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二十餘載村醫路 村民健康“守門人”

發布時間:2023-03-21 16:02: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紮著短馬尾,一襲白大褂,文喜熟練地把血壓測量儀(yi) 的袖帶,綁在村民喻西平手臂上,而後轉頭凝神盯著儀(yi) 器屏幕,上麵數值正不斷跳動。

  42歲的文喜是湖南省寧鄉(xiang) 市灰湯鎮金農(nong) 村衛生室的一名鄉(xiang) 村醫生。這是一個(ge) 地處南方丘陵山區的普通村落,有人口近6000人。文喜和丈夫周芬奇是衛生室僅(jin) 有的兩(liang) 名醫生。兩(liang) 人自19歲便在此行醫,至今已逾二十載。

  按湖南現行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製度,村(社區)、鄉(xiang) 鎮(街道)醫療機構把超出自身診療服務能力的患者逐級向上級醫療機構轉診,同時一些經過治療病情減輕的患者會(hui) 再轉下來。

  這個(ge) 過程中,基層首診是防病治病最為(wei) 關(guan) 鍵的環節之一。鄉(xiang) 村醫生因此被稱為(wei) 村民健康的“第一道守門人”。

  為(wei) 醫者懷仁心

  金農(nong) 村衛生室緊鄰“寧灰(寧鄉(xiang) 市至灰湯鎮)公路”,有上下兩(liang) 層。外牆刷成土黃色,遠遠看去十分醒目。一樓有公共衛生服務室、藥房、診斷室,治療室和處置室、觀察室;二樓是一個(ge) 能容納百餘(yu) 人的健康教育培訓室。

  “最近覺得眼睛有點脹痛。”10點多,64歲的喻西平走進衛生室看眼疾。“這是結膜炎,用眼藥水一天滴三次、一次兩(liang) 滴,兩(liang) 三天就能好。”周芬奇很快做出判斷,並給老人拿了藥,藥費3元。

  文喜知道喻西平有高血壓,每次見他來,都會(hui) 為(wei) 他量一下。收縮壓160,舒張壓93,屏幕上的數值顯示喻西平的血壓有點偏高。

  “西平哥,先別擔心。估計你路上騎摩托車,運動導致的。先休息會(hui) ,再測一次。”文喜的平靜語氣安撫了老人的緊張情緒。說著,她又迅速起身倒了一杯熱茶放到他手裏。

  “看,這次正常了吧!”過了約二十分鍾,第二次測量結果顯示喻西平的血壓已恢複正常。

  喻西平才離開沒多久,72歲的周桂香在兒(er) 子謝術前攙扶下走進來。老人前兩(liang) 天有些頭暈,家人不放心,堅持送她過來看看。

  “血糖偏低,一定要按時吃藥。平時可以隨身帶點糖果,能應個(ge) 急。”文喜檢查完,細心囑咐道。

  送老人到衛生室門口,想到已臨(lin) 近中午,文喜又轉身一陣小跑從(cong) 辦公室拿了一個(ge) 蘋果出來,硬是塞到老人手裏,以防她回去路上突發低血糖。

  一上午接診了十四五個(ge) 患者。“年後更多是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以及小孩來就診,看一些常見病、多發病。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陽性的偶爾也有,但比年前少很多了。”文喜稱,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以後,他們(men) 的工作重心轉為(wei) 做好日常診療救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周芬奇說,去年12月中下旬出現的那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是他們(men) 感到壓力最大的時候。除了藥物緊張以外,村衛生室沒有醫生輪班,兩(liang) 人雖然都感染了,但一直沒休息。“接診量最大的一天有80多人,有89歲高齡的老人,也有不到1歲的孩子。”

  衛生室藥房裏擺放著一個(ge) “之”字形透明玻璃櫃台,側(ce) 麵不同區域分別貼著“便民藥物區”“常用藥物區”“低價(jia) 藥物區”等標簽。

  據長沙市衛健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自全麵實施國家基本藥物製度以來,所有藥品統一采購、集中向下配送,由村衛生室零利潤銷售給老百姓。

