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織密安全網 出行更安心(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發布時間:2023-02-02 11:34:00來源: 人民日報

 

  穿梭於(yu) 街頭巷尾的電動自行車,因其經濟、便捷、環保等特點,已進入千家萬(wan) 戶。目前,全國電動自行車社會(hui) 保有量已達3億(yi) 多輛。與(yu) 此同時,電動自行車引起的火災、交通事故等數量持續攀升。電動自行車在生產(chan) 、銷售、通行、充電、回收等環節安全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

  為(wei) 提升電動自行車安全治理成效,2022年,國務院安委會(hui) 印發《加強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監管重點工作任務及分工方案》。此前,浙江省上線電動自行車治理數字化係統“浙江e行在線”,運行情況如何?本報記者進行了調研。

  ——編者

  馬路上,越來越多掛著黃色牌照的電動自行車有序行駛。掃描車牌上的二維碼,生產(chan) 購銷等全流程信息一鍵可查;路口處,違法行為(wei) 識別抓拍設備,讓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wei) 無處遁形;小區內(nei) ,智能化的共享充電設備和感應滅火裝置,讓居民充電更放心;售後網點,維修師傅可使用小程序掃描錄入廢舊電池信息……在浙江,圍繞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監管,多種探索不斷落地。

  作為(wei) 電動自行車大省,浙江全省注冊(ce) 登記電動自行車超過2500萬(wan) 輛,戶均達到一輛。近3年來,浙江省交通亡人事故中涉及電動自行車的占1/3,消防安全事故中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的占比近1/4。

  為(wei) 了規範浙江省內(nei) 電動自行車生產(chan) 、銷售、登記、通行、停放及其相關(guan) 管理活動,2021年10月,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聯合17個(ge) 省級部門正式上線電動自行車治理數字化係統“浙江e行在線”,緊盯關(guan) 鍵環節,加強全鏈條監管,一張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監管的安全網正越織越密。

  購車

  一“碼”統管堵住改裝渠道,車輛產(chan) 購銷等全流程信息一鍵可查

  “沒想到,現在買(mai) 一輛電動自行車這麽(me) 嚴(yan) 格。”海鹽市民石先生一直很關(guan) 注電動自行車電池安全問題,擔心買(mai) 到不合規的“非標電動自行車”或者來路不明的電池,導致火災等事故。

  店麵裏,一排排新車擺放其間。所有電動自行車顯示盤下方都貼著標有“浙品碼”字樣的二維碼。手機輕掃,車輛合格檢驗證明、產(chan) 品型號、整車編碼、蓄電池類型及容量等關(guan) 鍵信息一覽無餘(yu) 。

  走進電池倉(cang) 庫,整齊碼放的鋰電池頂部平麵上,印有用激光蝕刻製作而成的二維碼,可查詢產(chan) 品關(guan) 鍵信息。浙江規定,所有在省內(nei) 銷售的電動自行車和電池,廠家都應賦上“浙品碼”。“新車和蓄電池進來,我們(men) 要掃碼登記入庫,確定產(chan) 品具體(ti) 流向,否則無法銷售出庫。”電動自行車商行經理孫雲(yun) 峰解釋。

  確定款式,付錢購買(mai) ,石先生便開始等待上牌。孫雲(yun) 峰打開“浙江e行在線”小程序,掃描車身和電池二維碼後,錄入車主信息,便實現了車輛、電池、所有人三方信息關(guan) 聯綁定。

  作為(wei) 車管所授權的車牌代辦點,孫雲(yun) 峰登錄浙江非機動車登記管理係統錄入信息,係統將對車輛、蓄電池進行3C合格證數據核驗,無誤後發放“碼牌合一”的新型數字化車牌。整個(ge) 過程僅(jin) 僅(jin) 花了5分鍾。拿到手的車牌上,同樣印有二維碼,掃一掃,車輛信息、電池信息以及脫敏後的車主信息等內(nei) 容便可知曉。

  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綜合治理集成改革工作專(zhuan) 班執行組組長周翼介紹,一些大功率、低質量的蓄電池被改裝使用,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浙品碼”數字化核驗手段的全麵推行,讓車輛從(cong) 生產(chan) 銷售到購買(mai) 上路各個(ge) 環節的監管更有效。此外,市場監管部門和交管部門針對銷售、騎行等多個(ge) 環節聯合執法,也減少了改裝車輛的上牌情況。

  充電

  在小區推廣共享充電設備和滅火裝置,引導市民不把電池帶回家充電

  過去,一些居民將電動自行車推到樓裏充電,極易引發火災,危及公共安全。

  在杭州市濱江區繽紛未來社區,很多住宅樓都安裝了電梯智能化監測設備。一旦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阻入係統將自動識別,電梯停運的同時還會(hui) 報警。“目前,還是會(hui) 有不少居民將電池拆下,包裹起來偷偷帶入電梯,很難被發現。”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處處長馮(feng) 俊峰說,一味地堵也不是治本之策,關(guan) 鍵還是要“疏”,增加小區充電設施。

