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海外版頭條點讚吉林:跟著街道幹部訪民情

發布時間:2023-06-08 16:5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街道社區工作千頭萬(wan) 緒,當好“小巷總理”不容易。最近,記者跟隨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永昌街道辦事處的幹部們(men) 走家入戶,一道訪民情、探民生。

  永昌街道位於(yu) 長春市中心區域,轄區總麵積1.97平方公裏,這裏老舊居民小區較多,流動人口和獨居空巢老齡人口較多。但這裏管理井井有條,居民滿意度高。這得益於(yu) 一係列基層治理創新實踐。近年來,按照省市區三級黨(dang) 委部署,永昌街道進行街道體(ti) 係改革攻堅、區域資源強化統籌、治理體(ti) 係整合重塑,一步步把街道這個(ge) “行政末梢”打造成“治理樞紐”。

  整合各方力量——

  列清單對接居民需求

  “大娘,最近咋樣,吃住都好不?有啥困難沒?”

  “好哇,心裏可敞亮啦!”

  陽光明媚,微風拂麵,記者跟隨永昌街道黨(dang) 辦主任孫藝倫(lun) 走進居民王世傑老人家中,迎麵是老人家燦爛的笑臉。在街道辦的幫助下,老人的舊屋子進行了簡單裝修,麵目一新。

  老人拉著記者的手,介紹得仔細:“以前這牆啊,直往下掉渣,屋子舊得不像樣。去年快過年時,社區來了好多人給我們(men) 拾掇房子。牆抹平了,貼上米色牆紙,地上鋪上地板革,全屋換上明亮的燈,廚房新吊了棚……你看現在,多幹淨多亮堂!”

  79歲的王世傑和50多歲雙腿殘疾臥床的兒(er) 子一起生活。“以前,對生活困難的低保戶,我們(men) 通常是逢年過節送米麵油。但是通過調查發現,低保戶挺希望改善生活環境的。”孫藝倫(lun) 說,於(yu) 是我們(men) 就在項目清單中列上了“舊屋換新顏”項目。

  項目清單是什麽(me) ?“我們(men) 走家入戶做調研,每年都根據居民需要列出民生項目清單。”孫藝倫(lun) 介紹。

  民生清單項目化,項目完成靠大家。永昌街道黨(dang) 工委積極聯係企事業(ye) 單位,整合小區方方麵麵的力量,推動成立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聯盟、社會(hui) 組織聯盟、小商戶聯盟、居民自治聯盟、誌願者聯盟,形成“人人為(wei) 我、我為(wei) 人人”的服務理念,完善基層微治理。

  “我們(men) 以‘項目化’的形式將居民需求與(yu) 各聯盟單位的資源對接,去年共實施了154個(ge) 為(wei) 民服務項目。各個(ge) 聯盟單位根據自身特長來認領。認領後剩下的項目則由社區兜底完成。”永昌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劉麗(li) 香介紹,王世傑老人享受的“舊屋換新顏”項目由誌願者團隊完成。在永昌街道,有23個(ge) 誌願者團隊,三天兩(liang) 頭到社區開展誌願服務活動。

  走在永昌街道街巷中,記者發現,雖然有許多老樓,但給人的感覺很幹淨。

  孔雀院小區讓記者眼前一亮。這個(ge) 小區由6棟散舊樓組成,以前整體(ti) 老舊髒亂(luan) 。2022年,朝陽區文聯認領了這個(ge) 小區的美化亮化民生項目,組織一批畫家在老樓棟裏精心創作,進行了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內(nei) 容的彩繪。

  “大家開心極了,為(wei) 畫家送水送飯。”居民李大爺說,“為(wei) 了與(yu) 壁畫風格配套,街道還給小區門廳鋪了地毯,植樹種花。現在,居民特別愛護小區,一片紙都不往地上扔。”昔日“老破小”如今成了附近有名的網紅小區。

  改革管理體(ti) 製——

  “短平快”解決(jue) “老大難”

  “這裏過去是個(ge) 露天小市場,從(cong) 早到晚,占著居民公用地,噪音大,有安全隱患,附近居民意見大,但多年來一直無法根治。”在永昌街道義(yi) 和路附近,劉麗(li) 香邊走邊向記者介紹,“2022年,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出手,各部門形成合力,徹底拆除,還道於(yu) 民。”附近居民薑萍向記者說:“小市場拆除後,管理也跟上了,現在可幹淨了!”

  治理效能的提升源於(yu) 有力的改革舉(ju) 措。2019年以來,永昌街道參照省級街道職責清單,梳理細化責任事項131項,其中部門主責、街道配合事項67項,街道主責、部門配合事項36項、“街道吹哨、部門報到”事項28項,實現職責總量清、擔責事項清、履責主體(ti) 清。

  通過一係列改革,劉麗(li) 香感受到了兩(liang) 大改變,一個(ge) 是事權明晰了,另一個(ge) 是工作有了抓手。“之前街道是個(ge) 筐,啥事都往裏裝,現在由專(zhuan) 業(ye) 部門幹專(zhuan) 業(ye) 事。”在基層工作多年,劉麗(li) 香對街道體(ti) 製改革的成果讚不絕口。

  明責、賦權、擴能,使街道從(cong) “行政末梢”加速向“治理樞紐”轉變。永昌街道管理體(ti) 製改革,還大幅提升了街道黨(dang) 工委統籌協調能力,使職能部門由原來的“圍著上級轉”轉變為(wei) “圍著基層轉”。

