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縣城頭山:擦亮農耕文化新名片
瀏覽歎為(wei) 觀止的稻田灌溉遺址,體(ti) 驗濃鬱的農(nong) 耕文化,讚歎長達幾十萬(wan) 年的史前人類遺存……國慶期間,湖南常德澧縣城頭山旅遊景區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下簡稱城頭山)秋意正濃,來來往往的遊客在斑斕的秋色中深刻感受這張“農(nong) 耕文化名片”。
農(nong) 耕文化資源富集
城頭山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其核心是聞名遐邇的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城頭山古文化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迄今中國唯一發現時代最早、文物最豐(feng) 富、保護最完整的古城遺址,被譽為(wei) “中國最早的城市”,也是“中國二十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負責景區運營的澧縣城頭山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杜龍華介紹,城頭山2011年啟動建設,2015年年底基本建成對外開放,2016年6月7日正式開園,是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旅遊相結合的文化旅遊項目。景區以古城文化、農(nong) 耕文化、祭祀文化為(wei) 靈魂,將遺址景觀和周邊生態環境、建築景觀等要素結合起來,配套了一係列體(ti) 驗產(chan) 品、休閑項目、生態景觀,形成了完整的遊憩體(ti) 係。另外,城頭山內(nei) 還有文物展覽區、古城地下發掘遺址展示區、稻田農(nong) 耕文化觀賞區等幾大遊覽區,通過器物、高新科技技術等展示了製陶、生活居住、墓葬、稻田灌溉、祭祀等遺址遺跡。
作為(wei) 城頭山的標誌性建築,占地百畝(mu) 的城頭山古城遺址博物館展示了以城頭山遺址為(wei) “龍頭”的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群所代表的中國南方璀璨的古文明。博物館內(nei) 設藝術大廳、基本文物陳列館、臨(lin) 時展覽館、多媒體(ti) 演示廳等。
遊客李先生說:“博物館內(nei) 的製陶、祭祀、古人生活等場景以及6000年的稻穀等展品令人震撼。先進的農(nong) 耕文化、完善的生活設施,是城頭山古城遺址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遺產(chan) 。”
農(nong) 文旅融合體(ti) 驗多
澧縣城頭山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馮(feng) 傳(chuan) 立介紹,近年來,城頭山景區以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wei) 核心,以稻作文化為(wei) 主線,打造了集旅遊農(nong) 業(ye) 、觀光農(nong) 業(ye) 、示範農(nong) 業(ye) 、休閑農(nong) 業(ye) 、體(ti) 驗農(nong) 業(ye) 於(yu) 一體(ti) 的現代農(nong) 業(ye) 觀光園,規劃麵積5000餘(yu) 畝(mu) ,包括稻田彩繪園、農(nong) 耕體(ti) 驗園、稻田民宿等8大版塊,讓遊客對農(nong) 耕生活有更加直觀的體(ti) 驗。
在農(nong) 耕體(ti) 驗園內(nei) ,耕地、收割、插秧等多個(ge) 場景雕塑安插在稻田內(nei) ,遊客在此可以看到古人收割稻穀的場景,也可以親(qin) 自下地體(ti) 驗收割稻穀。“現在很多地方收割稻穀都用機械,人工收割模式則較少看到了。如今,在這裏看到這些稻田裏的雕塑,可以直觀感受到農(nong) 民收割稻穀時的辛勞,也讓我們(men) 體(ti) 會(hui) 到‘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更加理解光盤行動的意義(yi) 。”遊客譚軍(jun) 帶著五歲的兒(er) 子邊為(wei) 其介紹每個(ge) 雕塑場景,邊感歎現下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為(wei) 加快打造“農(nong) 耕文化名片”,豐(feng) 富景區農(nong) 耕文化內(nei) 涵,城頭山計劃把大堰壋鎮筒車村同各農(nong) 耕館收藏的1000多個(ge) 品種8000多件(套)傳(chuan) 統農(nong) 具和與(yu) 之相關(guan) 的生活器具全部搬至城頭山改造後的博物館裏展覽。
