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管好用好豐收水(話說新農村)
水利是農(nong) 業(ye) 的命脈。要拿出更多實招硬招,加快補上農(nong) 田水利設施短板,暢通管水用水的堵點斷點,讓豐(feng) 收水潤澤田疇沃野
“及時澆上‘第一水’,小麥起身,心裏真踏實。”山東(dong) 省慶雲(yun) 縣尚堂鎮東(dong) 郎塢村村民尹殿東(dong) 說,“過去一到用水高峰期,就要開著三輪車拉水。如今用上指針式噴灌機,自動噴灑水霧,省力又節水。”當地改造新建揚水站、涵閘、節水噴灌等設備,疏通田間“毛細血管”,水蓄得足、引得出、流得暢,春灌有序開展。
水利是農(nong) 業(ye) 的命脈。經過多年建設,灌溉水從(cong) 源頭暢流到田頭,越來越多的望天田變成豐(feng) 產(chan) 田。目前我國農(nong) 田有效灌溉麵積達10.37億(yi) 畝(mu) ,這些耕地生產(chan) 了全國75%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可以說,日益完善的農(nong) 田水利設施,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升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安全形勢依然複雜嚴(yan) 峻,牢牢端穩飯碗,對農(nong) 田水利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在極端天氣事件可能趨多的態勢下,“旱能澆、澇能排”的農(nong) 田,能擰緊防災減災的“安全閥”。應該引起重視的是,當前一些大中型灌區的末級渠係存在淤塞、萎縮等情況;一些小型堰塘、泵站、機電井房年久失修,清水入田存在梗阻。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加快大中型灌區建設和現代化改造”“加強田間地頭渠係與(yu) 灌區骨幹工程連接等農(nong) 田水利設施建設”。接下來,要拿出更多實招硬招,加快補上農(nong) 田水利設施短板,暢通管水用水的堵點斷點,讓豐(feng) 收水潤澤田疇沃野。
完善農(nong) 田水利設施,既要建大動脈,又要暢末梢。一張完善的灌溉網,有大水庫、主水渠、大泵站,也有小微型農(nong) 田水利,各類工程協同配合,汩汩清水循環暢通,才能有效擴大耕地灌溉麵積。針對“重骨幹輕配套”問題,各地應整合資金,加強部門協作,全力補網強鏈,特別是圍繞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精準發力。比如,協同推進大中型灌區建設改造和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完善銜接工程和配套工程,讓水網連通田網、大水利惠及小農(nong) 戶。
建好更要管好,農(nong) 田水利設施才能持續發揮效益。針對建管脫節、良性運行機製不健全等問題,各地積極創新,摸索出了農(nong) 民用水合作組織等管理形式。接下來要從(cong) 明確設施管護主體(ti) 上入手,以購買(mai) 服務的方式吸引專(zhuan) 業(ye) 化隊伍,鼓勵農(nong) 民、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等自主管護,通過多元主體(ti) 參與(yu) ,確保工程修護有人管、農(nong) 民澆地有人組織。
有水用更要用好水,節水灌溉是關(guan) 鍵。夏汛冬枯、北缺南豐(feng) ,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是我國的基本水情。各地應因地製宜開展灌區節水改造,推廣噴灌、微滴灌、管道輸水灌溉等節水設備,鼓勵農(nong) 民種植節水作物、品種等,實現良田良藝良種相統一,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用水效率。
治水興(xing) 民,久久為(wei) 功。堅持不懈推進農(nong) 田水利設施建設,管好水用好水,才能讓廣大農(nong) 民豐(feng) 收更有底氣,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提供日益堅實的水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