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錢橋:一個混合型社區的蝶變
9個(ge) 商品房小區、1個(ge) 安置房小區、8座保留村莊——這些現代與(yu) 傳(chuan) 統的碰撞,糅合在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洋溪社區2.86平方公裏的土地上。
這個(ge) 曾被列入無錫市經濟薄弱村的混合型社區,不僅(jin) 在2016年實現了脫貧摘帽,更是陸續完成了天然氣入戶、村道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等多項民生實事。社區先後獲得“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村”等稱號。
“黃旗岸是個(ge) 好地方”
在黃旗岸村住了一輩子的吳月星終於(yu) 等來了燃氣將通的消息。她站在路邊,興(xing) 奮地將手臂甩起來,剛買(mai) 的肉饃擦著袋子嘩嘩作響。
從(cong) 繁華的錢橋大道轉入一條小巷,便是洋溪社區的保留村莊之一——黃旗岸村。
這個(ge) 保留村莊與(yu) 長三角地區逐漸城市化的村莊在外表上並沒有特殊之處。兩(liang) 三層高的小樓刷著“江南白”,所有道路都做了硬化,村居之間夾雜著眾(zhong) 多規模不一的金屬加工廠,顯示著這個(ge) 僅(jin) 有48戶、170人的小小村落的現代感。
“家裏一直用的鋼瓶。有時候正在洗澡,突然就沒氣了,一身泡沫隻能用冷水衝(chong) 洗。”吳月星說,不僅(jin) 要麵對鋼瓶突然沒氣的困擾,近年來,灌氣也成了一件麻煩事。為(wei) 此,許多人家將灶具換成了電磁爐,將燃氣熱水器換成了電熱水器。
李鵬的到來推動了這些問題解決(jue) 。
2020年9月,李鵬由錢橋街道多部門任職後轉任洋溪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要真把自己當村幹部,真拿居民當自己人,真為(wei) 群眾(zhong) 解煩心事。”李鵬說。
協調各方資源、處理各種施工製約因素……2022年,燃氣管道終於(yu) 鋪設到了居民家中。今年,黃旗岸村將實現正式通氣。
“我生在這裏、長在這裏,從(cong) 村西頭嫁到了村東(dong) 頭。” 吳月星說,“黃旗岸是個(ge) 好地方,我就在這裏養(yang) 老了。”
“與(yu) 商品房小區有何區別”
走進洋溪人家,一顆顆粗大的香樟樹立於(yu) 道路兩(liang) 旁,小區寬敞整潔、植被豐(feng) 富,汽車、電瓶車停放整齊,樓道門刷了新漆,樓道內(nei) 牆麵雪白。偶有居民聚在中心廣場閑聊著、打盹。
“以前可不是這樣,亂(luan) 得很。”錢正英一家是最早搬進小區的住戶之一。她說,“那時我們(men) 這棟就我家一輛車,後來車越來越多,小區也越來越亂(luan) 。”
洋溪人家是洋溪社區唯一的安置小區,共有1995戶、居民5665人。小區建於(yu) 2008年,由於(yu) 開發早,車位建設較少。隨著車輛的增多,停車矛盾逐漸凸顯。
“停車變成了一場‘戰爭(zheng) ’。”錢正英說,稍晚回來就找不到車位,隻能見縫插針地亂(luan) 停。即使找到了車位,也大多被後來的車子堵到裏麵,第二天無法出來。車輛被劃傷(shang) 擦傷(shang) 、因停車產(chan) 生口角時有發生。
還有電瓶車的充電問題。沒有充電裝置,居民們(men) 就從(cong) 家中拉“飛線”,“電線都掛在我家窗戶外麵,跟一根根鏈條似的。”錢正英家說,不可避免的還有拉線晾曬和毀綠種菜問題。
這些問題,如今,再也見不到了。
在以李鵬為(wei) 班長的社區“兩(liang) 委”的努力下,通過地上和地下車位改擴建,解決(jue) 了小區的停車矛盾。“如今,車位相對充足,心裏就不慌了。”錢正英笑了起來。
“飛線”和晾衣繩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帶充電裝置的集中停車棚和社區統一設置的不鏽鋼晾衣架。菜園子和四處亂(luan) 扔的垃圾亦已消失,綠地又回來了。
“你看,我們(men) 這裏跟商品房小區有何區別?甚至很多方麵比一些商品房小區還要好。”錢正英說。
“村子美成了桃源”
經過一片已開發的商品房住宅區,穿過一個(ge) 涵洞,就來到了江勝橋村。喧囂變為(wei) 寧靜。
江勝橋村是洋溪社區最大的保留村莊,有114戶居民、共418人。過去,這裏村道年久失修、坑坑窪窪,出行頗不方便。
老黨(dang) 員孫煥興(xing) 說,村道不僅(jin) 是麵上能直觀地看出破裂,裏子問題更大,“沒有排水管網,雨一大路麵的積水總往家裏淌。”
修路被提上了日程。“這條路一定修徹底,修好!”李鵬說。
如何修?社區“兩(liang) 委”多次召開座談會(hui) 收集群眾(zhong) 意見,不斷優(you) 化方案。杜阿姨反映,原有村道的路麵和許多居民的房屋有落差,路麵銜接不平不說,下雨天還極容易倒灌。於(yu) 是,“讓路一順到底”被寫(xie) 入了方案之中。排水怎麽(me) 辦?開挖排水暗管,並與(yu) 農(nong) 田溝渠連接,徹底解決(jue) 困擾居民多年的排水“頑疾”。
村居環境亦納入了整治之中。家家戶戶門口堆放的舊沙發等“老古董”被清理,亂(luan) 搭的棚屋被拆除,村子的外牆被統一刷成了“江南白”,牆根也種上了綠植、鋪上了草皮。村莊徹底變了樣。
這樣的變化在洋溪社區8座保留村莊陸續上演。一條條斑駁村道煥然一新,成為(wei) 了景觀路、民心路。
在江勝橋村旁,是一大片的桃園,陽春三月,村民們(men) 正在修剪枝條。“等花開了,村子就美成了桃源。”李鵬說。(曈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