  同時,國家為(wei) 進一步加強對鄉(xiang) 村醫生的支持力度,每年下撥的基藥補助資金也在增加,村衛生室人均補助標準已由原來的8元提高到了10元。

  一位就診村民說,平時來買(mai) 藥,文喜兩(liang) 口子經常把零頭抹去。到村裏出診,他們(men) 還會(hui) 給孤寡老人等免費送一些藥。

  為(wei) 群眾(zhong) 送“醫”靠

  匆匆吃過午飯,下午一點半不到,文喜動作利落地把檢查設備收拾進一個(ge) 黑色手提包中,然後脫下白大褂,換上家庭醫生上門服務專(zhuan) 用的紅馬甲。她要到兩(liang) 戶有基礎病、兒(er) 女又不在身邊的老人家中出診。

  出診是做好農(nong) 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一環。農(nong) 村老年人多,有的出行不便,很久都沒來衛生室,得定期上門去做檢查,並把最新的診療信息錄入居民個(ge) 人健康檔案。

  “村裏有160多人患糖尿病,400多人患高血壓,還有一些慢阻肺、肺結核病人,這些都是需要重點關(guan) 注的對象。”文喜向記者展示她出診的“三件寶”:血糖儀(yi) 、血氧儀(yi) 、血壓計。以前則是聽診器、溫度計和血壓計。

  衛生室還配有一台便攜式健康一體(ti) 機,能做心電圖、驗尿常規,很實用,她也經常帶著。

  遠遠看見文喜過來,正在菜地忙活的胡秀蘭(lan) 放下活計,笑著迎上前。她是金農(nong) 村旱田衝(chong) 組村民,今年75歲,患有高血壓。

  做完檢查,胡秀蘭(lan) 又把老伴近期的醫院檢查單拿出來讓文喜看。半蹲在沙發旁,文喜把化驗單一一攤開,邊看邊耐心叮囑道:“慢阻肺大意不得。平時要戒煙戒酒,按時吃藥。最好家裏能備一台製氧機,每天堅持吸氧。”旁邊的胡秀蘭(lan) 很認真地聽。

  大多農(nong) 村老人不善於(yu) 表露情感,但被問及對文喜的印象時,胡秀蘭(lan) 毫不猶豫伸手豎起大拇指說:“這十多年都是她來家裏給我們(men) 檢查,就像親(qin) 人一樣。”

  文喜拿出手機現場把兩(liang) 位老人的隨訪信息錄入到他們(men) 各自的健康檔案。她說,五六年前用的還是紙質檔案,得手寫(xie) 登記。現在有了全省通用的基層衛生信息係統,換成了電子檔案,比過去方便多了。

  近年來,鄉(xiang) 村醫生的就業(ye) 保障和待遇也在提高。自2020年開始,長沙市全麵推行緊密型鄉(xiang) 村衛生服務一體(ti) 化管理。明確村衛生室是鄉(xiang) 鎮衛生院在村級的延伸機構,為(wei) 村民提供公益性醫療服務。由鄉(xiang) 鎮衛生院與(yu) 鄉(xiang) 村醫生簽訂勞動合同,購買(mai) 五險。“這增強了我們(men) 的工作歸屬感。”文喜說。

  到周淑蓮家時,老人正躺在躺椅上,偎在火塘邊烤火。文喜讓她不要起身,把設備電源線捋直,正好能夠到老人。

  臨(lin) 走時,文喜把服藥次數寫(xie) 在藥盒上,字寫(xie) 得很大,還連問了兩(liang) 遍“看得清不”,得到確認後才放心。走出五六米開外回頭看,老人堅持起身站在門口望著文喜離開。

  回到衛生室時已是下午4點多,丈夫周芬奇還在接診。文喜重新換上白大褂,又在藥房、診療室之間奔波忙碌起來。

  夏季衛生室7點20分開門,中午休息20分鍾,一直到晚上7點40分。冬季下班時間提前半小時。衛生室門口的宣傳(chuan) 欄上,有文喜夫妻倆(lia) 的電話和微信二維碼。周芬奇說,晚上9點以後甚至深夜,也時有村民打電話谘詢,這些年養(yang) 成了手機24小時不關(guan) 機的習(xi) 慣。

  這是鄉(xiang) 村醫生文喜和丈夫平凡的一天,也是他們(men) 攜手走過的二十多年。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