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景區“預約難”如何破解
中高考結束後,旅遊業(ye) 熱了起來。
“數萬(wan) 張門票45秒就空”“未來7天全部約滿”“地接已淪為(wei) 搶票機器”……受疫情影響沉寂三年的旅遊業(ye) ,這個(ge) 暑期表現出強勁的複蘇勢頭,展現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態勢。然而,當一些遊客懷著期待的心情踏上旅途時,卻遭遇了景區“預約難”問題。
旅遊是拉動經濟複蘇的“輕騎兵”。文旅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12.16億(yi) ,比上年同期增加3.86億(yi) ,同比增長46.5%。今年以來,“淄博燒烤”“大唐不夜城”“網紅文旅局長”等文旅熱點頻頻火出圈子,給旅遊業(ye) 帶來“大流量”,更給消費信心注入“正能量”。暑期疊加幾年積累的旅遊出行需求,讓許多景區的客流短時激增,出現了“預約難”現象。
破解景區“預約難”問題,不僅(jin) 有助於(yu) 恢複旅遊業(ye) 健康發展,拉動經濟增長,也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出行需求的現實需要。
一些景點“預約難”既與(yu) 需求短時間井噴、供給一時難以保障有關(guan) ,也與(yu) 破解難題的決(jue) 心與(yu) 認識有關(guan) 。長期以來,一些人把短時客流峰值看作是“非常態”現象,不用下那麽(me) 大功夫來應對,認為(wei) 隻要過了那個(ge) 關(guan) 鍵時間點,情況自然就會(hui) 好轉。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並不是積極主動的姿態。有些事情還是可以改變的。
比如,有的知名景點接待能力本來不小,但因為(wei) 延續了疫情中的限流措施,接待遊客人數下降至低位後尚未恢複;有的優(you) 質景區坐擁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根本不愁客源,無心解決(jue) 預約難題;有些博物館,不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對預約人數考慮不夠……
遇到客流高峰,熱門景區如采用一些其他景區試用過的“夜場”“延時”等好做法,“預約難”或許能得到一些緩解。另外,針對大家反映的“把預約放號時間定在每日零時,沒考慮遊客休息需要”的訴求,應該積極回應。畢竟出去旅遊本來就挺辛苦,讓大家再在半夜爬起來搶票,確實是一大負擔。
值得欣慰的是,這幾天,有的地方已經開始積極回應群眾(zhong) 訴求。比如,北京市文物局發布通知,要求市屬各博物館適時延長開放時間、開展夜場文化活動,一些“一票難求”的熱門場館也開始適當增加門票投放量或預約名額,以滿足群眾(zhong) 的參觀需求。
解決(jue) 景區“預約難”問題,也對景區服務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我國旅遊業(ye) 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消費升級,人們(men) 對旅遊的期望從(cong) “看山看水看風景”逐漸轉向“觀文品史、體(ti) 驗生活”,其中折射出旅遊業(ye) 未來的發展趨勢。客流峰值,某種意義(yi) 上也是對創新服務的提醒。一方麵,在旅遊淡季設計一些有內(nei) 涵的遊覽活動、帶流量的話題設置,能夠吸引遊客錯峰出行,緩解高峰壓力;另一方麵,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讓文物在數字和技術中“活起來”,打造優(you) 質景點的新業(ye) 態、新主體(ti) 、新場景,給遊客提供“第二種選擇”。
優(you) 質景區應該匹配優(you) 質服務。一些景區、場館要盡快從(cong) 疫情限流的狀態中“複蘇”,回應群眾(zhong) 訴求、完善預約機製,把人民群眾(zhong) 的“吐槽點”當作改進工作的“著力點”,把行業(ye) 發展的“痛點”變成創新服務的“起點”。隻有在解決(jue) “新矛盾”中找到服務的“新增量”,文旅行業(ye) 才能獲得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