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利辛的這條全產業鏈究竟“牛”在哪?
7月8日上午,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十萬(wan) 頭肉牛養(yang) 殖項目”集中開工,10家萬(wan) 頭規模的標準化肉牛養(yang) 殖企業(ye) ,將為(wei) 利辛肉牛產(chan) 業(ye) 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製定“牛規劃”,出台“牛政策”,成立“牛專(zhuan) 班”,今年以來,利辛縣加快打造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新格局,在“一頭牛”的新賽道上加速前進。
從(cong) 規模化標準化的肉牛養(yang) 殖基地,到良種體(ti) 係建設;從(cong) 打造黃牛養(yang) 殖小鎮,到建設全產(chan) 業(ye) 鏈的肉牛產(chan) 業(ye) 園區;從(cong) 構建種養(yang) 循環體(ti) 係,到搭建產(chan) 業(ye) 發展數字賦能平台……利辛縣全力推進“秸稈變肉”,下大力氣做好“糧頭食尾”“農(nong) 頭工尾”“畜頭肉尾”增值大文章,為(wei) 加快由農(nong) 業(ye) 大縣走向農(nong) 業(ye) 強縣增添強勁動力。
正在建設中的養(yang) 牛場。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牛規劃”“牛政策”“牛專(zhuan) 班”,搶跑“一頭牛”的新賽道
地處安徽西北的利辛縣,是典型的農(nong) 業(ye) 大縣,糧食總產(chan) 量常年排名安徽縣區前列,每年超200萬(wan) 噸的秸稈資源量,為(wei) 草食畜牧業(ye) 發展提供著豐(feng) 富的飼草飼料資源。當地肉牛養(yang) 殖曆史悠久,一直保持較大的養(yang) 殖規模,是“全國秸稈養(yang) 牛示範十佳縣”。
“農(nong) 業(ye) 不加工,等於(yu) 一場空”“農(nong) 業(ye) 不成鏈,到頭不賺錢”,雖然有肉牛養(yang) 殖的傳(chuan) 統,但利辛的肉牛產(chan) 業(ye) 此前一直處於(yu) 初級階段,養(yang) 殖技術、深加工水平、附加值都有待提升。
今年以來,利辛縣響應安徽省委“種養(yang) 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新要求,提出“種好糧、養(yang) 好牛、做好菜”的“雙30”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戰略。其中,“養(yang) 好牛”就是推動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
對傳(chuan) 統肉牛產(chan) 業(ye) 全麵升級,利辛縣率先製定“牛規劃”,出台“牛政策”,成立“牛專(zhuan) 班”,走在亳州全市前列。
利辛縣印發《利辛縣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實施方案》《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規劃》,成立了利辛縣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領導小組,縣委書(shu) 記張吉明、縣長萬(wan) 洪超擔任“雙組長”,可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
根據規劃,利辛縣今年可實現肉牛出欄量10萬(wan) 頭、存欄10萬(wan) 頭;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到100億(yi) 元;飼料化利用秸稈50萬(wan) 噸。到2027年,利辛將力爭(zheng) 實現肉牛出欄量30萬(wan) 頭、存欄40萬(wan) 頭;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到300億(yi) 元;飼料化利用秸稈150萬(wan) 噸。
同時,利辛還提出實現肉牛產(chan) 業(ye) 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產(chan) 業(ye) 化經營水平顯著提升,打造成為(wei) 全省重要的肉牛種源供應基地、標準化養(yang) 殖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設承載糧食及秸稈等副產(chan) 物轉化增值的肉牛大產(chan) 業(ye) 。
寬敞整齊的標準化牛舍內(nei) ,牛兒(er) 正愜意地吃著草料。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數字賦能、種養(yang) 循環,布局全產(chan) 業(ye) 鏈紮實推進“秸稈變肉”
“相對於(yu) 以前的養(yang) 殖模式,全產(chan) 業(ye) 鏈是新的發展理念。今年以來,我們(men) 從(cong) 育種、養(yang) 殖到加工、銷售,進行了全方位的謀劃布局,對產(chan) 業(ye) 鏈進行全麵提升、補充和完善。”利辛縣委常委、副縣長王林兵說。
