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海外版丨江蘇南通:“真金白銀”延攬人才 細微之處溫暖人心

發布時間:2023-08-24 16:4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年08月23日第 10 版版麵截圖

  原標題:江蘇南通人才強市見聞——

  “真金白銀”延攬人才 細微之處溫暖人心

  “雙創”人才引進重點指標連續7年位居全省第二、人才總量穩居全省第一方陣、一批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位於(yu) 江蘇中部的南通市近年來拿出“真心實意”“真金白銀”延攬人才,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選擇落地南通,是被南通人才招引團隊的誠意打動。”南通秒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章寅回憶說,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星湖天時科創園招商團隊主動與(yu) 公司反複對接、洽談,提供了從(cong) 項目落地到人才招引,再到投融資對接的全過程服務,“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2022年,章寅團隊在招商團隊推薦下成功入選人才引進計劃,獲得350萬(wan) 元啟動資金。目前公司專(zhuan) 注5G新基建、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的視覺傳(chuan) 輸技術,不到兩(liang) 年已積累大量客戶,銷售收入達數百萬(wan) 元。

  同時,南通還推出一係列極具含金量和競爭(zheng) 力的扶持政策,形成強大的“人才磁吸”現象。在2023中國南通江海英才創業(ye) 周上,南通又出台“人才新政4.0”和“新科創30條”。

  根據規定,對符合條件的領軍(jun) 型高端人才,南通將給予1000萬(wan) 元的資金資助,用於(yu) “卡脖子”技術的攻關(guan) 突破,助力科技現代化。對符合條件的創業(ye) 類人才項目,采取撥投股方式給予支持。重大頂尖人才項目,一事一議,不設上限。

  2021年,同濟大學博士李蜜帶著資金、技術、團隊來到南通市海門區,創辦了江蘇億(yi) 控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在人才、科創政策的加持下,獲得海門金玖一期科技股權投資基金3000多萬(wan) 元投資,完成5000平方米辦公場所和生產(chan) 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公司營業(ye) 收入已達7000萬(wan) 元。

  一大批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紛紛選擇南通,江海英才創業(ye) 周舉(ju) 辦13年來,落戶人才項目超過900個(ge) ,新增創投資本110多億(yi) 元。

  交通出行、子女入學、醫療保健……南通針對這些“關(guan) 鍵小事”,為(wei) 人才提供細致入微的服務,營造“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人才生態。

  “以往從(cong) 上海來啟東(dong) ,光輾轉車站的時間就要將近1個(ge) 小時,滬啟人才專(zhuan) 線開通後,公司門口就可免費乘車。”拓信達(啟東(dong) )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皮紅軍(jun) 說。滬啟人才專(zhuan) 線是南通下轄啟東(dong) 市為(wei) 破解滬籍人才通勤痛點推出的交通服務。

  打造從(cong) “一張床”“一間房”到“一套房”的多層次、全覆蓋人才住房保障體(ti) 係,開通12345“尚賢”人才服務熱線……一係列暖心服務,讓人才在南通安心紮根。

  目前,南通市人才總量達到157萬(wan) 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3萬(wan) 人,高技能人才53萬(wan) 人,形成生物醫藥、芯片設計、智慧建築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城市發展創新動能日益強勁。

  接下來,南通將深入實施“江海英才集聚工程”,持續推出高含金量的人才新政,構建高承載力的科創平台,引育高成長性的創新主體(ti) ,加快建設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nei) 涵型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為(wei) 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提供堅強支撐。

  (據新華社電 記者沈汝發)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