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蘇尼特左旗:教育基地裏“珍藏”大愛故事

發布時間:2023-06-14 16:14: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是您為(wei) 我敞開懷抱,是您賜予我甜美的微笑,自從(cong) 有了您,遼闊的草原啊!我再次生在幸福的天堂,美麗(li) 的草原是我家,我是個(ge) 幸運的人……”

  近日,在蘇尼特左旗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歌聲悠揚,像娓娓的敘述,唱到人們(men) 的心裏,唱響在草原深處……

  這些歌者有著一個(ge) 共同的名字——“國家的孩子”。而這首歌曲《幸運的人》歌詞就出自3000名“國家的孩子”其中一員道·滿都日娃之手。

  耳順之年的道·滿都日娃是第一批被送到蘇尼特左旗撫養(yang) 的“國家的孩子”,如今回憶起當時創作《幸運的人》的場景,她的內(nei) 心依然不能平靜:“寫(xie) 前兩(liang) 段的時候,我自己哭了起來,在那麽(me) 艱苦、那麽(me) 多孩子的情況下,草原人民用博大的愛,把我們(men) 當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yang) 長大,太不容易了。”

  道·滿都日娃一邊回憶著創作歌曲時的感受,一邊帶記者參觀蘇尼特左旗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館內(nei) 由一個(ge) 序廳和左右兩(liang) 個(ge) 展廳以及一個(ge) 特別體(ti) 驗區4部分組成,陳展各類曆史物件191件、“國家的孩子”人物圖片80幅、影像視頻資料4部。

  走到陳展物品展廳,另一名“國家的孩子”通拉嘎指著展櫃裏一雙做工精湛的藍色絲(si) 綢麵料繡花鞋,講起了她的故事:“這雙鞋是我親(qin) 生母親(qin) 留給我的唯一物件,我穿它來到了草原,底子穿破了,我的草原母親(qin) 給我納了現在的皮鞋底,這雙鞋承載著兩(liang) 位媽媽對我的愛。”

  通拉嘎說著一口流利的蒙古語,血液裏早已融入了草原的基因。今年65歲的她,精神矍鑠,臉上始終掛著幸福的笑容。

  隨著聊天的深入,我們(men) 的思緒也跟隨通拉嘎回到了2010年。這一年,由“國家的孩子”組成的“尋親(qin) 團”,去到安徽和上海等地。

  60年的草原生活,本應是江南溫婉女子的通拉嘎變成了淳樸的草原女兒(er) 。“當時看到繁華的城市,發展水平那麽(me) 高,心裏高興(xing) 又羨慕。衷心希望,我們(men) 的大草原也要發展得這麽(me) 美好。”通拉嘎說。

  2010年8月,道·滿都日娃在通拉嘎等朋友的支持下,成立了“國家的孩子”愛心協會(hui) ,協會(hui) 從(cong) 當初成立時的70名會(hui) 員,如今已發展成為(wei) 200多名,會(hui) 員從(cong) 蘇尼特左旗擴大到各盟市、旗縣,其中有牧民、退休老幹部,還有新一代年輕人。他們(men) 盡自己的力量對孤兒(er) 、殘疾人、老弱病人進行資助,並積極參加一些愛心活動。

  道·滿都日娃說:“額吉的愛像草原一樣寬廣,我們(men) 不但要將這份愛播撒出去,還要將這份愛一代一代傳(chuan) 承下去,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和老人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截至目前,“愛心協會(hui) ”已經幫助67名困難學生和大學生完成了學業(ye) 。他們(men) 與(yu) 草原融為(wei) 一體(ti) ,用實際行動報答深愛他們(men) 的草原和家鄉(xiang) ,讓民族團結之花在祖國北疆常開長盛。

  我們(men) 邊聊邊走,看到陳展物品展廳中還有很多書(shu) 籍,其中一本書(shu) 《守候生命的故鄉(xiang) 》的作者正是道·滿都日娃。

  2016年12月,她四處奔波,收集了全區範圍內(nei) 170名“國家的孩子”的故事,用半年時間形成了40萬(wan) 字的初稿資料,於(yu) 2019年正式出版。她用文字將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血緣的愛,將中華民族守望相助的深情和擔當記錄下來,讓這段傳(chuan) 奇的故事永遠流傳(chuan) 。

  蘇尼特左旗民委工作人員朝魯門說:“我們(men) 以‘三千孤兒(er) 入內(nei) 蒙’的曆史佳話為(wei) 切入點,打造了這座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陣地,希望通過這些展陳帶領大家走進充滿愛和希望的蘇尼特草原,打開‘國家的孩子’動人的曆史畫卷,感受我們(men) 偉(wei) 大祖國民族團結互助的精神傳(chuan) 承,凝聚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時代力量。”(記者 巴依斯古楞 見習(xi) 記者 張璐)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