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建設“無廢園區” 賦能“無廢城市”
4月27日—28日,全省“無廢園區”建設現場推進會(hui) 在張家港市舉(ju) 行。“無廢園區”是“無廢城市”建設的細胞工程。推動工業(ye) 固體(ti) 廢物在企業(ye) 內(nei) 、企業(ye) 間和區域內(nei) 高效配置,促進工業(ye) 固體(ti) 廢物就地就近利用處置……江蘇將在“無廢園區”建設上持續發力。
就地處置,把汙染風險“攔”在園區內(nei)
“化工危險廢物毒性大,在跨區域轉移中,環境風險高。”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e) 聯合會(hui) 質量安全環保部副主任莊相寧說,化工危廢在園區就地處置,有助於(yu) 減少風險。
“抓住化工園區固危廢治理這個(ge) ‘牛鼻子’,既能為(wei) 全省化工行業(ye) 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也將為(wei) 全省固危廢治理釋負減壓。”省固體(ti) 廢物監督管理中心主任錢亞(ya) 洲說。化工是江蘇重要基礎產(chan) 業(ye) 和支柱產(chan) 業(ye) ,2022年全省化工園區(含集中區)內(nei) 企業(ye) 隻占全省產(chan) 廢申報企業(ye) 數量的2.7%,但危廢占全省產(chan) 廢總量高達22.9%,雖然經過多輪整治提升利用處置能力達到富餘(yu) 狀態,大部分園區仍然存在固危廢利用處置能力結構性短板以及園區內(nei) 外轉移量大、園區管理主體(ti) 責任未壓實等問題。
陶氏張家港生產(chan) 基地是世界化工巨頭陶氏公司在亞(ya) 太區域最大的生產(chan) 製造基地,構建了固體(ti) 廢物循環利用的產(chan) 業(ye) 生態係統。該基地環保經理雷月介紹,基地內(nei) 有機矽下遊工廠產(chan) 生的有機廢料,由陶氏矽氧烷(張家港)有限公司廠區內(nei) 焚燒爐進行焚燒處理,副產(chan) 蒸汽送回各工廠使用,2022年累計自行焚燒處置危廢1.2萬(wan) 噸。陶氏基地還從(cong) 源頭減少危廢量,通過使用焚燒飛灰泥漿替代此前外購的鈍化劑,實現全廠年危廢產(chan) 生量減少6000餘(yu) 噸。
張家港保稅區安全環保局副局長徐舟說,經統計,2022年園區危險廢物產(chan) 生量7.87萬(wan) 噸,其中焚燒類危廢園區內(nei) 消納率78.2%,焚燒填埋類危險廢物蘇州市內(nei) 消納率70.5%。
係統治理,重點聚焦五方麵工作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表示,“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工業(ye) 園區作為(wei) 固體(ti) 廢物特別是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的主要來源地,必須成為(wei) 踐行這一理念的先行者。“十四五”時期,江蘇將以“無廢園區”建設助推工業(ye) 經濟高質量發展。
日前,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出台《江蘇省“無廢園區”(化工園區)建設工作方案(試行)》。方案提出,到2025年,園區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產(chan) 生強度逐年下降;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收運體(ti) 係覆蓋率達到100%、收集率達到80%以上,在設區市內(nei) 綜合利用率逐年增長;危險廢物在園區內(nei) 綜合利用率逐年增長,焚燒處置的危險廢物在園區內(nei) 消納率原則上應達到60%以上,焚燒填埋處置的在設區市內(nei) 消納率原則上應達到80%以上,飛灰、化工廢鹽綜合利用率顯著增長。
方案重點聚焦五大方麵工作任務:科學推進源頭減量替代,統籌園區產(chan) 業(ye) 布局,深入推行清潔生產(chan) ,推動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持續完善收運貯體(ti) 係,提升收集服務能力,配套集中貯存設施,探索運輸豁免管理;拓寬資源化利用路徑,探索“點對點”定向利用,創新梯級、循環利用模式,推進利用設施共建共享;優(you) 化利用處置能力,推動園區能力匹配,促進先進技術應用,提高專(zhuan) 業(ye) 服務水平;強化監管能力建設,發揮園區監管效能,建立數字監管體(ti) 係,構建聯動體(ti) 製機製。
為(wei) 支持激勵園區管理機構,方案提出,將一般工業(ye) 固廢集中收集貯存項目納入省環境基礎設施“綠島”支持範圍;對汙泥等環境風險低的危廢在園區內(nei) 利用處置給予運輸豁免試點;對廢有機溶劑等產(chan) 量大、回收價(jia) 值高的液體(ti) 類危廢在企業(ye) 間長期定向利用處置給予管道輸運豁免試點。目前,江蘇已建成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係統,針對企業(ye) 多頭申報固廢數據、園區無係統權限等問題,將優(you) 化管理模式、開放管理權限、減少管理層級。
變廢為(wei) 寶,“無廢”融入產(chan) 業(ye) 化發展
根據方案,“無廢園區”建設的責任主體(ti) 是園區管理機構。錢亞(ya) 洲說,固廢治理要融入產(chan) 業(ye) 化發展思路,園區要將固廢汙染防治與(yu) 園區規劃、項目引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深度融合,“比如A企業(ye) 產(chan) 生的固廢變成B企業(ye) 的替代原料,源頭減少產(chan) 廢量,B企業(ye) 消納園區固廢的同時也可以招引更多類似A企業(ye) 的項目落戶,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通過‘無廢園區’建設,指導企業(ye) 源頭減廢,補強區域固廢收集處置能力,優(you) 化園區固廢管理機製,都將有效降低涉廢風險,有助於(yu) 全市化工行業(ye) 綠色、健康、安全發展。”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承武說,蘇州現有5個(ge) 化工園區(集中區),園區內(nei) 半數為(wei) 化工生產(chan) 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精細化學品、生物醫藥產(chan) 品和多功能材料生產(chan) ,近期將督促各化工園區管理機構抓緊係統梳理區域固體(ti) 廢物治理現狀,分析問題短板;支持園區企業(ye) 間在風險可控前提下,試點危廢“點對點”定向利用和設施共享;加強監管,探索應用衛星遙感等技術輔助。
鹽城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鄭田雄表示,將統籌推進“低碳園區”“綠島”建設等工作,不斷豐(feng) 富“無廢園區”建設內(nei) 涵,提升園區資源使用效率;督促園區加快引進關(guan) 鍵項目,合理延伸產(chan) 業(ye) 鏈,推動產(chan) 業(ye) 循環式組合、企業(ye) 循環式生產(chan) ,加強園區廢棄物協同處置;以園區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試點對象,推動大豐(feng) 、濱海化工園區製訂化工行業(ye) 清潔生產(chan) 改造提升計劃,推動區域內(nei) 優(you) 勢互補、資源能源高效循環利用。
揚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國權認為(wei) ,建設“無廢園區”,要從(cong) 整體(ti) 上進行規劃環評編製、產(chan) 業(ye) 鏈布局優(you) 化、全園清潔生產(chan) 、環境應急三級防控體(ti) 係建設等,將“無廢”理念融入並貫穿始終。揚州化工園區是該市唯一的化工園區,可通過園區內(nei) “單一企業(ye) ”或“鏈頭企業(ye) +補鏈企業(ye) ”“龍頭企業(ye) +配套企業(ye) ”“母公司+子公司”等組合方式,開展源頭減量、“點對點”綜合利用、原輔材料替代、設施共建共享等工作。(王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