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丨江蘇張家港將加快完成產業用地調查 助力企業投產達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麵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近日,自然資源部認定258個(ge) 縣(市)為(wei) 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示範期為(wei) 2023至2025年。圍繞土地、礦產(chan) 等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記者走進示範縣(市)一線,看各地如何通過創新資源節約實踐,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編 者
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質量的發展?推動節約用地、減量用地,優(you) 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力度,提升用地強度和效率……記者走進河北、江蘇、浙江、山東(dong) 等地,探訪首批“土地資源類”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看各地如何統籌土地開發和保護,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讓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加鮮明。
盤活存量——
讓“增容量不增地”成為(wei) 現實
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feng) 鎮耕餘(yu) 村,在占地麵積114畝(mu) 的揚子江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裏,裝貨、卸貨、搬運、打磨……到處是工人忙碌的身影。3年前,這裏開著一家化學製品廠,由於(yu) 經營效益低,一直處於(yu) 停產(chan) 閑置狀態。
為(wei) 了盤活土地,耕餘(yu) 村、新港村等7個(ge) 村(社區)組建村級經濟聯合體(ti) ——張家港市五棵鬆科技有限公司,收購低效用地,拆除建築物。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主動介入,講解用地政策要求,指導規劃設計方案編製。
一番努力,“零增地”迎來“大變樣”——16幢生產(chan) 性用房拔地而起,均為(wei) 4層及以上高標準廠房。園區總建築麵積達13萬(wan) 平方米,容積率由改造前的0.39提升至2.03,目前,產(chan) 業(ye) 園廠房已投入使用。
張家港五棵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耕餘(yu) 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孫曉平說,園區現引進企業(ye) 16家,80%的廠房已對外出租,“還有一些企業(ye) 在洽談中,預計畝(mu) 均稅收將達到60萬(wan) 元以上,接近原地塊的150倍。村級可用財力預計增加2400萬(wan) 元以上,有力促進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土地資源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物質基礎,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中,土地資源類就有183個(ge)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副司長劉彥介紹,今後一段時期,各行各業(ye) 用地需求仍比較大,新增空間有限,存量盤活更加重要。很多市縣在存量用地盤活等方麵進行了探索實踐,湧現出一批示範典型,對於(yu) 緩解土地資源供需矛盾、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存量盤活,讓‘增容量不增地’成為(wei) 現實。”劉彥介紹,近年來,自然資源部門改革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實施增量安排與(yu) 存量盤活掛鉤的“增存掛鉤”機製,倒逼各地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取得了明顯成效。從(cong) 2018年實施以來,全國消化“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共計2200多萬(wan) 畝(mu) ,相當於(yu) 年度新增安排計劃規模的3倍多。
據介紹,作為(wei) 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市,張家港市將進一步完善節約集約管理製度,組織編製產(chan) 業(ye) 用地更新專(zhuan) 項規劃,加快完成全市產(chan) 業(ye) 用地調查和評價(jia) ,助力企業(ye) 投產(chan) 達效和節約用地。到2025年末,爭(zheng) 取全市產(chan) 業(ye) 用地畝(mu) 均稅收較2023年初提高12%以上,產(chan) 業(ye) 用地容積率較2023年初提高6%以上。
優(you) 化結構——
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為(wei) 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山東(dong) 省齊河縣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摸底調查數據庫,實行動態更新管理。齊河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張喜迎介紹,近年來,縣裏完成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4000餘(yu) 畝(mu) ,運用閑置廠房租賃、整片征收再開發等方式推動閑置低效用地有序退出、高效盤活。
在齊河經濟開發區,西卡德高(山東(dong) )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裏,工人們(men) 正在趕製一批瓷磚膠產(chan) 品訂單。工廠總經理魏傑說,閑置廠房經過改造,裝上設備就能投入使用,減少了建設時間和前期投入。此前,得知公司麵臨(lin) 廠房困難的問題,開發區主動牽線搭橋,推動項目以廠房租賃形式落地在園區一家企業(ye) 的閑置廠房內(nei) ,半年多即投產(chan) 。去年以來,已有12個(ge) 科技型、創新型項目通過該方式在開發區落地。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持續優(you) 化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布局和結構,不斷提高用地效率。2022年全國建設用地6.30億(yi) 畝(mu) ,較上年末淨增加約440萬(wan) 畝(mu) ,年度增幅從(cong) 0.83%降至0.70%。
劉彥坦言,在一些地方,城鄉(xiang) 建設用地使用較為(wei) 粗放的局麵依然存在,有相當規模低效用地亟待提質增效,節約集約用地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各地要繼續優(you) 化結構,著力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推動供地“增量遞減、存量遞增”和用地“規模集聚、效益遞增”。
複合利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在河北省邢台市寧晉縣,童泰嬰幼兒(er) 服飾有限公司的高層工業(ye) 廠房,是當地兼顧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生態效益的地標性建築。
“我們(men) 打造的是地下1層、地上12層的立體(ti) 化廠房,服裝加工生產(chan) 流程也隨之從(cong) 傳(chuan) 統平麵布局轉變為(wei) 立體(ti) 布局。”公司副經理李秋江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攤大餅’的方式進行單層設計,需用地400畝(mu) 左右。而建設立體(ti) 化廠房,占地僅(jin) 40畝(mu) ,節地約90%。”近年來,寧晉縣向土地複合利用要效益,培育了一批節約集約用地示範企業(ye) ,帶動全縣節約集約用地8000餘(yu) 畝(mu) 。
在許多地方,大企業(ye) 拿地自己建樓、中小企業(ye) 租用園區樓宇,一度是常見的工業(ye) 用地模式。對此,浙江杭州高新區(濱江)提出工業(ye) 綜合體(ti) 的概念。“工業(ye) 綜合體(ti) 是我們(men) 在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麵的探索嚐試,助推產(chan) 業(ye) 鏈協同和生產(chan) 要素集聚。”濱江區規劃資源分局局長宓偉(wei) 慶介紹。
目前,高新區(濱江)共4個(ge) 工業(ye) 綜合體(ti) 項目啟動實施,用地總麵積194.5畝(mu) ,首個(ge) 工業(ye) 綜合體(ti) 一期項目落點智造供給小鎮。杭州濱江城建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雯雯說:“將不超過土地麵積7%或建築麵積15%的生活配套設施集中於(yu) 一定空間內(nei) ,統一配建食堂、展廳、咖啡廳、圖書(shu) 室、健身房、停車庫等設施,將有效提升園區綜合使用功能。”
“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運營,讓我們(men) 企業(ye) 減輕用地建設成本,節約企業(ye) 項目開發建設中的人力、物力投入,專(zhuan) 注創新創業(ye) 、安心紮根濱江。”已意向簽約的杭州萬(wan) 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夏媛媛說。
“要實現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在土地利用和保護上的出路就是節約集約用地。”劉彥說,過去10年,土地開發由“二維”向“三維”轉變,不少城市統籌地上地下空間開發,從(cong) “平方”變為(wei) “立方”,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麵積下降40.85%,國土經濟密度明顯提高。“十四五”期間,將努力推動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麵積下降15%左右。
本期統籌:欒心怡
版式設計:沈亦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