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均衡布局醫療資源 加強基層健康管理

發布時間:2022-11-28 17:46:00來源: 新華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wei) 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如何進一步打通國家衛生健康治理體(ti) 係“最後一公裏”,持續增強群眾(zhong) 在醫療衛生方麵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線探訪】

  村民就醫條件十年大變樣

  11月14日早上7點半,泗洪縣臨(lin) 淮鎮勝利村,看到村醫呂正紅背著藥箱出診,70歲的阿婆劉成俠(xia) 連忙招呼她給自己和老伴測血糖、量血壓。“她比親(qin) 閨女還親(qin) !我老伴今年80歲,他62歲時腦梗發作,這20年裏呂醫生每年來我家十多趟,風雨無阻。”劉成俠(xia) 說。

  呂正紅是臨(lin) 淮鎮勝利社區衛生室村醫,按規定,她每年需對負責區域內(nei) 的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病患者進行4次走訪。

  “隻有定期測量疾病指標,才能及時觀察藥物效果並做出調整,也好叮囑老人們(men) 按時吃藥,注意忌口。”呂正紅1999年從(cong) 醫學院護理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回到鄉(xiang) 村。當時,村裏人都是小病拖著、大病扛著,她希望改變這一狀況。23年來,呂正紅累計接診36.4萬(wan) 人次、出診1.76萬(wan) 人次,行程累計達5.14萬(wan) 公裏。

  占地約200平方米的勝利社區衛生室功能齊全,包含基礎病治療、常規體(ti) 檢和中醫推拿等,基本滿足村民日常看病就醫需求。去年12月,衛生室獲評市級“甲級村衛生室”,服務範圍覆蓋3294名常住居民。

  像這樣的衛生室,臨(lin) 淮鎮有4所,鎮上還有兩(liang) 所醫院。“過去十年變化最快,村民就醫難題基本得到解決(jue) 。”呂正紅見證村民就醫條件的不斷改善——從(cong) 租用民房、醫無定所、設備簡陋,到如今有了寬敞的衛生室,硬件設備一應俱全。

  “如何讓醫療人才留下來,是村衛生室發展的難點。”呂正紅坦言,留下來的醫護人員多為(wei) 本地人,有的年輕人來了之後又流向鎮上或縣裏的醫院。目前勝利社區衛生室有3名醫護人員,薪資待遇在當地相當可觀,且每年都有外出學習(xi) 提升能力的機會(hui) 。

  勝利村三麵環水,村民此前都是漁民,風濕骨痛、腰肌勞損是常見病,中醫理療能有效緩解。看著衛生室的火罐、刮痧板、推拿床等設備,呂正紅充滿期待:“我隻掌握基礎中醫治療技術,針灸等更高難度的治療難以完成,希望引進一名專(zhuan) 業(ye) 中醫人才。”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製,健全公共衛生體(ti) 係。呂正紅認為(wei) ,基層醫生是離居民最近的人,壯大基層醫療隊伍,能讓公共衛生體(ti) 係織得更密更牢。

  【專(zhuan) 家探究】

  向基層醫院注入人才“活水”

  村醫“缺人”現象並非個(ge) 案。由於(yu) 職業(ye) 發展遇“天花板”、薪資待遇受限、大醫院對人才和患者的“虹吸”等問題長期存在,基層衛生人才往往“招不來、下不去、留不住”。

  “專(zhuan) 注‘造血’‘輸血’,為(wei) 基層培養(yang) 更多守門人。”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院長張前德介紹,學院自1999年起開設臨(lin) 床醫學專(zhuan) 業(ye) (全科醫學方向),至今年7月底,培養(yang) 出2445名畢業(ye) 生走向基層,為(wei) 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注入人才“活水”。2018年起,學院又先後承接省內(nei) 臨(lin) 床醫學、預防醫學專(zhuan) 業(ye) 農(nong) 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培養(yang) 任務,目前學院809名在校生輻射全省11個(ge) 設區市。今年8月,南京醫科大學全科醫學院也落戶於(yu) 此,側(ce) 重“全科醫學”“康複醫學”“社區衛生”等適用於(yu) 基層實踐的教學內(nei) 容,並通過臨(lin) 床見習(xi) 、通科實習(xi) 和社區實習(xi) ,提升學生勝任基層疾病防控和診治的能力。

  引入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去年3月,江蘇33.8萬(wan) 多名鄉(xiang) 鎮醫生、鄉(xiang) 村教師、鄉(xiang) 鎮農(nong) 技員收到一份大禮包——“三定向”。省人社廳聯合省教育廳、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和省衛健委等部門,明確對基層事業(ye) 單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實施“定向設崗、定向評價(jia) 、定向使用”政策,為(wei) 他們(men) 設立職稱評審“專(zhuan) 用通道”,單獨確定通過率,“即評即聘”,及時兌(dui) 現工資待遇,鼓勵引導各類人才向農(nong) 村基層一線流動。

  “我們(men) 更要關(guan) 注人才在基層的長久發展。”張前德認為(wei) ,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地方政府要相互協作,加強定向醫學生的入學教育和過程教育。在培養(yang) 過程中,用人單位和衛生主管部門全程參與(yu) ,學校根據基層實際需求,用“定製化”提高學生勝任力,培養(yang) 出地方直接“能用”的人才。同時,建立“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多方聯席會(hui) 議製度,使“訂單定向”政策貫穿整個(ge) 培養(yang) 過程,讓醫學生“下得去、留得住”。

  【權威探問】

  讓更多醫療資源流向基層

  近年來,江蘇基層衛生隊伍建設成效明顯。省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薑侖(lun) 給出一組數據:至去年底,全省基層衛生人員總數達29.53萬(wan) 人,占衛生人員總數的比例提高至34.60%,建成343個(ge) 省社區醫院、200個(ge) 農(nong) 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525個(ge) 甲級村衛生室、375個(ge) 省級基層特色科室。

  “《江蘇省衛生人才強基工程實施方案(2019—2023年)》推行‘縣管鄉(xiang) 用’製度,統籌調度縣域內(nei)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事業(ye) 編製數額,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柔性引進高層次在職衛生技術人員,重點支持薄弱地區免費訂單定向培養(yang) 農(nong) 村衛生人才。”薑侖(lun) 說,目前,基層全科醫生平均年收入水平達15.4萬(wan) 元,骨幹人才達17.2萬(wan) 元,基層衛生人員的獲得感更足。

  針對城鄉(xiang) 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更高要求,薑侖(lun) 表示,根據“撤鄉(xiang) 並鎮”的新形勢,在重點中心鄉(xiang) 鎮參照二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開展農(nong) 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同時每年培育建設城鄉(xiang) 基層特色科室,涵蓋多個(ge) 常見病專(zhuan) 業(ye) 領域,讓農(nong) 村居民就近獲得較高水平醫療服務。

  薑侖(lun) 說,省衛健委將在強化基層重大政策措施上謀求更大突破,把更多的人才、技術、管理、機製引向基層。通過基層專(zhuan) 家工作室(聯合病房)建設、遠程醫療服務等方式,促進優(you) 秀衛生人才下沉和資源共享,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病管理中心建設,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向健康管理轉型,助力“健康江蘇”“健康中國”建設。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