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17隻大天鵝留在密雲水庫越冬

發布時間:2023-02-22 11:08: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王天淇 通訊員 馬利)近日,密雲(yun) 水庫管理處水生態管護員在密雲(yun) 水庫上遊清水河地區進行鳥類監測時,發現了17隻大天鵝的身影。這是自去年11月大天鵝遷徙到密雲(yun) 水庫地區以來,第8次記錄到同樣的數據。據此分析,這批大天鵝已經在密雲(yun) 水庫越冬。

  去年鳥類秋季遷徙季到來時,密雲(yun) 水庫水生態管護員在去年11月1日第一次觀測到了大天鵝的身影,17隻大天鵝在清水河河道中自在暢遊。此後,水生態管護員持續進行觀測,每半個(ge) 月監測記錄一次,大天鵝數量最多時達到了32隻。它們(men) 在水中結伴玩耍,時而啄食戲水,時而梳理羽毛。

  在持續的觀測過程中,管護員逐漸發現,首批到達的17隻大天鵝是由兩(liang) 個(ge) 家庭組成。河道部分冰封時,它們(men) 會(hui) 在附近水流中尋找食物;河道全部冰封後,它們(men) 則轉移到了密雲(yun) 水庫庫區內(nei) 。當身邊的夥(huo) 伴陸續南遷時,它們(men) 並沒有同行,而是選擇繼續留在了密雲(yun) 水庫。

  一位水生態管護員告訴記者,大天鵝為(wei) 旅鳥,夏季多在新疆、內(nei) 蒙古、東(dong) 北繁殖,遷徙經過華北、華東(dong) 地區,越冬於(yu) 黃河三角洲至長江中下遊流域。這種鳥對生存環境的選擇較為(wei) 苛刻,隻有良好的水質、豐(feng) 富的食物以及安全的環境才能成為(wei) 它們(men) 的落腳點。

  此前,大天鵝每年經過密雲(yun) 水庫時,都是以此地作為(wei) 中轉補給站,休息一段時間繼續南下。而此次觀測的結果顯示,這群大天鵝已經在密雲(yun) 水庫棲息了近4個(ge) 月並順利越冬,表明了密雲(yun) 水庫的濕地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條件日益優(you) 化。

  近年來,密雲(yun) 水庫管理處遵循生態優(you) 先原則,推行更為(wei) 精細化的水生態管理模式,高度重視流域生態係統的保護與(yu) 恢複,相繼實施了消落區濕地修複、水源涵養(yang) 林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等保護措施。“密雲(yun) 水庫流域山清水秀、天藍岸淨的自然景觀,已成為(wei) 眾(zhong) 多珍稀鳥類棲息、繁殖、越冬的天堂。”密雲(yun) 水庫管理處水生態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相關(guan) 新聞

  野鴨湖迎大批綠頭鴨光顧

  本報訊(記者 李瑤)正值候鳥遷徙季,近日,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候鳥食堂”首次監測到迎來大批綠頭鴨,還有少量針尾鴨和斑嘴鴨“湊熱鬧”在一起取食。鳥兒(er) 們(men) 成群結隊大快朵頤,場景可人。

  作為(wei) 國際鳥類遷移路線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的中轉驛站,每年遷徙季,在野鴨湖停歇、繁殖以及越冬的鳥類總數累計達百萬(wan) 餘(yu) 隻。為(wei) 了讓小家夥(huo) 們(men) “吃好喝好”,2020年起,保護區首次創新性地試種鳥糧田,開設起“候鳥食堂”。從(cong) 2020年至今,鳥糧田已經連續種了3年,規模從(cong) 最初約310畝(mu) 擴大到了現在的516畝(mu) ,呈多塊分布在湖區周圍。玉米、高粱、大豆、蕎麥和黍子,鳥糧田裏種下的看起來都是常見作物。這片農(nong) 田幾乎不收割,保持鳥兒(er) 喜愛的近自然狀態。

  往年鳥糧田監測到的灰鶴、豆雁最多,今年由於(yu) 鳥糧田食物更豐(feng) 富,不僅(jin) 監測到了大群的灰鶴和豆雁,還吸引了附近水域的大批綠頭鴨來此覓食,在野鴨湖中心湖區南側(ce) 的一塊鳥糧田裏,綠頭鴨呼朋引伴,啄起地壟裏的穀物,咽部快速運動,吃得津津有味。

  綠頭鴨屬遊禽,大型鴨類,通常棲息於(yu) 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動於(yu) 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不善潛水。由於(yu) 目前野鴨湖氣溫仍舊較低,湖麵結冰尚未融化,無法覓食,綠頭鴨飛赴鳥糧田尋找散落在地上的穀物,作為(wei) 冬季食物來源。

  自從(cong) 保護區種植鳥糧田以來,每年冬季來野鴨湖越冬的鳥類數量和種類明顯增加,越冬遷徙高峰期單日監測的各種鳥類數量更是達上萬(wan) 隻。監測發現,目前從(cong) 鳥糧田取食的動物共有幾十種,包括灰鶴、大鴇、白尾鷂、紅隼、獵隼、灰斑鳩、蒙古百靈、楔尾伯勞、白眉鵐、豆雁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都有,充足的食物為(wei) 野生鳥類越冬提供了有效保障。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