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商有量推進“微更新”(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現場)
經過3個(ge) 月的施工,安徽合肥廬陽區逍遙津街道舒城路改造完成。數十戶店麵外觀統一設計,其中卻有一塊招牌,尺寸比隔壁的小了近1/3。招牌雖小但生意卻紅火,小店前人來人往,店主王興(xing) 奇抹了把額頭上的汗珠,忙活不停。
為(wei) 什麽(me) 獨獨王興(xing) 奇的門店招牌尺寸不同?這得從(cong) 四牌樓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hui) 老黨(dang) 員張緒桂接到的一通電話說起。
舒城路這條不足500米長的老街,商鋪門麵年久失修、牆體(ti) 立麵破損斑駁、通信線路散亂(luan) 垂落,時間一長,不僅(jin) 影響市容,還存在安全隱患。於(yu) 是,回應居民需求,逍遙津街道將舒城路改造納入了城市改造項目,進行“微更新”。
沿街住戶反映,雨棚老舊、顏色各異,影響美觀,希望拆掉重裝;商鋪店主琢磨,招牌破損嚴(yan) 重,有的甚至搖搖欲墜,可以統一重新定製;過往行人也有想法,出門采買(mai) ,街上得有個(ge) 地方歇歇腳……社區工作人員征求建議後,方案擬定,施工改造很快開始了。
張緒桂是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hui) 中的居民代表,一向很熱心。街道改造期間,她時不時往施工現場跑,白天現場監督,晚上梳理交流,改得怎麽(me) 樣、效果好不好,大夥(huo) 的意見都通過她來反映。
有一天,張緒桂剛到家,就接到了社區居民李昌璧的電話。老李70多歲了,住在王興(xing) 奇的門店樓上。“小張啊,新的門頭你見了沒?又平又寬,緊挨著我家窗戶。要是下雨,肯定會(hui) 滴滴答答響個(ge) 不停。”電話那頭,李昌璧有些意見,老兩(liang) 口年紀大了、腿腳不便,擔心小偷順著招牌爬上來。
張緒桂趕忙打開窗戶,探頭一瞧,王興(xing) 奇門店招牌的鋼結構框架雛形初現,確實存在隱憂。張緒桂趕緊把意見反饋給社區。第二天一早,她便和負責現場施工的逍遙津街道城市管理部隊員瞿嚴(yan) 陶一道登門,實地查看。
叮叮哐哐,施工人員忙得熱火朝天。張緒桂湊上前,讓大夥(huo) 先把手頭的活兒(er) 停下來,然後仔細瞧、對比看,發現王興(xing) 奇門店的招牌雖與(yu) 隔壁齊平,卻把李昌璧家的窗戶擋掉將近一半。
“王師傅,你這門頭怕是得換。”張緒桂說。
王興(xing) 奇有些弄不明白:“70多戶都是統一尺寸,憑啥我家的要拆?再說了,我這個(ge) 招牌換了尺寸,也影響整體(ti) 美觀啊。”
“老李老兩(liang) 口年紀大了,本就睡眠不好,噪聲確實影響休息。再者,為(wei) 了安全著想,他的意見也在理。”張緒桂說。
可這招牌都改一半了,臨(lin) 時再換能行嗎?一旁的瞿嚴(yan) 陶接過話:“王師傅您放心,量好尺寸後重新定製,隻用兩(liang) 三天就行。雖說尺寸有些差別,可顏色、材料風格一致,不會(hui) 影響整體(ti) 。”
思來想去,王興(xing) 奇點了頭,同意更換店鋪招牌。
眼下,舒城路已經改造完畢,徽式牆麵青磚黛瓦,路口加裝休閑座椅,店鋪煥然一新。王興(xing) 奇門店的招牌雖小,人氣不減;李昌璧家窗戶明亮,老兩(liang) 口住得舒心。
四牌樓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hui) 成立於(yu) 2021年12月,由社區紀委書(shu) 記和兩(liang) 名居民代表構成。“作為(wei) 居務監督委員會(hui) 成員,我相當於(yu) 社區和群眾(zhong) 之間的紐帶,得把居民的想法反映給社區,把居民的訴求協調好,幫助大家解決(jue) 實際問題。”張緒桂坐在新加裝的椅子上笑著說,“這不,在大家共同推動下,小區前陣子還加裝了十來個(ge) 座椅和一些健身器材,老年人不用再自帶板凳下樓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