的電商銷售隊伍,產(chan) 品一件件賣到消費者手中,意見反饋和留言評價(jia) 一條條收集上來,公司針對性調整口味、開發新產(chan) 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根據市場調研和消費者反饋,我們(men) 推出的一款猴頭菇曲奇餅幹成了網紅產(chan) 品,總銷量接近70萬(wan) 單。”王雲(yun) 濤說,電商帶動企業(ye) 良性發展,2021年銷售額達2000萬(wan) 元,其中70%靠線上銷售。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不是簡單地把農(nong) 產(chan) 品‘搬’到網上,關(guan) 鍵是要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胡冰川說,農(nong) 村電商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標準化建設,產(chan) 業(ye) 附加值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網紅產(chan) 品湧現出來。很多地方完善生產(chan) 、流通和銷售全流程農(nong) 產(chan) 品數字化供應鏈,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注入新動能。
培訓推動、創業(ye) 帶動,手機成了新農(nong) 具,直播變成新農(nong) 活
“這是我們(men) 村的流沙畫擺件,好看、時尚又有趣,歡迎下單……”山東(dong) 東(dong) 營市勝園街道東(dong) 升村的平房內(n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孫江濤正在做直播。
孫江濤學習(xi) 美術出身,在手繪彩繪行業(ye) 摸爬滾打多年,直播平台上有300多萬(wan) 粉絲(si) ,裝飾畫及家裝飾品銷售火爆。推行“黨(dang) 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的電商發展模式,打造家裝用品直播平台,孫江濤的直播間成了當地的電商直播實踐基地。
培訓農(nong) 民,帶富農(nong) 民。東(dong) 升村的電商合作社,先後開展直播帶貨、產(chan) 品運營、售後客服等培訓200餘(yu) 場次,培育帶貨主播36人,帶動120人就業(ye) ,去年銷售額達2600萬(wan) 元。“下一步,我們(men) 將推動組建黨(dang) 支部領辦的合作社電商聯盟,通過黨(dang) 建引領推動電商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讓更多村民掌握電商新農(nong) 技,會(hui) 幹直播新農(nong) 活。”勝園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王佳說。
電商興(xing) 農(nong) ,人才是關(guan) 鍵。各地壯大農(nong) 村電商人才隊伍,著力培養(yang) 電商“新農(nong) 人”。
河南封丘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楊傑海介紹,縣裏麵向鄉(xiang) 鎮幹部、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特色產(chan) 業(ye) 帶頭人等開展電商知識講座和應用人才培訓,邀請電商企業(ye) 負責人分享經驗,下一步要繼續做強人才鏈,讓農(nong) 村電商發展後勁更足。
政策給力,電商成為(wei) 農(nong) 村創業(ye) 創新的大舞台。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區,從(cong) 事電商的創業(ye) 者占到80%。百裏荒村村民閆鳳娥說起電商滔滔不絕:“擺好樣品、拍照編輯、上傳(chuan) 抖音,一鍵發送即可!”閆鳳娥熟練操作,發布了一條製作特色食品——榨廣椒的視頻。不一會(hui) 兒(er) ,32個(ge) 客戶下單購買(mai) 。
2017年,夷陵區開始大力發展農(nong) 村電商,閆鳳娥被選為(wei) 百裏荒村農(nong) 村電商服務站負責人。“從(cong) 技術到資金都有政策支持,就連宣傳(chuan) 推廣也有人教。”閆鳳娥不放過任何學習(xi) 機會(hui) ,利用區裏的支持政策,她注冊(ce) 了“百裏印象”品牌,升級產(chan) 品包裝,搞起直播帶貨,帶動更多村民發展。
“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因電商活起來,群眾(zhong) 因電商富起來。”胡冰川說,各地區立足本地資源,通過農(nong) 村電商促進產(chan) 銷銜接,讓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賣上好價(jia) 錢。
農(nong) 村電商下沉,也為(wei) 創業(ye) 者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國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創新人員達1120萬(wan) 人,帶動直播帶貨等新業(ye) 態蓬勃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