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紅色資源連點成線 紅色旅遊創新出彩
眼下,興(xing) 安盟各個(ge) 紅色景點景區成為(wei) 遊客的熱門“打卡”地,一批批遊客在這裏重溫紅色記憶,汲取團結奮鬥正能量。
正值暑假,位於(yu) 烏(wu) 蘭(lan) 浩特市的五一會(hui) 址熱鬧非凡,一場別開生麵的主題研學實踐活動引起在場師生的廣泛共鳴。
“內(nei) 蒙古自治區在這裏成立時,烏(wu) 蘭(lan) 浩特市還叫王爺廟街。別看那時這裏隻有一條街,但也是內(nei) 蒙古東(dong) 部地區居民文化生活的一個(ge) 聚集地。”在講解員的生動講述中,時間仿佛又回到了那個(ge) 激動人心的時刻。
大廳內(nei) ,一段76年前由東(dong) 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時長8分多鍾的黑白紀錄片裏,來自內(nei) 蒙古各個(ge) 盟市的農(nong) 牧民代表、婦女代表等參會(hui) 人員趕著馬車、騎著駱駝,準備好帳篷和幹糧,行程幾百公裏來到這裏參加“五一大會(hui) ”。
“我非常喜歡革命曆史和紅色文化,以後有機會(hui) 還會(hui) 繼續參加這樣的研學活動。”烏(wu) 蘭(lan) 浩特市合展小學學生李炫葦激動地說,此次紅色研學活動讓她和同學們(men) 感受到了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也讓大家牢記了曆史。
作為(wei) 黨(dang) 領導的內(nei) 蒙古自治政府誕生地和黨(dang) 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最早實踐地,興(xing) 安盟紅色文化輝煌燦爛,紅色資源豐(feng) 富獨特。近年來,興(xing) 安盟發揮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優(you) 勢,以“紅色旅遊七個(ge) 一體(ti) 係”建設為(wei) 抓手,創新紅色旅遊載體(ti) ,豐(feng) 富紅色旅遊內(nei) 容,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紅色旅遊發展主線,不斷增進各族群眾(zhong) “五個(ge) 認同”。
興(xing) 安盟擁有紅色遺址遺跡75處,這些紅色遺址既是紅色曆史的真實見證,也是傳(chuan) 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ti) 。近年來,興(xing) 安盟持續加強對紅色革命遺址進行保護修繕,還原文物本身的內(nei) 涵和特色,創新展示利用形式。目前,已形成了以“一館三址”為(wei) 中心的紅色景區矩陣。其中,內(nei) 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成功創建3A級景區。
興(xing) 安盟還采取“地圖+黨(dang) 史”形式,製作發布“興(xing) 安盟紅色打卡地圖”,在域內(nei) 10個(ge) 點位、13處紅色遺存嵌入紅色資源圖片、內(nei) 容等信息,通過不同類型的圖標標識,便於(yu) 廣大群眾(zhong) “打卡”,瞻仰革命故地,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同時,興(xing) 安盟設計開發一批兼具文化厚度、藝術高度和情感溫度的紅色文創產(chan) 品。截至目前,開發出7大類60餘(yu) 種紅色文創產(chan) 品,讓更多紅色文化基因以貼近生活的方式,展現出生動獨特的麵貌。
這幾天,在位於(yu) 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鄉(xiang) 的興(xing) 安農(nong) 村第一黨(dang) 支部紀念館,情景劇《半扇門板》也正在精彩上映。來自興(xing) 安盟的各民族中小學生代表在紀念館內(nei) 接受革命的洗禮,感受英雄前輩們(men) 英勇奮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興(xing) 安盟以紅色演藝為(wei) 重要著力點,通過文旅融合的典範——旅遊演藝的形式,打造紅色情景劇《半扇門板》《烏(wu) 蘭(lan) 河畔的紅樹林》,讓革命曆史“活”起來,讓大家在參與(yu) 活動的過程中接受紅色教育,讓紅色旅遊內(nei) 涵更豐(feng) 富。
“興(xing) 安盟正在推出‘興(xing) 安精品紅色遊’等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打造紅色研學體(ti) 係,將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與(yu) 生態建設、農(nong) 牧業(ye) 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深度融合,提升基礎設施和服務接待水平。”興(xing) 安盟文化旅遊體(ti) 育局局長烏(wu) 蘭(lan) 格日樂(le) 說,依托革命文物、紀念設施、紅色劇目等紅色資源,興(xing) 安盟還不斷開展體(ti) 驗教學、主題黨(dang) 日等活動,真正讓紅色旅遊成為(wei) 了解革命曆史知識,挖掘革命精神內(nei) 涵,培育新的時代精神,推動思想道德升華的過程。
如今,隨著紅色旅遊的創新和發展,興(xing) 安盟的紅色品牌更加熠熠生輝。近3年來,興(xing) 安盟接待紅色旅遊遊客65萬(wan) 餘(yu) 人次,紅色資源連點成線,成為(wei) 遊客感悟精神力量的生動課堂。(記者 高敏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