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寧鄉市流沙河鎮:扛牢糧食生產責任 不誤農時忙春耕

發布時間:2023-03-21 16:02: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勤春來早,春早人更勤。陽春三月,行走在寧鄉(xiang) 市流沙河鎮的鄉(xiang) 間沃野,隻見村民們(men) 正搶抓農(nong) 時,大型農(nong) 機馳騁田間,除草、翻土、平田、育秧……一個(ge) 個(ge) 忙碌身影、一陣陣機械轟鳴,及空氣中泥土的芬芳氣息,為(wei) 豐(feng) 收描繪著最美的底色。

  “今年流轉了1000餘(yu) 畝(mu) 良田種植雙季稻,現已完成早稻集中育秧播種600餘(yu) 畝(mu) ;新添置了2台插秧機和1台拋秧機,合作社農(nong) 機數達到了30餘(yu) 台……”鴻富村寄喬(qiao) 家庭農(nong) 場身型矯健的種糧大戶喻寄喬(qiao) 正帶領工人們(men) 在集中育秧,多人聯動、配合默契,種下了新的希望。

  “年初我們(men) 新探索成立了寧鄉(xiang) 流沙河鎮雙季水稻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這讓我更加堅定了走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規模化發展的信心。”首任雙季水稻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會(hui) 長的喻寄喬(qiao) 介紹說,今年在流沙河鎮農(nong) 業(ye) 綜合服務中心地組織下,成立了雙季水稻合作社,種植100畝(mu) 以上雙季稻的大戶就擁有了加入合作社的“入場券”。合作社成員“抱團取暖”,不但能獲得農(nong) 業(ye) 項目的分成,還能享受優(you) 質的農(nong) 機服務和農(nong) 業(ye) 技術指導,由此吸引了眾(zhong) 多農(nong) 民的加入。

  來到碼聯村朱家組,隻見一排排育秧大棚排列有序,大棚裏稻穀種子已開始發芽,“從(cong) 去年開始我就開始探索大棚集中育秧,現我使用大棚集早稻集中育秧完成播種700餘(yu) 畝(mu) ,這不但減輕了勞動力成本,還大大增強了抗風險能力。”擔任寧鄉(xiang) 流沙河鎮雙季水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出納的碼聯村村民吳伯軍(jun) 敢拚能幹,今年38歲的他流轉了1100餘(yu) 畝(mu) 良田種植雙季稻,積極加入到了集約化、規模化種植的大軍(jun) ,預計今年光種糧純收入就能達到30餘(yu) 萬(wan) 元。

  同時,他還大力推廣機械化生產(chan) ,熱情地和村民共享資源,目前擁有價(jia) 值400多萬(wan) 元的農(nong) 機設備,今年年初就新購置了4台近40萬(wan) 元農(nong) 機設備,現其停機庫內(nei) 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無人機等一應俱全.

  “哪位村民需要,隻要一個(ge) 電話,我就把農(nong) 機開過去。我們(men) 可以集中育秧,以低於(yu) 市場的價(jia) 格為(wei) 散戶提供優(you) 質秧苗;為(wei) 散戶提供農(nong) 機服務,由去年耕作麵積2500畝(mu) 提升到3500畝(mu) ,幫助大家搞好春耕生產(chan) ,帶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種糧增收;促進‘兩(liang) 業(ye) ’幫扶,發展種植產(chan) 業(ye) ,為(wei) 村民提供就業(ye) 崗位。”吳伯軍(jun) 黝黑的臉上透露著堅定的神情,乘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東(dong) 風,大家擰成一股繩,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田的出田,既實現了村級集體(ti) 經濟增收,更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持續增添活力,我們(men) 農(nong) 民的日子一定會(hui) 越來越好。

  “為(wei) 落實好糧食生產(chan) 責任,我鎮積極探索‘黨(dang) 支部+合作社+種植大戶+散戶’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持續為(wei) 農(nong) 民種糧提供政策扶持、資金保障、技術服務和項目支持。同時,聯合村級集體(ti) 經濟合作社整合可流轉土地,確保生產(chan) 者沒有後顧之憂;加大對糧食生產(chan) 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讓大戶和農(nong) 民放心種、大膽種。”流沙河鎮農(nong) 業(ye) 工作分管領導姚美全話語之中底氣十足。

  據了解,為(wei) 擴大早稻種植麵積,流沙河鎮黨(dang) 委、政府提早部署,精準施策,在糧食生產(chan) 工作中,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李純、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張瑋靠前指揮,親(qin) 自調度,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調研,逐村逐組,摸清了可耕種早稻的農(nong) 田。流沙河鎮農(nong) 業(ye) 綜合服務中心強化安排部署,明確各村(社區)網格幹部任務,網格幹部深入田間地頭參與(yu) 土地流轉等工作,加大宣傳(chuan) ,讓農(nong) 業(ye) 政策深入人心,並盡可能的挖掘新的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加入到早稻生產(chan) 中來。

  除此之外,該鎮還組織各村(社區)分別召開種糧大戶會(hui) 議,對大戶逐個(ge) 上門落實早稻生產(chan) 麵積,深入挖掘種植大戶潛力,截至目前已落實新增種糧大戶34戶,新增土地流轉麵積5000畝(mu) ,在紅石村等4個(ge) 村(社區)進行村級集體(ti) 經濟合作社農(nong) 戶土地集中流轉。同時,鎮農(nong) 技站分村逐組逐戶進行技術指導,發掘本土種糧專(zhuan) 業(ye) 人才,做到技術傳(chuan) 幫帶,確保了糧食生產(chan) 技術指導服務到位。

  “下一步,流沙河鎮將堅持黨(dang) 建引領,大力培育農(nong) 業(ye) 企業(ye) 及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人才;嚴(yan) 格落實黨(dang) 政同責,積極探索集約化、規模化種植,走科學化發展道路;堅決(jue) 守住耕地紅線,全麵落實田長製,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撂荒及新增‘非糧化’。同時,密切關(guan) 注天氣信息,采取科學防範措施,想方設法集中育秧,工廠化育秧,育足秧苗,努力提高秧苗質量,確保早稻生產(chan) 實現滿栽滿插。”流沙河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李純表示。(胡利民、賈京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