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廬:深山裏的“直播間”打開村民共富路
陽春時節,草木蔓發,正是農(nong) 人忙碌時。而在杭州市桐廬縣百江鎮,田間地頭搭起直播間,電商直播成為(wei) “新農(nong) 活”。讓本地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深閨”的同時,直播的鏡頭更讓村民打開了新視界,也帶動了鄉(xiang) 村共富加速度。
田間地頭搭起直播間
“我們(men) 不缺農(nong) 民,但缺懂技術、善營銷的新型農(nong) 民,我們(men) 不缺好的農(nong) 產(chan) 品,但缺一條好銷路。”在杭州某生態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的一代職業(ye) 農(nong) 民方雪勇的“召喚下”,1999年出生的“農(nong) 二代”方筱軒告別互聯網大廠,回到家鄉(xiang) “種地”“賣貨”。
2022年3月,方筱軒鼓起勇氣直播“試水”,對當地的香菇、番薯幹、豆腐幹、米粿和筍幹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進行展示與(yu) 銷售。她找到百江鎮“大V”電商主播胡恩奇,從(cong) 零起步,以助播的身份開始學習(xi) 。
而後,她回到田間地頭搭起直播間,推介起自家的十餘(yu) 款高品質農(nong) 產(chan) 品。在她看來,電商直播是一座雙向的“橋梁”,一方麵讓鄉(xiang) 村的農(nong) 產(chan) 品“上線”銷往全國各地;另一方麵也讓更多人被吸引回到“山裏去”。比如有一次直播結束後,一位網友驅車4小時來到百江,轉悠一大圈後收獲了一後備廂的大米和甲魚,同時也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城裏孩子下到稻田、進到菇房參與(yu) 研學活動。
“今後想通過‘電商+零售’的模式,更好地帶動農(nong) 特產(chan) 品銷售,助力家鄉(xiang) ‘共同富裕’。”對於(yu) 未來的發展,方筱軒充滿幹勁。
百萬(wan) 粉絲(si) 主播回村帶動共富
“這件衣服的材質比較柔軟,這樣搭配更顯身材,大家喜歡的可以拍五號鏈接。”走進桐廬縣百江鎮的一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一場網絡直播帶貨,為(wei) 大家介紹商品,並不時展開互動。
最近,該公司負責人胡恩奇忙得腳不沾地,也樂(le) 得合不攏嘴。“我們(men) 是一家直播電商企業(ye) ,短視頻賬號目前有153萬(wan) 粉絲(si) ,每天從(cong) 早上9點直播到晚上12點,幾個(ge) 主播輪流要直播15個(ge) 小時。”胡恩奇說她主要負責產(chan) 品的選購、幕後管理以及訂單發貨工作。
而這條“走紅”的辛苦路,她也走了兩(liang) 年。2021年,她隻是在自家二樓裝修了一間直播間開始帶貨直播,在一樓進行打包、發貨。創業(ye) 初期直播帶貨存在“產(chan) 品多而不精”“工作量大而訂單少”等窘境。後來幾經摸索,她從(cong) 把握市場選準幾款主打產(chan) 品逐步走向正軌,公司員工也從(cong) 最初的幾人發展到如今三十多人的團隊,並租賃了當地一間約800平方米的廠房作為(wei) 辦公場地,還重新裝修了3間直播間進行專(zhuan) 業(ye) 化運營。
直播讓她變成了村裏的“紅人”,也讓她多了一份帶動村民共富的信心。“我要帶動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加入進來,為(wei) 鄉(xiang) 村共同富裕添磚加瓦。”胡恩奇說。
胡恩奇介紹,公司員工都為(wei) 當地村民,打包質檢人員在公司上班,而那些靈活的客服工作則帶動了更多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如今,這個(ge) 直播工坊吸納了村裏30餘(yu) 名婦女在工坊就業(ye) 。此外,該公司還在著手培育一批“雲(yun) 創巾幗”,希冀攪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池春水”。
讓小屏幕將農(nong) 戶與(yu) 大市場連接,讓越來越多的農(nong) 產(chan) 品漫步“雲(yun) 端”出大山——近年來,百江鎮積極落實“兩(liang) 進兩(liang) 回”行動,出台“百賢通達”鄉(xiang) 賢人才回歸服務政策,以服務好“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助力企業(ye) 做大做強品牌影響力,從(cong) 而帶動更多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