今年5月,利辛縣印發了“牛十條”,即《利辛縣支持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十條政策》,設立肉牛產(chan) 業(ye) 發展專(zhuan) 項基金,支持新建牛場,支持種質資源保護提升,支持牛肉精深加工、創品牌,實施“政銀擔保”聯動,支持秸稈飼料化生產(chan) 和有機肥加工企業(ye) (畜禽糞汙處理中心)建設等,支持政策覆蓋了產(chan) 業(ye) 鏈各個(ge) 環節。
根據規劃,到2025年,利辛縣將至少建成一個(ge) 年出欄肉牛10萬(wan) 頭、集繁育、養(yang) 殖、屠宰、加工、有機肥及飼料生產(chan) 全產(chan) 業(ye) 鏈的肉牛產(chan) 業(ye) 園區。力爭(zheng) 到2027年建成一個(ge) 年出欄30萬(wan) 頭肉牛、集養(yang) 殖、屠宰、食品加工及供應鏈、有機肥生產(chan) 、生物飼料研發生產(chan) 等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園區。
為(wei) 推動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利辛縣還推動肉牛產(chan) 業(ye) 發展數字賦能平台建設,逐步推進產(chan) 業(ye) 發展全過程數字化、信息化、生物資產(chan) 監管、食品安全可追溯等功能和目標。
在利辛縣望疃鎮,以肉牛養(yang) 殖為(wei) 核心的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加快建設占地330多畝(mu) 的全新牛場,這個(ge) 總投資7000多萬(wan) 、總麵積超10萬(wan) 平方米的項目,7月底存欄量預計就將達到1萬(wan) 頭。
“我們(men) 搭建了欣浩翔‘徽牛雲(yun) ’平台,通過數字化係統應用,為(wei) 生產(chan) 管理全程提供精準、及時、高效的經營數據和預警分析報告,預計每出欄1頭牛可節約生產(chan) 成本100元。如果養(yang) 殖1萬(wan) 頭牛,就可節省100萬(wan) 元。”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亞(ya) 成說。
在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中,利辛縣還提出構建“種養(yang) 循環體(ti) 係”,大力推廣農(nong) 牧循環和種養(yang) 結合模式,促進糞汙資源就近還田和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肉牛產(chan) 業(ye) 。
此外,利辛縣還與(yu) 吉林省肉牛辦簽訂總體(ti) 框架協議,實現了在肉牛育種、養(yang) 殖、加工等各環節的全產(chan) 業(ye) 鏈合作。
肉牛養(yang) 殖。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龍頭企業(ye) 聯農(nong) 帶農(nong) ,加快養(yang) 殖“規模化”“標準化”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對於(yu) 利辛縣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7月8日是關(guan) 鍵一天,集中開工的“十萬(wan) 頭肉牛養(yang) 殖項目”中,10家企業(ye) 養(yang) 殖規模都在1萬(wan) 頭以上,為(wei) 利辛縣肉牛的規模化、標準化養(yang) 殖打下了堅實基礎。
記者注意到,這10家大型養(yang) 牛企業(ye) ,8家是新招引的企業(ye) ,大多落戶於(yu) 望疃鎮、闞疃鎮、張村鎮、中疃鎮等鄉(xiang) 鎮,而這些鄉(xiang) 鎮都是利辛縣重點打造的黃牛養(yang) 殖小鎮。
根據利辛縣的規劃,該縣到2025年將打造首批6個(ge) 黃牛養(yang) 殖小鎮,每鎮平均養(yang) 殖數量在2萬(wan) 頭到3萬(wan) 頭,並輻射帶動全縣發展,形成肉牛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體(ti) 係。
同時,利辛縣還立足小規模大群體(ti)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ye) 聯農(nong) 帶農(nong) 作用,全方位培育發展家庭牧場、養(yang) 殖企業(ye) 、養(yang) 殖小區,形成小規模養(yang) 殖與(yu) 規模化養(yang) 殖協調發展格局。
在闞疃鎮新河社區,程龍峰肉牛循環養(yang) 殖場內(nei) ,一排排標準化牛舍寬敞整齊,1000多頭肉牛愜意地吃著草料。
2017年之前,程龍峰隻養(yang) 了20多頭牛,後來在鄉(xiang) 鎮、社區的支持下,開始持續擴大養(yang) 殖規模,存欄量最多達到2000頭。
“他流轉2000多畝(mu) 地,用秸稈養(yang) 牛,牛糞經過發酵,又當成有機肥還田,這個(ge) 模式很受群眾(zhong) 認可。目前社區已經有6戶跟著他養(yang) 牛,現在縣裏出台好政策,後續還會(hui) 有更多群眾(zhong) 參與(yu) 進來。”新河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程東(dong) 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