  在杭州市錢塘區東(dong) 岸嘉園小區,居民劉先生每天騎電動自行車通勤。小區裏安裝了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樁,打開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充電。電量充滿後,小程序還會(hui) 發出提醒,同時斷開電源。“充電時還可以評測電池健康狀況,挺智能的。”劉先生說。

  “物聯感知設備可以實時將電池的電流、電壓、溫度等數十種類型監測數據推送至係統,實時監測並實現異常提示和預警。”馮(feng) 俊峰說,出現異常後預警信息將會(hui) 推送至用戶、物業(ye) 以及微型消防救援站隊員和運營機構人員,實現多方聯動、及時處置。

  如今,在杭州一些全新設置的電動自行車充電點中,充電位上方會(hui) 安裝消防噴淋頭和煙感報警器。“不過,由於(yu) 很多老舊小區以前缺乏規劃,無法實現集中充停。”周翼說,以後老舊小區改造,這方麵規劃需考慮進去。

  目前,“浙江e行在線”也正與(yu) 消防救援部門實現數據對接,全麵掌握電動自行車集中充停點情況。“像外賣、快遞這些電動自行車使用頻率較高的行業(ye) ,為(wei) 提升效率,往往使用共享電池以換代充,這些電池的使用和充電目前都有大數據在線監控,確保使用安全。”周翼說。

  騎行

  加強違法行為(wei) 抓拍,在外賣等行業(ye) 推廣“交通安全碼”

  “由於(yu) 您存在交通違法行為(wei) ,請在指定時間內(nei) ,到上城交警大隊筧橋中隊接受電動自行車闖紅燈違法行為(wei) 的處罰。”外賣員小趙時常為(wei) 了趕時間,在路口闖紅燈通行,殊不知這一切都被“電子眼”記錄了下來。

  這是杭州交警的“智控係統”在起作用。設在路口的物聯網設備,可以對電動自行車闖紅燈、走機動車道、逆行等重點違法行為(wei) 進行感知和抓拍,交警部門再進行人工二次複核,避免錯判。

  針對外賣、快遞等使用電動自行車較多的行業(ye) ,杭州交警引導從(cong) 業(ye) 人員使用“杭州交警”服務號。“通過實名認證,可以激活個(ge) 人‘交通安全碼’。除了代替紙質行駛證外,它還可以通過對不同行為(wei) 賦分,顯示出交通安全風險等級。風險較大的騎行者,我們(men) 會(hui) 建議相關(guan) 企業(ye) 加強教育和引導。”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交治大隊情報研判室負責人王雍說。截至2022年底,杭州電動自行車亡人事故同比下降28.5%。

  自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浙江各地相繼開展“一創一治”“一盔一帶”以及快遞外賣騎手道路交通違法等專(zhuan) 項整治,累計查處駕乘人員未佩戴安全頭盔超380萬(wan) 起,目前全省駕駛人頭盔佩戴率已超九成。

  回收

  舊車舊電池回收全程記錄,加快研究回收管理技術規範

  位於(yu) 杭州市富陽區的“巨大車城”電動自行車商行,是一家“非標電動自行車”淘汰置換點。點擊“浙江e行在線”的淘汰置換模塊,工作人員薛小銘正在對每輛抵扣的舊車做信息錄入。掃描、拍照、身份核驗、填寫(xie) 信息……一係列流程之後,數據便推送至交警部門登記係統注銷。

  在不遠處的一個(ge) 電動自行車維修點,店主同樣將換下的廢舊電池統一掃碼登記,並通過“浙江e行在線”的回收模塊進行線上投售,等待廢舊電池回收企業(ye) 上門回收。

  “通過‘浙江e行在線’,就能看到有哪些車行向我們(men) 公司投售了多少舊車和舊電池,線上接單後隻需向車行支付30元定金就可以去拉貨。”景鵬環保回收公司業(ye) 務經理李翔介紹,回收工作不僅(jin) 方便快捷,還真正做到了閉環管理。

  據介紹,截至去年12月底,浙江通過“浙江e行在線”回收處置舊車356.2萬(wan) 輛、舊電池308.4萬(wan) 組。“我們(men) 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不斷加強集中培訓,同時對采用這種方式進行置換的商家進行鼓勵和補貼,盡量擴大覆蓋麵。”富陽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劉海軍(jun) 說。

  不過,劉海軍(jun) 也坦言,“目前回收管理缺少法律、政策方麵的支持,商務部門正在研究電動自行車、蓄電池回收管理技術規範。”未來,圍繞電動自行車綜合治理集成改革,還會(hui) 有更多的探索實踐不斷落地。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