這些農(nong) 具是同各農(nong) 耕館館主陳柏枝曆經20餘(yu) 年,行走長江流域10多個(ge) 省、市,走村串戶搜集而來,類別涵蓋農(nong) 耕崇拜、耕地整地、播種插秧、移栽、培管、打藥治蟲、收割脫粒、運輸晾曬、剝殼碾米等,其中不乏明清時期的古農(nong) 具。
馮(feng) 傳(chuan) 立說:“這些農(nong) 具是打造農(nong) 耕文化名片必需的展品,也是農(nong) 旅融合的重要載體(ti) 。通過這些老式農(nong) 具,遊客可以沉浸式感受農(nong) 耕文化,觸摸先古農(nong) 人的智慧結晶。”
目前,城頭山景區正圍繞打造“農(nong) 耕文化旅遊體(ti) 驗基地、獨具特色的研學基地、澧陽平原國保文物集中展示基地”的發展定位,重點推進城頭山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綜合博物館遷建、農(nong) 耕文化主題公園項目建設,不斷豐(feng) 富旅遊產(chan) 品,滿足市場和遊客需求,並全力爭(zheng) 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搶抓機遇擦亮名片
今年2月,常德市委書(shu) 記曹誌強在城頭山調研時表示,城頭山是澧縣的一張亮麗(li) 名片,要進一步發掘、保護和利用好城頭山遺址的曆史文化資源,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城頭山旅遊文化名片
如何打造以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為(wei) 代表的“農(nong) 耕文化名片”,澧縣縣委書(shu) 記王兆銘介紹,澧縣要搶抓曆史機遇,聚焦澧縣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和農(nong) 耕文化,要彰顯特色,深入挖掘以城頭山、雞叫城為(wei) 代表的國保單位文化內(nei) 涵;要發掘文明,組建工作專(zhuan) 班,支持考古研究,開展學術交流,進一步探尋澧縣悠久的農(nong) 耕文化;要融合發展,做好農(nong) 耕文化與(yu) 研學旅行、紅色旅遊、綠色生態旅遊、鄉(xiang) 村旅遊相結合的文章,讓文物“活”起來;要加快農(nong) 耕文化旅遊體(ti) 驗、澧陽平原國保文物集中展示、獨具特色的研學教育實踐“三個(ge) 基地”建設,推進澧州古城保護提升工程建設,加快以國保單位為(wei) 特色符號的美麗(li) 鄉(xiang) 村片區建設。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縣旅遊總收入達到75億(yi) 元以上,接待遊客500萬(wan) 人次以上,旅遊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6.5%以上;力爭(zheng) 早日成功打造全縣農(nong) 耕文化名片,建成世界旅遊目的地。
馮(feng) 傳(chuan) 立介紹,城頭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城頭山將堅持“一核多極全域”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一核”即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多極”即彭山、黃家套、雞叫城、天供山、澧州古城等4A、3A級旅遊景區,澧水、蘭(lan) 江、王家廠水庫、北民湖等水域和周邊旅遊業(ye) 等多個(ge) 旅遊增長極;“全域”即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推進城頭山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加強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群保護利用,深入挖掘整理傳(chuan) 承農(nong) 耕文化,著力創建城頭山農(nong) 耕文化特色小鎮,大力推進全域旅遊,加快推進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立項爭(zheng) 資招商引資力度,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編製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擦亮、叫響、做活以城頭山等為(wei) 核心的農(nong) 耕文化名片。
“將來,城頭山要讓農(nong) 耕文化曆久彌新,感染每一個(ge) 來訪的遊客,讓附近的村民搭乘文旅的春風,在稻花香裏再述新豐(feng) 年。”馮(feng) 傳(chuan) 立對未來充滿信心。(裴瑤 譚珊珊 高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