  “綜合執法力量進街道,使得街道有了解決(jue) 事情的抓手。”跟著劉麗(li) 香的腳步,記者走進了永昌街道一樓辦事大廳。向右拐,有一間寬敞明亮的大辦公室。“這就是我們(men) 辦事的抓手。”劉麗(li) 香笑著說。

  在這個(ge) 大辦公室裏,區城建、司法、行政執法等10餘(yu) 個(ge) 部門一起辦公。“2021年底,各職能部門整合到一起成立了綜合執法大隊,在街道駐紮辦公,人員在使用上實行雙重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幹得好壞,由街道評判。”劉麗(li) 香說,原來是單兵作戰,現在綜合執法,解決(jue) 問題“短平快”。

  過去的痛點難點,現在迎刃而解。“‘僵屍車’長時間占用公共道路和停車場,以前一直是個(ge) ‘老大難’。現在,綜合大隊現場執法,成效明顯。”劉麗(li) 香說。

  在永昌街道一樓辦事大廳,劉麗(li) 香遇到了前來辦事的居民張連修。“俺們(men) 小區的‘睦鄰綜合廳’改造得差不多了,劉書(shu) 記啥時候來看看呢?”張連修熱情地跟劉麗(li) 香打招呼。

  “睦鄰綜合廳”是什麽(me) ?張連修向記者介紹說,他居住的小區有個(ge) 自行車棚,是小區的“百姓說事點”,在這裏,大家事大家議,如今車棚正升級改造成“睦鄰綜合廳”。搭建“睦鄰綜合廳”,是永昌街道的一項居民自治共治舉(ju) 措。

  在永昌街道,各社區居委會(hui) 下設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治安保衛委員會(hui) 等5個(ge) 委員會(hui) ,分別由社區“兩(liang) 委”成員牽頭,動員有相關(guan) 專(zhuan) 長或有威望、有號召力的社區黨(dang) 員、居民代表參與(yu) ,形成社區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協商共治格局。永昌街道還全麵推行社區“四步議事工作法”,即社區黨(dang) 組織提議、社區“兩(liang) 委”商議、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代表審議、社區公示決(jue) 議,推動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決(jue) 、民事民辦。2022年,永昌街道共開展32次議事協商,讓屋頂漏水、下水堵塞、鄰裏糾紛等多種煩心事不出社區、就地化解。

  搭建智慧平台——

  網格治理效能提升

  “海雨啊,忙著呢?最近又發現啥問題沒有?”劉麗(li) 香把幾位網格長、聯盟單位代表和快遞小哥等請到街道辦,開了個(ge) 小座談會(hui) ,一起議事。

  孫海雨是一名快遞小哥。一天早上6點,他看到馬路中間有一堆建築垃圾,於(yu) 是停下車拍照,然後將照片上傳(chuan) 到“朝陽小哥E點通”。不到一個(ge) 小時,垃圾就被清運幹淨。“傳(chuan) 上去就好使,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孫海雨說。

  劉麗(li) 香告訴記者,永昌街道依托朝陽區政數局創新建立基層治理數字化平台,整合“社管通”“朝陽三長E點通”“隨手拍”等平台,打造信息化綜合管理係統。發動居民群眾(zhong) 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參與(yu) 到基層治理中,並給予居民“積分兌(dui) 換”的激勵。

  外賣員穿梭大街小巷、服務千家萬(wan) 戶,是流動的“哨兵”。朝陽區引導外賣騎手、快遞小哥注冊(ce) “朝陽小哥E點通”小程序,在走街串巷過程中以“隨手拍”的方式,將井蓋丟(diu) 失、下水外溢等身邊事及時反饋給網格長,由街道社區及時處理。

  “網格+數字”,讓永昌街道的治理效能明顯提升。

  永昌街道目前共劃分網格48個(ge) ,平均每個(ge) 網格380戶700人。網格長由社區“兩(liang) 委”成員或專(zhuan) 職社區工作者擔任,樓棟長、單元長通過居民自薦、群眾(zhong) 選舉(ju) 、組織推薦等方式產(chan) 生。除去48名網格長外,還有樓棟長493人、單元長924人。

  網格長按規定“一日兩(liang) 巡”,街道統一為(wei) 網格長配備專(zhuan) 屬移動終端,可以通過“社管通”“朝陽三長E點通”等係統,及時更新居民信息、反饋發現問題。街道還可以後台查詢網格長打卡記錄、工作時間、移動軌跡等信息,作為(wei) 考核考評依據。

  “問題不出社區,快速解決(jue) 。”永昌街道牡丹園社區網格長王夢蘇感慨說,“朝陽三長E點通”很實用,讓居民更廣泛參與(yu) 社區治理,也減輕了網格長的工作負擔。

  孫藝倫(lun) 介紹:“通過大數據深度挖掘和關(guan) 聯研判,能夠智能發現處置占道經營、堆放垃圾等問題,大幅提高基層治理效能。”

  朝陽區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我們(men) 加強黨(dang) 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體(ti) 係建設,大力推動各方麵資源和力量下沉,實現治理基礎科學化、治理力量多元化、治理方式智能化、治理服務親(qin) 情化、治理保障機製化,讓街道社區抓治理抓服務有資源有力量、更精細更智能。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